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北山林區發現豺,對著鏡頭齜牙咧嘴,因善於圍獵野豬而出名

2022-07-22     動物速遞

原標題:青海北山林區發現豺,對著鏡頭齜牙咧嘴,因善於圍獵野豬而出名

對於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來說,可能聽過豺的名字,但卻很少見過它們的身影。

豺是一種長得跟小型犬很像的動物,曾廣泛分布於我國大多數地區里,但它們的消失速度非常快,上個世紀80年代過後,豺的數量就銳減了,仿佛一夜之間,它們就從山林中消失不見了。

其實豺沒有野外滅絕,只是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只有極少數人跡罕見的森林裡面,才有健康的種群存在。比如西南腹地、青藏高原一帶等等。

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改善,不少動物的種群數量都呈現了上升的趨勢,其中就包括豺。這在早些年是不常見的,比如曾經許多科研團隊和學者,為了在野外找尋「豺影」,多次組隊進行野外考察,但都無功而返。

肉眼可見的,這些年裡,一些保護區也陸陸續續傳出了豺的身影。比如四川黑水河保護區、唐家河、雲南怒江、甘肅肅北縣等等,都有確切的關於豺的記錄。

豺的數量開始多了起來,它們被人們目擊到的機率也就有所增加,比如青海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近些年來也首次拍到了豺活動的身影

青海互助出現豺影,對著鏡頭齜牙咧嘴

北山林場的工作人員在回收架設在灘子溝的紅外相機數據時,驚喜地發現了一隻長得像狗的動物,經過專家們反覆辨認,這隻動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豺。

只見它站在鏡頭前,做出齜牙咧嘴兇狠狀,上下打量了幾番相機之後,就離開了。從相機拍到的畫面來看,這隻豺顯然已經是成熟個體了,外出活動的目的主要是尋找獵物。不過豺一般成群活動,少數個體才會單獨行動。

根據北山林場的護林員介紹說,他們今年日常巡護過程中發現的豺,至少有5隻,表明北山林場生態環境良好,生物多樣性指數在不斷提高。

豺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豺狗」、「紅毛狗」。它的體型跟中小型的家犬相似,比狼要小,整體看上去跟家犬、狼很像,但豺的吻部比較窄,帶有三分狐相,所以相對於狼和狗來說,豺給人的感覺更加狡黠

普通的豺成年之後體重多為15-32千克,體長為85-130厘米,豺王的體型會略大一些,甚至能達到狼的程度。

全世界的豺有11個亞種,在我國有生存的共5種,分別是中國豺、四川豺、東亞豺、西亞豺和克什米爾豺

雖然不同地區的豺在外觀上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來說它們的毛髮基色為紅棕色,腹部米白色,嘴巴和尾尖為黑色,耳朵短而圓,四肢較短。

農民口中的益獸,善於圍獵野豬

豺是一種很神秘的犬科動物,我國民間有許多關於它們的傳說,有的說豺是一種會保護人的動物。

當人在山林中行夜路的時候,豺就會一路尾隨護送,人們走出森林之後,它們還會站在林緣處目送,直至人走出它們的視線,這才返回山林中。

如果有人在林子裡面過夜的話,豺就會在人休息的場所周邊撒尿,因為林中百獸都畏懼豺的兇狠,所以聞到它的尿味之後,就不敢靠近了,從而保護了人的安全。

其實很多關於豺的傳說,都具有玄幻色彩,當不得真,比如它尾隨人們之後,一方面是因為好奇,另一方面可能是想捕食。不過它們是農民口中的益獸,這點倒是真的。

因為豺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犬科動物,營群居生活,極擅長圍獵。以前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非常多的野豬,它們成群結隊下山啃食、毀壞農作物,給農民造成極大的損失。

而豺主要以野豬等中大型的有蹄類動物為食,堪稱「野豬剋星」,能抑制野豬等動物的種群發展,那麼對於農民來說,它們捕食野豬,間接保護了莊稼,自然就是農業益獸了,豺也因善於圍獵野豬被人們熟知。

豺在圍獵野豬的時候很有一套,成員與成員之間配合默契。日常生活中,它們會翻山越嶺尋找野豬的蹤跡,一旦發現,成員會在豺王的帶領下從四面八方驅逐野豬,將野豬往包圍圈上趕。

在追逐的過程中,有些豺負責咬野豬的尾巴,有些豺負責咬耳朵,將野豬的速度拖慢了之後,其他豺就一哄而上,在野豬身上一頓啃,不過咬喉嚨這一最後一擊,往往是由豺王來完成。

另外,豺群的進食場面也很殘忍,一隻中型的野豬不一會兒就會被豺群撕咬得四分五裂,啃食乾淨。

性情兇悍,同類間也爭鬥不斷

人們將「豺狼虎豹」稱為四大猛獸,而豺排在首位,這種動物的兇悍程度可見一斑。相對於狼來說,豺的性情的確更加兇悍。在印度,傳說豺群甚至能夠對付兇猛的孟加拉虎

雖然單打獨鬥的時候,豺未必是狼、虎等一些猛獸的對手,但成群的豺一起行動,互相呼應配合的時候,戰鬥力堪稱「爆表」。

豺群在跟老虎打鬥時,會輪番不斷地攻擊老虎,直到將老虎累得精疲力盡,倒地不起,然後一哄而上將老虎活活咬死。

雖然整個打鬥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豺受傷、死亡,但它們不會退縮,這就是豺的可怕之處。

豺的兇狠,不僅僅是體現在與外敵打鬥上面,同類之間也經常斗得你死我活。如果論團結的話,在自然界中,斑鬣狗堪稱榜樣。

鬣狗群之間的成員,很少內鬥,即便是產生了矛盾,一般也不會鬧大,一旦衝突加劇,鬣狗女王會立馬出面制止。就算是不同群之間的成員,也極少爆發嚴重的衝突。

豺則不然,同群的成員之間,也會大打出手,同類之間的打鬥,往往也是鮮血淋漓的,被咬斷腿、咬掉耳朵,那是家常便飯。

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很多地方都還生存著較多的豺,尤其是贛西北一帶,豺的數量更是多到驚人。但是自80年代之後,它們就迅速消失了,以至於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發現它們的蹤跡。

直到在2013年,四川黑水河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拍到了「豺影」之後,有關於豺的發現記錄才漸漸地多了起來。它們對環境的要求很高,有豺出現的地方,意味著當地生態環境也比較優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ba5498b02adb2ca9166b952513e79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