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4萬職工加入工會大家庭

2020-01-06     勞動午報

全區新增百人以上獨立建會單位46個;新發展會員33544人,比2018年凈增8802人;各街道和東城園工會聯合會共召開職工溝通會576場,現場接待諮詢上萬人,採集會員信息近300份;召開企業溝通會144場,近百個未建會企業參加……2019年,東城區總工會發揮「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深入開展建會工作,讓更多的企業與職工了解工會、融入工會,讓工會這個大家庭成員不斷發展壯大。

區總工會: 細部署重培訓建會工作合力推進

2019年年初,區總工會召開了建會工作動員部署會。部署全年建會工作任務,同時下發《東城區2019年建會工作方案》。「深化建會工作是區總工會在2019年的重點工作,我們重新調整、細化了區總工會機關幹部聯繫基層的人員情況,做到領導班子成員帶領分管科室人員到基層指導工作時,重點調研了解所聯繫街道的建會工作進展情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舉全會之力,共同促進建會工作的開展。」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工作中,區總工會深入基層調研指導建會工作,先後參加街道召開的職工溝通會近百次、企業溝通會26次,對雙溝通會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修改意見建議;到街道和東城園下屬的35個企業調研職工之家和暖心驛站建設情況;與市總工會基層組織建設部一起到北新橋街道轄區內的一個勞務派遣公司調研了解勞務派遣工用工、待遇、合同簽訂情況等;先後6批組織相關人員分別參加市總工會舉辦的非公企業建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等調研座談會。

工作與學習不分家,建會工作更需要專業知識的輔助。區總工會為此組織開展了建會工作專題培訓班,邀請市總工會基層組織建設部負責同志分別就當前全市建會工作形勢、任務和建會工作流程、指導建會溝通技巧進行講解,東城各街道總工會主席、副主席或負責工會工作的領導幹部以及2019年新招錄的專職工會社會工作者和區總工會機關全體幹部100餘人參加了培訓。

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東城區各街道總工會在開展建會工作中各顯其能,紛紛交上了各自的答卷。

中關村東城園工會:

四步工作法破解非公高新企業建會難

「我們園區聚集了眾多非公高新技術企業,這既是園區工會工作的特點,也是園區工會建設的難點。在園區工會建設逐步破題到解題的過程中,也漸漸摸索出了『帶動—主動—互動—聯動』的四步工作法。」中關村科技園區東城園工會聯合會主席常玉敏說。

「黨建帶動」。園區工會選擇將已經建立黨組織的企業作為推進工會建會建家的重要突破口,積極跟進工會組織建設。截至目前,園區非公高新技術企業單獨建立工會組織27家,共有會員2480名。

「主動出擊」。園區的服務範疇跨街道、跨區域,不少企業雖然註冊在東城,但實際辦公卻在朝陽、海淀、豐臺等地。為此工會工作人員帶著宣傳物料,採取公交加步行的方式,重點推進非公高新技術企業和孵化器企業建會,將有建會意願的高新技術企業全部納入會員單位發展範圍並建立台帳。

「溝通互動」。在企業中建立工會組織後,還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一方面,通過組織企業見面溝通會、政企交流會、職工溝通會,主動上門一對一交流服務,讓園區更多企業和職工深入了解工會的性質和作用。截至目前,開展職工溝通會40次,走訪非公高新技術企業400多戶次,政策諮詢服務高新技術企業職工9000多人次。另一方面,深入開展調研,傾聽職工心聲,徵求職工意見,指導職工之家、暖心驛站建設,與一線職工深入交流,了解職工所想所需。截至目前,園區共有5家企業獲得市級「示範職工之家」稱號。

「活動聯動」。園區工會整體制定職工文體活動方案,開展春秋遊、冬季拓展、趣味運動會、健步走等活動;在此基礎上,園區工會針對企業業務忙、職工壓力大等問題,利用午休時間走進企業,開展綠植微景觀製作、多彩插花、多肉盆景、手工精油皂製作等活動;利用區位便利組織職工到地壇公園開展午間健步走。截至目前,午間休閒驛站共上門送服務65次,服務職工3900多人次。

東花市街道總工會:

結合轄區特點借力借勢巧推建會

2019年,東花市街道總工會在開展非公企業建會工作中,以非公黨建為引領,商會、群團合力推進會員增長。「我們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與工會建會增員同步進行,推進力度和效果明顯加大。」東花市街道總工會主席郭學智說。

街道總工會採取的這種做法在轄區企業棗苑物業和商鯤教育集團中就運用得當。棗苑物業在完善支部建設的同時,發展工會骨幹成為黨員,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動員職工入會,在企業內部形成了良性循環,達到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的目的;商鯤教育集團注重黨組織建設,成立了婦女委員會和巾幗志願服務隊,投資20餘萬元在地下和一層分別建立職工之家和暖心驛站,為職工提供閱讀、茶藝學習、健身、文藝等方面的服務。隨著企業內部組織的建設和不斷完善,吸引了大批職工加入工會,實現有效覆蓋。

此外,街道總工會利用商會平台,聯繫職能部門為企業負責人答疑解惑,提供上門服務,現場辦公。此做法獲得了企業方的支持與信任,並主動配合工會發展會員工作。

「隨著非公企業用工年輕化這一趨勢,我們聯合團委開展青年聯誼、文藝表演等活動,促進青年人了解、加入工會。」郭學智說。

在開展婦聯活動中,街道總工會結合社區婦聯活動吸納更多的女職工參與其中,動員她們入會並借用婦聯的優勢開展服務,使服務的影響深入到她們的生活和家庭。

建國門街道總工會:

黨群共建提高建會建家組織力

2019年,建國門街道總工會組織帶領地區各級工會積極開展建會建家工作,精準服務企業工會和職工群眾,圓滿完成了區總布置的建會任務。

工作中,街道總工會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爭取多方支持,通過深化黨群共建工作機制,加強組織聯建、工作聯動、隊伍聯合、服務聯辦、保障聯享、責任聯查,助力解決了工會工作在基層存在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建會環節中門難進、面難見、臉難看、話難說等問題,工會組織的號召力和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同時,把領導負責的樓宇與服務站分片指導相結合,建立了班子成員聯繫樓宇制度、工會與樓宇五站協作組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機制,班子成員帶頭深入樓宇開展調查研究。期間,領導帶隊走訪近30家基層工會及企業,召開政企座談會9次。通過領導和幹部定期走進樓宇,摸情況、找問題、做指導,創造了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幹事氛圍。

建國門地區樓宇多、企業大,建會難度大。為此,街道總工會將精準服務內容也作為地區引稅護稅的利好政策寫入政企合作協議中,截至2019年11月,與5座樓宇的招商(物業)部門簽訂合作協議,細化分解目標任務、逐級簽訂責任書、強化工作督促指導,提高樓宇工作的責任感和壓力感。

此外,街道總工會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平台。2019年共組織5次工作推進會、8次片區協作組交流會、2次基層工會主席交流座談會,分層次、分批次、分重點聽取基層組織建設和服務工作彙報,明確工作重點方向,研討任務推進辦法,監督工作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困難問題,全力服務基層工會組織推進各項工作。

街道總工會把「溝通日」與「宣傳日」、「服務日」相結合,利用每月的「雙溝通日」、 「工會宣傳日」和「會員服務日」,使溝通、宣傳、服務工作有效融合、實現常態化。2019年地區共開展企業溝通會6場,職工溝通會48場,有力促進了職工加入工會組織。

東華門街道總工會:

加強規範擴大「雙溝通」影響力

「從2018年街道總工會就建立職工溝通會常態化機制,同時制定了《關於做好工會基層組織建設規範化工作實施方案》,在2019年,街道總工會在工會基層組織建設規範化全面推廣工作中,擴大了『雙溝通』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東華門街道總工會主席張德廷說。

在開展建會工作中,街道總工會為了擴大「職工溝通日」的影響力和覆蓋面,2019年,在以前的基礎上,做相應調整:根據工作人員數量,每周保證4個社區樓宇開展活動;通過廣泛調查,確定活動時間定在11點-13點半,也可根據各地點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時間。

東華門街道由於地理位置敏感,在開展活動前都要和物業公司或有關單位聯繫,得到許可,必要時會發函說明情況。爭取選在地勢寬闊、人員必經的通道設點,並利用社區宣傳欄張貼溝通會信息,提前造勢。

活動開展以來,街道總工會分別在燈市口地區、南池子大街、王府井周邊、長安街樓宇、各社區主要街面、重點企業門前舉辦活動。「為保證溝通的連續性,我們在國中大廈、王府世紀大廈、好友寫字樓、長安街紅都俱樂部等重點區域同一個地點連續設置幾次,這樣能使那些上次未能參加或猶豫不決沒有填表的職工更方便的找到我們。」張德廷說,「宣傳中,我們不僅發放市總工會統一印製的宣傳材料,也有我們自製的宣傳冊,包括工會組建程序、政策法律、加入工會的好處,還有街道特色活動、各社區樓宇服務站地圖等信息。同時通過展示12351APP、街道公共微信號,解答服務卡辦理、個人信息安全性、工會關係調動等類似問題,讓職工打消顧慮,更有效把控溝通會現場的情況,了解職工需求、所在單位情況等信息,為進入企業宣傳打下基礎。」

本報記者 張瞳 通訊員 李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2e1e28BMH2_cNUg8x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