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劉劭《人物誌》說:「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簡而言之,英雄主要強調的就是有膽有識、智勇雙全。如果用這個標準來看,那麼梁山好漢當然是英雄;不過我們要承認,和我們今天價值觀的「英雄」有一定差距,今天標榜的英雄還多了個道德屬性。
所以說,故事刻畫的梁山好漢,從個人能力來說有勇有謀、從思想觀念來說除暴安良,這些品質都足以得到中下層民眾和不得志文人的喜愛了,這也正是水滸故事幾百年來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根本原因。鄭振鐸就認為「水滸的故事乃是四百年來老百姓和文人發揮一肚皮宿怨的地方」。
至於今天所認為的道德污點自然存在,甚至有的還非常惡劣,但都不影響民眾對他們的喜愛,因為《水滸傳》說穿了就是當時的網絡小說、大眾文學,不能期待讀者有太高的道德標準,他們更注重的是爽文,是對貧窮對富貴壓迫的抗爭,而且殺人放火、好色貪財畢竟也不算主流內容。
最後說下百八魔君的情節,這個記載有可能借鑑的是唐人筆記《集異記》的《汪鳳》一篇,說的是蘇州惡霸張勵放走了一個猴神,之後十二年爆發了安史之亂。不過思想內容完全發生了改變,之所以被編入《水滸傳》中,並非是對梁山好漢的貶斥,相反還是對他們的肯定和讚揚。
梁山好漢附會天罡地煞最早來自元代的《大宋宣和遺事》,其就提到「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為帥,廣行忠義,殄滅姦邪」,當時就有把宋江三十六人附會於天罡星的說法,到《水滸傳》則加入七十二地煞。而在道教神話體系中,天罡地煞也都是除凶去惡的神兵。
所以,在《水滸傳》和大眾觀念中,梁山好漢確實當之無愧的英雄。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