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裝回印度逼,看看地道印度餐館這吃的都有啥
By小企9999
沒有去過印度,除了在西藏吃過的印度餐,在馬來西亞和緬甸吃過一些不加椰漿的咖喱,就只蘇喱士吃過一些香港蘇爺調配的以印度地面命名的咖喱。因此實在不能確定自己究竟吃沒吃過地道的印度咖喱。
朋友相約周末小聚,事先沒定吃啥,沒想到臨了發來的餐廳竟是那間耳聞目睹過但沒想親嘗的印度餐。我暈!唉,總不能臨陣脫逃吧。得,跟著漲漲見識去。稍微早了幾分鐘到,先感受感受氣氛:
裝修就是印度電影里那種平民餐廳的樣子,牆面是用泥草漿做刮的,像是壁畫的底子,這樣一來可以適時寫畫不同的內容,變換風格。牆體上噴繪"THE GOURMET"俺僥倖看得懂,「美食家」耶!盤子和刀叉也是印度風,都是很濃烈的感覺。
菜單跟我們習慣的不太一樣,色調和用紙都不怎麼明快,可以用黯淡來形容。不過圖片里的咖喱看起來就覺得有特色。來印度餐廳當然是吃咖喱啦,翻翻菜單,把所有咖喱和我覺得像是咖喱的品種數了下,大概有十幾種。
這是點評網上推薦率最高的鷹嘴豆。
鷹嘴豆這東西我在新疆吃過,印象挺好,但記憶中的鷹嘴豆顆粒跟玉米粒差不多而已,這邊的好像更大一些,豆子煮的糯糯的,搭配番茄丁,香草碎,生洋蔥丁和橄欖油,確實蠻好吃。
羊腿肉咖喱。這款比起東南亞的小清新咖喱們感覺明顯更原始,更濃烈。肉完全掩埋在厚重的咖喱醬里,完全沒有羊肉的膻味,甚至很難吃出到底是羊肉,豬肉OR其他?
咖喱雞和魚:被紅色的咖喱醬裹著的是雞脯肉,被黃色咖喱醬裹著的應該是三文魚,因為切開后里面的紋理有類似三文魚那種條紋。
記不住菜名,姑且叫它「炸羊柳」吧,有點像我們的炸肉條,不過沒有掛糊,所以沒什麼酥脆感。肉應該就腌制過,味入得透,至於什麼味呢?可算香料味+咸鮮味吧。
請允許我叫它「咖喱餃」吧,三角錐形,表層是麵皮,油炸過,裡面是咖喱味的土豆泥,中間還有些豆子花生指令的顆粒。因為見過一些異國情調的「餃子」所以也就這麼稱呼好理解一點。吃起來就一般吧,反正肯定沒咱們的肉餡餃子香。
瑪莎拉(Masala)花菜:似乎咖喱調配的食物都是這麼一團混沌,跟我想像中盤古開化之前天地的樣子相似。花菜已經煮綿,味道是微酸微辣,有種稀里糊塗的感覺。
暫且叫它們煎餅吧,底部是一層酥脆薄餅,顏色是黃的,令人想想會不會用玉米粉做的,上面撒著番茄,洋蔥,香菜碎,如果加上芝士就跟匹薩差不多啦。
搭配兩款醬:綠色的薄荷醬和紅色的辣椒醬。
印度香油煎麥餅:麥香味不錯,可以蘸上面兩款搭配的醬或者蘸隨便哪道菜中的咖喱醬吃。
抹上了一層紅艷辣椒醬(粉)的烤麵餅:這個有點像饢,不過沒有奶味,倒是辣味很提神,我喜歡。
總而言之:印度餐,尤其是印度咖喱很容易給人神秘的感覺,至於好不好吃,只能說見仁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