雖然早已入秋,但對於南方地區來說,天氣依舊炎熱,每天的最高溫仍能夠達到35度以上,人們走在街頭依然穿著短袖涼鞋。絕大多數的蛇類都是喜溫不喜寒的,所以即便在當下,它們依舊很活躍。
通常來說,當氣溫低於15攝氏度的時候,蛇類會選擇冬眠;當氣溫高於25攝氏度時,它們會變得比較活躍;當氣溫達到30攝氏度以上時,多數的蛇類就變得異常活躍,所以在當下的南方,防蛇依然是一個需要重視起來的事情。
人們對蛇的恐懼是刻進骨子裡,烙印在基因層面上的,即便是從未見過蛇的人,在看到蛇本體甚至是照片的時候,都會本能的恐懼。
德國的一些研究機構曾做過實驗,將一些圖片拿給6個月大的嬰兒觀看,當看到蛇圖片時,嬰兒的瞳孔明顯放大,這是恐懼的典型症狀之一。
所有的蛇可以分為毒蛇和無毒蛇兩大類,蟒蛇是典型的無毒蛇,它們以體型巨大著稱,對家禽家畜的傷害,要遠比一些小體型毒蛇危險得多。
20多斤蟒蛇闖雞舍,吃撐賴著不走
全國很多地方每年都會發生大量「蛇進家」的事件,其中蟒蛇闖入村民的家中,則以偷吃家禽的現象居多。
蟒蛇大多數體型偏大,所捕食的獵物體型也較大,它們容易被村民飼養的雞鴨所吸引,從而會溜進村莊覓食。
比如早先廣西南寧市武鳴區鑼圩鎮潘先生的養殖場,就曾潛入一條大蟒蛇,重達40多斤,瘋狂吃雞,最後竟因吃太撐被困在水管里。
近日,廣東肇慶詩洞鎮鳳艷鳳閘村也溜進了一條大蟒蛇,闖入一村民的雞舍中,吃了幾隻雞。
據村民稱,時值晚上9點多,發現家裡的雞少了幾隻,於是對雞舍檢查了一圈,突然發現一條2米多長的大蟒蛇正盤踞在雞舍陰暗的角落裡,肚子鼓鼓的,顯然進食完不久,吃太撐了行動不便,於是乾脆賴在雞舍里不走,就地消化。
村民被這條蟒蛇嚇了一跳,於是趕忙向民警求助。工作人員趕到後,先是疏散了群眾,接著對蟒蛇進行了抓捕。由於蟒蛇處於進食完狀態,行動比較緩慢,所以抓捕起來也比較順利,經過稱重,發現足有20多斤。
考慮到蟒蛇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且比較危險,提醒大家遇到了不要自行處理或者打殺,而是要報告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處理。
如何預防蛇進家?
正所謂「七月黃蜂八月蛇」,農曆七八月份前後,是蛇類最為活躍的季節,也是「蛇進家」的高發期。
與在野外遇到蛇相比,人們更不願在家裡看見蛇。但這種現象很難避免,因為夏季白天戶外高溫,而人類的房子普遍更涼爽一些,因此容易吸引蛇類前來納涼。
另外,在農村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一些雞鴨,這些家禽,對於蛇類來說,尤其是蟒蛇這類大體型的蛇來說,就是很好的獵物,因此也容易被吸引過來。
那麼怎麼防止蛇進家現象發生呢?首先我們針對蛇喜歡陰暗角落的習性,可以將家裡收拾得整潔明亮,清理雜物堆,讓蛇無處藏身。其次清理房子周圍的雜草、關好門窗、堵住漏洞,斷絕蛇進入房子的渠道。
最後有條件的話應該將家禽飼養區域,安置在遠離人們居住的區域,同時定期清理家中的老鼠,減少蛇的獵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蛇進家」現象的發生。
網上所流傳的在房子周圍撒上雄黃粉,事實證明效果不大,蛇類並不太害怕雄黃。
大蟒蛇有多危險?
眾所周知,毒蛇的危險來源於它們的劇毒,而蟒蛇的危險則來源於它們的大體型,準確地來說是因體型大、力量大,從而帶來的「死亡纏繞」。
蟒蛇在捕獵的時候,會先用嘴巴咬住獵物,然後用身軀纏繞獵物,直到將獵物纏至窒息,最後才是吞食。
一些學者表示,當蟒蛇的體長達到了3米以上,其巨大的纏繞力量,就讓一個成年男子也無法掙脫,可見這力量有多恐怖。
網上曾有關於類似的討論,將巨蟒的「死亡纏繞」認為是與鱷魚的「死亡翻滾」同等的致命攻擊。
蟒蛇的危險性,是隨著它們的體型增大而增加的,比如2米以下的蟒蛇,闖入村子多捕食一些雞鴨這類體型比較小的家禽,而超過3米的蟒蛇,就會捕食小豬崽、羊等較大體型的家畜。
比如此前福建泉州永春縣桃城鎮的一戶農民家中,就闖入了一條50斤左右的巨蟒,吞掉了一頭40斤左右的羊,可見蟒蛇體型越大,危險性也會上升。
林業局的工作人員表示,當體重超過了40斤的蟒蛇,在野外幾乎就沒有天敵了,它們食量大,甚至可能會傷人,因此一旦捕捉之後,就不建議放生,而是應該由動物園等收養起來。
南方地區由於氣候溫暖濕潤,是比較適合各類蛇生存繁衍的,雖然現下已經入秋,但蛇類依舊活躍,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仍需要注意防蛇,尤其是要注意防範「蛇進家」。
當然,在遇到類似現象的時候,也不要自行處理,以免帶來危險。尤其是面對毒蛇的時候,更需要注意,目前解蛇毒唯一有效快速的方式,就是打對應的抗蛇毒血清。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