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落花生

2023-12-11     竹鶯說事

原標題:念念落花生

李丹崖

花生,又名落花生。花生之花有奇香,青葉青梗之間,黃花燦然,似伏著一隻只黃蝴蝶。黃花一落,花生坐果。老輩人說,花生在土裡生長,夜間月光下,貼耳在地來聽,土裡隱隱有聲。

家鄉有工具,名曰「抓口」。三齒,齒長三十厘米左右,似叉子彎曲成九十度。此工具一般在深秋使用。沙土地里,花生熟了,一抓口刨下去,只一掀,一股泥土的腥香衝出來,隨即又有一股鮮花生的嫩甜香氛,這樣的氣息讓人鼻孔舒適。

鮮花生好吃,在於水煮。涼涼的井水洗凈泥土,半鍋水,嫩白如玉又稍泛米黃的花生沉潛入水,放入八角、花椒、香葉、紅辣椒,水沸三滾,放入鹽巴。放涼了剝食,嫩花生汁水四濺,鮮香微甜,花生的內皮稍搓即開,食之,糯香踏實。市井館子裡,至今仍有滷水花生,多與毛豆同煮,是下酒的好菜。

花生一般是莢中兩三粒果,亦有四粒。果分粉紅、赤紅、黑紅三種。

粉紅色的花生,被鄉人喚作「大泡子花生」,果肉暄騰而不緊實,多可用來和麵糊同煮。水中放入花生燒沸,花生漸熟,攪入稀麵糊。水再沸後,咕嘟一會兒,花生香與麵糊香相互增益。煮好盛進碗里,鄉人稱之為「糊塗」,真可謂「難得糊塗」。老輩人一般轉著碗沿兒呼嚕而食,有律動有食趣,又能安撫腸胃、敗火生津。

那種赤紅而小粒的,表皮緊實,多生四粒,多用來炒食。炒食花生用沙礫,細沙過水洗凈晾乾了,在鐵鍋內炒至滾燙,即可用來炒花生。沙礫中水汽浮動如游龍,不多時,花生即熟,炒出來的花生,放涼了,香酥可口。想當初,一盤花生,家人圍坐,燈火可親,父親帶著兒女看電視,母親則忙著手裡的針線活,這樣的場景至今猶在腦海。

至於黑紅色的花生,很多人尤喜泡水生食。水泡花生三日,水已然呈紫紅色,如桑葚落水一般。這樣的花生水,對潰瘍之類小疾水到病除。少年時,火氣大,祖母曾以此法為我試過,很是奏效。那花生水清冽回甘,有些許綠豆茶的氣息,植物之間的滋味,竟也這般相似。

舊時,花生收下來,會與辣椒、黃豆、芝麻一起放在院子裡晾曬。一時間,赤紅一簇,金黃滿莢,米黃滿篩,墨綠泛著褐色,好似大自然的調色盤。那芝麻稈捆成一捆捆,三捆相互依偎著斜立在院子裡。日頭下,啪的一聲,芝麻莢被曬裂;聲音稍大,是豆莢;再大而渾厚,即花生莢。一院子響動,喜氣盎然。

說到喜氣,最濃莫過於花生豐收。花生中承載著獨特的民間哲學。千百年來,花生與石榴一樣,被賦予多子多福的寓意。花生又與石榴不同,石榴花似火,石榴熟了掛在枝葉間,垂然誘人,裂口露著耀眼的火紅籽粒,很「露富」。花生則是默默沉潛於土層之間,悄無聲息地結滿籽粒。

少年時,每到冬日,鄉間落了盛大的雪,戲班子就會進村來演出。戲台邊,常有賣炒花生的老者,隱隱在喉間喊著「五香花生」,很多人前去買來,邊念唱白邊撂一粒花生在口中,大口嚼食,花生在唇齒之間被碾碎的香,香吶,至今憶起,仍令人垂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24a2dd1f1c7ff03f594aebbef5c06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