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不能失去河灘會,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2019-12-23     貞觀


我怎麼也沒想到,身為武功文化傳播者的偉哥,在提到武功的時候,聊的最多的竟然是河灘會。


在講到武功的文化歷史時,他顯得興致寥寥。在討論旗花面的時候,他稍微提起了精神。直到河灘會,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活力,他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


在興高采烈地講了半個多小時之後,偉哥準備結束這個話題。


他用食指彈了彈捏在大拇指跟中指之間的香煙,目視前方,總結到,我們武功人不能失去河灘會,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當一個武功人,向你發出邀請,「到我這兒逛會來」。你要拿出「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移」的決心,迅速答應,而非拒絕。


因為這證明了,在武功朋友的心中,你們之間的友誼可以更近一步。


「我剛認識一個武功朋友的時候,總感覺有一種疏離感,他每次跟我打招呼,第一句話都是「乃求嘀,干撒起」,聽起來像在罵人。直到有一年我們一起逛了一次河灘會,他之後跟我打招呼,第一句話是「伙兒,飯吃咧麼」,充滿令人感動的熱情。」



從西安出發,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就能到達武功鎮姜嫄水鄉。不等你開口,老鄉早就看穿了一切,大手一揮,「朝里走,河灘會在前頭」。


生活在此處的人才會知道,武功最知名的不是它的歷史文化,最令人期待的不是旗花面,而是到了年底,那一場持續二十天的河灘會。



與王曲甚至陝西其他地方廟會不同的是,河灘會在更早之前只是鎮上為了方便鄉民在農閒時節交流物資而舉辦的交易會,沒有煙霧繚繞的燒香環節。


如歌中所唱「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結果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一個根植於民間的交易會,竟然經歷住了時代浪潮的沖刷,並且越辦越大。



我聽到的有意思的形容詞是「名震西北五省」,這可能是武功小孩學到的第一個形容詞,被專門用來形容河灘會的名氣,雖然他們那會兒對西北五省到底是哪五省可能沒概念。


「我小學第一次寫作文《記一件難忘的事》,寫的就是我們河灘會。小學畢業前,每年都寫,年年寫,年年難忘。」


在武功以及周邊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的小朋友們,作文里對於武功的最美好的印象,都來自於河灘會。


美好的記憶要麼來源於幾塊錢一次的旋轉飛機。



要麼來源於一碗甑糕,或者其他食物。


在這裡,平日裡摳搜的長輩們,也變得大方起來。從厚重的棉衣夾層之中,費力的掏出一個手帕,再一層一層地打開,裡面是碼的整整齊齊對摺起來的鈔票。



如果不是攤位前放置的支付碼,這裡足以稱得上是時代冰箱,時光似乎都在這裡有所停留。要是足夠細心,總會發現一些陝西農村生活的蛛絲馬跡,一個木頭風箱,一張專門鋪在土炕上的草蓆。



網上購物的時代浪潮,在此止步不前。人們更願意在廟會上採購生活物資。攤販坐在「10元兩條」的內褲攤位後面,沉默的打量著遊人。



遊人亦是沉默的,不動聲色的打量眼前的貨物,只有看到感興趣的東西了,才會駐足不前。開始跟商販討論價格。



如果到的夠早,還能看到一種獨特的談價方式,一般見於牛羊豬的牲口交易市場,雙方用手勢談價,謹慎一點兒的,即便用手勢談價,還會事先用衣擺遮住,以防被行家們看穿。


價格談妥,一方交錢,一方牽著牲口離場。



這種交易,一般在九點之前就會結束。在這之後到達的人們,往往會好奇,此地之前是賣啥的,怎麼到處都是牛屎羊糞。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河灘會其實與雙十一網上購物沒有什麼區別。人類的本質都是趁便宜囤積貨物。


你不用擔心大哥這一袋子粉條要吃到什麼時候才能吃完,就像你不擔心趁著雙十一囤積的衛生紙會用不完一樣。



即便你來自外鄉,在河灘會上也會與武功產生靈魂共振。


從針頭線腦的家用百貨到各種農用物資,這裡稱得上是陝西鄉村最後的陣地。看得到繡著黃顏色囍字的大紅色門帘,也看得到在路邊擺放整齊的苗木。



擺放在路邊的農具,充滿古早味的「寫到300有獎勵」遊戲,廉價的燈具,人造革皮草,路邊炸麻花的商販……



對從小在城市長大的人來講,這些東西新鮮又浪漫。但對從小在陝西農村長大的人來講,眼前的一切都令人熟悉,那些掉進了大海的回憶,此時會泛起浪花。


埋藏於心中,有關於廟會的吉光片羽攜著舊時的風雪撲面而來。


「我想起了小時候外公用自行車馱著我,像摩西分開紅海一樣,劃開寒風,穿過鄉村,去逛幾公里之外的廟會。廟會上的拐棗味道我一直都記著。」



與販賣生活物資的攤販沉默的打量眾生不同,飲食攤前的攤販們鉚足了勁的展示自己的熱情,甑糕要不要,鍋盔,乾縣鍋盔。麻花,現炸的麻花。




不用去在意這些食物是不是衛生,硬核陝西人在飲食上膽大包天,就差把「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刻在腦門上。逛河灘會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


農村的冬季本就漫長而難熬,即便是如今,新鮮多樣的食材已經打破季節的限制。但舊有的習慣,如同固執的礁石一般,大浪沖刷不去。


逛河灘會總需要吃上幾碗滾燙的旗花面來驅趕嚴寒吧。



關於武功,你可以知道的不多。但你必須知道,河灘會上的人真的特別多。


「天還麻麻黑的時候,我就被我媽從被窩裡拎了起來,去河灘會。沒想到最後還是迷失在人海之中。」


沒有哪個武功人,能夠確定自己在河灘會上,會被擁擠的人潮帶到哪裡,停留在哪個攤位前。



如何在擁擠的人群之中,走走停停而不被撞,武功人早就總結出了對應的生活智慧。


最好是買一根甘蔗。


它的功用不僅僅是讓冷冽的空氣與甘蔗的甜味在你口中爆炸,從而產生逛廟會的愉悅感。還是能夠施展結界的魔法杖。


據我觀察,當你在廟會上吃到第一口甘蔗的時候,你的身體周圍就會形成一個半徑30公分的結界。畢竟,哪怕是糖分,沾到棉衣羽絨服上,清洗起來,也很費勁。


你唯一要做的是,甘蔗別吃的太快。



跟河灘會上年輕人們貪圖新鮮,體力充沛不同,河灘會上的武功老漢們從不缺席任何一天的河灘會,但從來不打算從白走到黑。


他們目的地明確,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歸屬之地,簡單的吃點東西,逡巡於每一個石頭鏡的攤位前,最終抵達戲台附近的旱煙攤。



看著戲台前的旱煙攤,我甚至懷疑農耕文明的始祖后稷,給武功老漢們首先傳授的技能是旱煙的種植技術。


一捆接著一捆的旱煙被摞得整整齊齊,在陽光的照射下,發著金黃色的光,就連空氣之中也瀰漫著一股獨屬於旱煙的氣味。



老漢們聚集於此,自由自在,閒聊為主,哈著氣味最猛烈地旱煙。那種閒適的勁兒,讓你不由得懷疑,陝西老漢們的餘生,兩隻手最大的用武之地就是卷旱煙。


從兜里漫不經心地掏出一張切成長方形的紙片,彎折成拱形,然後加上碾成絲狀的旱煙,小心翼翼地卷好,然後用舌尖的唾液封邊。


點火,咂一口,然後接上剛聊著的話題。



攤子擺在戲台附近,是為了方便一會兒看戲。


這幾十年,神州大地上音樂流派如海浪一般涌過。火過搖滾,一代人要從南走到北,還要從白走到黑。風靡過民謠,質問過同桌的你,到底是誰盤起你的長髮。湧起過流行歌曲的巨浪,年輕人們放下忘情水,又高唱發如雪。被你是我的小蘋果魔音灌耳過,剛在湊字數的國風歌曲中感慨過青梅味已散,竹馬今何在,轉頭又迷上了碗大面寬。


但在他們這裡,只有一句祖籍陝西韓城縣,才是最流行的。


音樂節,是年輕人們的廟會,而廟會,是老漢們的音樂節。一輩子匆匆而過,但依舊對秦腔愛到不行,寧舍一碗旗花面,不舍一句秦腔戲。


在西安,城市裡老頭們各有去處,躲在公園一角打猴的,拿著沾水的特製毛筆寫字的,跟著音樂跳舞,展示健身結果的。


但在武功,廣闊的農村,每一個冬天如期而至的河灘會,成了老漢們的盛會。身上的著裝,似乎還是年輕時候的風格。



他們抵達河灘會的深處,直抵戲台底下,看著舞台上生旦凈末丑輪番登場,注視著舞台上角色的命運走向。然後沉默的點上一鍋煙,每一口旱煙,吐出來的都是往事煙雲,從年輕到年老,似乎也就是幾鍋旱煙的功夫。



廟會是老漢們的音樂節,也是老太太們的音樂節。


這是一年之中為數不多的農閒時節,萬物凋零,小麥在積蓄能量,人們終於可以休息下來,隨意的串門,去廟會上看戲。



與年輕人在音樂節上不同的是,這裡沒有跳水,沒有開火車。老年人們安靜的坐在凳子上,等待著大戲的開始。



只是秦腔到底是不如以前了,曾經河灘會上的秦腔舞台下,遠比如今繁榮,人頭攢動。專門有看場子的,手持長棍,隨時準備著把想要擠上台的人打下去。



台上的演員,生存狀況頗為不易。


幾十年前,戲唱的不好,有可能會收到從台下扔上來的土坷垃。如今沒人再扔土坷垃,但他們的生存狀況,似乎更為艱辛。唱一場戲,掙100塊錢,一天兩場。


除此之外,他們要在後台扎帳篷住著,直到河灘會結束。



冷似乎不是什麼主要問題,收入才是,他們更需要河灘會,或者說更多的廟會,因為除此之外,他們幾乎沒有收入。後台一位大哥跟我描述,秦腔在甘肅一帶市場特別好。但在陝西慢慢不行了,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他們什麼也沒有,熱鬧是別人的。


更多的人是因為想要感受河灘會的熱鬧,就像有人會不遠萬里,專門跑到西安,只為了被人群推著逛一逛大唐不夜城一樣。


就像不夜城解決了短視頻主播們拍什麼一樣,在萬物凋零的冬季,河灘會拯救了照相機無處對焦的老法師們。你幾乎隨處可見老法師們的吟唱。


下腰、深蹲、半蹲、直立,八個節拍的體操動作下來,只為了拍出滿意的照片來。


大戲開幕前,站在戲台幕布後面的老法師。


對於老法師們或者來此的都市人來講,河灘會只是生活的一種調劑。


但對於每一位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有關於河灘會內容的武功人來講,每一句話,每一張圖片的意義都是鄉愁的具體體現。


「余光中的鄉愁是舊船票,郵票,但對我來講,鄉愁就是河灘會。」


沒有一個武功人想過,失去河灘會的故鄉,會在記憶里變成什麼樣子。因為只有提到河灘會的時候,故鄉才是確切的,清晰地。


作者 | 陳鏘 | 貞觀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7kOW8BMH2_cNUgmg0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