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至少有30歲了吧。
這是在2005年,由王新民導演拍的一部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故事的內容是以魯南鐵道隊為原型而改編的,裡面的主人公-劉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鐵道游擊隊
那麼你知道他的原型人物是誰嗎?在他的身上又有著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除了他,在我們齊魯大地還有哪些抗日英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五位,來自山東的抗日英雄,他們究竟做了哪些可歌可泣的事跡?如今的他們或者他們的家人又怎麼樣了!
第一位-鐵道英雄洪振海。也就是影視劇中的老洪。
洪振海
山東滕州人,1910年出生,他的家庭和那個年代的很多家庭都一樣,非常地貧困,父親是一名煤礦工人,因受到家庭因素和父親的影響,洪振海從小就與煤打上了交道。
等到19歲那年,洪振海正式成為了中興公司的一名煤礦工人,因運輸煤炭需要用火車,所以久而久之,他也就練了一身飛登火車的本領。
1938年3月,日軍的鐵蹄踏遍了整個藤縣,看到昔日的家鄉陷入一片哀嚎,洪振海氣得握緊了拳頭,找到同鄉的兩個夥伴,王志勝、劉景松,三人一拍即合,趁著夜黑風高,一路摸到了向嶧縣人民抗日武裝駐地。
影視劇老洪
自此,洪振海便開始了戎馬一生。因能力突出,身手矯健。僅過了不到幾個月,就被提拔到了排長。
之後,又在上級組織的引導下,在當地建立了抗日情報站,為義勇軍和八路軍搜集情報,並壯大隊伍。
同年11月,隨著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洪振海召集當年煤礦的工友,自發組建了一支秘密武裝隊伍,取名-鐵道隊。
雖然這是一支十幾人的工人隊伍,但卻爆發出了驚人的能力,他們利用自己的優勢,飛身登火車,英勇戰敵寇,繳獲武器裝備,搶奪棉衣、馬匹、藥品、洋布等等大量物資。為山東的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魯南鐵道隊
只可惜這樣一個英雄,還沒看到革命勝利就英年早逝了。那是在1941年12月的一天,魯南鐵道隊駐紮地,受到了日偽軍的偷襲,上千名日偽軍趁著夜色,悄悄包圍了整個黃埠莊村。
而此時正在屋裡開會的洪振海,立刻帶領大家拿起武器奮力抵抗,眼看敵人武器越來越猛,人數也越來越多,洪振海便開始掩護隊員進行突圍。
等到隊員全部撤離以後,洪振海飛身一躍跳上了牆頭,可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顆子彈打進了他的身體,年僅31歲。
洪振海
之後,鐵道隊的戰友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將洪振海的遺體安葬在了他的家鄉。鑒於他生前做出的巨大貢獻,魯南軍區政治部,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
第二位-國軍上將張自忠
張自忠,山東臨清縣人,1891年出生,自幼家境優越,他的父親是清朝末期的巡檢,所以在張自忠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他最愛看兩本書,一本是三國演義,一本是說岳精中傳。如果一直順利的話,他可能會走父親的老路,擁有宿命輪迴般的一生。
張自忠
可沒想到在他14歲那年,父親因積勞成疾,不幸離開了人世。母親為了能讓張自忠安心學習,只好帶他回了臨清老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自忠娶了一位議員的女兒-李敏慧。
雖然已經成家,但張自忠並未放棄學業,依然堅持讀到了高小畢業。
1911年,20歲的張自忠,再次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在這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什麼是三民主義,什麼是資產階級。
張自忠
先進的思想瞬間貫穿了他的大腦,並且,在剛入學不久,就秘密參加了中國同盟會,還暗暗發誓一定要干出一番天地。
1916年,張自忠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男人-馮玉祥。當馮玉祥見到張自忠的一瞬間,就被他眉宇間的英氣所吸引,當眾斷定此人之後一定不簡單,
果然如他所想,在張自忠加入部隊沒多久,就表現出了驚人的能力,不僅武器打得厲害,指揮戰役更是臨危不亂,職位也從最初的排長,一步步升到了第十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
張自忠
雖然張自忠是出身宦官家庭,但做人做事沒有一點架子,上到高級將領,下到普通士兵,無不對其稱讚有餘。
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將領,卻在1937年,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他跟著時任軍長的宋哲元,面對日軍的侵略,選擇了不抵抗政策,認為只要和日軍和平相處,就不會對自己的地盤造成影響。
但沒想到,最終還是低估了日軍侵華的決心,以至於到後期被百姓們當街唾棄,稱其為「漢奸、賣國賊」。
七七事變
那麼張自忠真的是漢奸嗎?當然不是。面對外面的風言風語,張自忠整夜倍感折磨,為了逃離這是非之地,他連夜喬裝打扮,離開了北平城,回到了山東老家。
但剛到老家沒多久,就被以通敵的罪名抓進了大牢,在扣押期間,他還寫了一封壯烈且豪邁的書信。大概內容是,如果得不到大家的諒解,我寧願以死謝罪。
可他轉念一想,如果現在要是死了,那自己不就成了千古罪人,永遠要背著漢奸的罵名。這對於從小飽讀岳飛傳書的張自忠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宋哲元
1937年10月10日,張自忠在宋哲元的幫助下,從獄中解救了出來,恰好當時部隊正在用人之際,蔣介石就任命張自忠為第五十九軍軍長,負責帶兵阻擊抗日。
也就從此刻開始,張自忠暗下決心,就算是死也要用小鬼子的血來踐行。
1938年3月,臨沂會戰爆發,張自忠率領五十九軍,在友軍的協助下,和日寇展開了瘋狂的廝殺,足足戰鬥了七個晝夜,打退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國軍戰士
此戰之後,張自忠的名號響破了軍營,也傳遍了十里八村,全國老百姓也再次重新認識了張自忠,紛紛對其進行鼓掌。
但這對於張自忠來說,只是一個開始,在之後的日子裡,只要哪裡需要增援,哪裡就有張自忠的身影,每一次參戰前,張自忠都會寫下遺書,如果戰鬥勝利了,就將其燒毀。
國軍行軍
據戰史統計,當年張自忠的部隊幾乎就沒打過敗仗,世人都稱其為「常勝將軍」!小鬼子聽到張自忠三個字都膽戰心驚。只可惜英雄並未看到抗日勝利,就犧牲在了襄陽城下。
犧牲前,他拖著受傷的身軀,帶著所剩無幾的戰士,和日軍展開了拚死決戰,一邊衝鋒射擊,一邊指揮戰鬥,最終不幸被子彈擊中,享年49歲。
張自忠
當日軍發現犧牲的是張自忠以後,立即將其抬到山下進行了安葬,並集體鞠躬敬禮。但就在當天夜裡,國民黨軍隊派出大量士兵,拚死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體。最後經過長途跋涉送到了重慶,沿途祈願的香火從未斷過,長江兩岸的百姓長跪不起。
而當妻子李敏慧得知這個噩耗後,冷靜地為丈夫料理了後事,隨後便選擇了絕食身亡。
第三位-抗日將領王耀武
王耀武
王耀武,山東泰安人,1904年出生,祖上世代為農,一家人都靠著兩畝薄田為生,但雖然家境貧窮,但母親對其寄予了厚望,稍大點後就把他送到私塾上課。
19歲那年,因一些家庭緣故遠走他鄉,開始了打工之路,起初做過煙草廠的小工,又進過糖果店做店員,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好幾年。
突然有一天,王耀武猛然驚醒,母親這麼多年的培養,如今自己卻一事無成,還有何臉面回家,難道自己一輩子都要過這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嗎?
國民黨
天無絕人之路,一天,王耀武偶然得知黃埔軍校正在招生,於是他就一路南下,來到廣州進行報名。最終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通過了面試,成為了黃埔三期學員。
軍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第1師3團4連,師長何應欽。隨後便跟隨部隊南征北戰,在戰場上,王耀武展露出了驚人的本領,職位也從最初的少尉排長,升到了上校團長。等到了1936年,又被國民政府授予了少將軍銜。
王耀武
之後,隨著抗日戰爭爆發,王耀武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他率領部隊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以及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常德會戰等等,多到兩隻手都數不過來。而最令人記憶猶新的當屬萬家嶺戰役。
1936年六月,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在偵查的時候發現,萬家嶺一帶地域開闊,沒有中國軍隊布防,準備以此為開闊口,繞道我國士兵的側翼,然後進行合圍。
萬家嶺戰役
但他還是天真了,雖然我國軍隊在萬家嶺沒有設防,可也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接著在得知日軍進入萬家嶺後,薛岳立刻請命,調動了大量部隊,對其進行圍殲。
起初任務執行得非常順利,被圍的日軍節節敗退。但隨著戰鬥越來越久,剩下的日軍漸漸反應了過來,如果照這樣打下去,被殲滅是遲早的,不如奮力抵抗,說不定還能等到援軍。
人一旦出現這個想法是非常可怕的,於是便有了後面的事情,軍長俞濟時,向正在德安戒備的王耀武發出命令:速速前往萬家嶺,殲滅敵106師團!
萬家嶺戰場
接到任務的王耀武立刻整裝待發,浩浩蕩蕩殺向了萬家嶺戰場。一路上他的心裡並不平靜,因為敵軍是一個師的兵力,雖然前期已經打了多場戰鬥,損失了一部分,但人數仍然不少。
而且日軍為了補充兵力,連夜向陣地空降了幾百名戰士,其中光將領就有幾十來名。
但王耀武並沒有後退,因為他深知此戰的重要性,如果敵人沒有被全殲,或者給了他們翻身的機會,那對於抗戰來說打擊是致命的。
占領高地
到了戰場以後,王耀武發現,一個名為張古山的高地被日軍侵占了,如果不先攻下這個陣地,戰士們就將無法對其進行圍殲,戰士們無法對其圍殲,任務就會失敗,不僅自己會被罵,上級首長可能也難逃倖免。
於是,王耀武當即下令,由張靈甫率領其全部部下,向張古山發起進攻。出發前,王耀武冷靜觀察了戰場局勢,立即命令張靈甫對抗這股日軍,萬萬不可強攻,最好能夠用一支奇兵來智取。
強攻張古山
果然奏效,當天夜裡張靈甫派出兩支部隊,一直在前方佯攻,而他則帶領隊伍從背後突襲,僅用了幾個小時就拿下了張古山。
萬家嶺戰役結束後,鑒於王耀武在此戰中的傑出表現,被升為了74軍副軍長,一年後又升為了軍長。
王耀武
1959年12月4日,王耀武因表現突出,被第一批特赦,隨後被任全國政協委員。
第四位-抗日英烈趙登禹
趙登禹,山東菏澤縣人,1898年出生,7歲被送進私塾讀書,9歲因家庭原因,無奈退學回家。13歲那年,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趙登禹遇到了一位名叫朱風軍的武者,接著趙登禹便拜了師,決心練就一身本領。
趙登禹
三年後,趙登禹學成歸來,不僅有了一身矯健的功夫,還熟知各種兵刃利器,但這些他並不感興趣,最讓他感興趣的是-槍。
當時有這個想法並不止他一個人。那天,趙登禹哥哥趙登堯找到他說:「老弟,我聽說最近西北軍在徵兵,福利待遇都很好,還能經常打槍,像你這種一身功夫的,到部隊里最起碼也得當個小官,去不去?」
趙登禹沒有猶豫,當即答應了哥哥,擇日,二人又叫上幾名同鄉,一起跋山涉水,步行近1800公里,來到了陝西潼關報名了馮玉祥的西北軍。
西北軍
自此,趙登禹的戎馬一生正式開始。
來到部隊以後,因趙登禹一身功夫,很快就被馮玉祥看中,並將他調到了警衛隊,做隨身護兵。
等到了1922年,直奉大戰爆發,趙登禹被調任到了前線,出任尖刀排排長,帶著全排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殺向了目標陣地,最後憑藉著極少的傷亡,攻下了奉軍陣地,繳獲數百門大炮,俘虜無數,可以說一戰成名。
直奉大戰
但這對於趙登禹來說只是一個開始,隨著國內形勢的變化,趙登禹跟著隊伍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數百場大大小小的戰鬥。可最終由於中原戰場的失利,被迫接受了改編,當上了第29軍37師109旅旅長。
如果一直順利,趙登禹可能會成為了師長、軍長,將軍也不是沒可能。
可命運總是天妒英才。1937年7月7日,隨著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城外的戰火正式拉開了序幕,而時任第二十九軍132師師長的趙登禹,收到的命令是率兵北上,與37師換防。
趙登禹
之後又因戰局惡化,又帶領部隊前往友軍陣地增援。剛打完這股日軍,趙登禹再次受到上級指示,南苑戰況告急,需火速趕往南苑進行支援。
可沒想到就在急行軍的路上,全軍遭到了敵軍的突襲,面對日寇趙登禹奮力抵抗,但最終還是因為武器裝備不足,外加事先沒有準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傷亡人數幾乎過半。
接著部隊繼續向南苑急行,等到了目標陣地以後,已經是7月27日深夜,戰士們拖著疲倦的身體剛想大睡一覺,前方就傳來消息,日軍可能會在第二天凌晨發起進攻。
趙登禹
果然,7月28日拂曉,日軍的坦克、裝甲車、飛機全部向南苑殺了過來,面對數以萬計的敵人,趙登禹一馬當先,端著衝鋒鎗瘋狂掃射,此時的他完全殺紅了眼,也已經忘記了自己是一名將軍,最終不幸身負重傷犧牲在了戰場上,享年39歲。
戰後,鑒於趙登禹的英勇表現,國民政府將其追升為陸軍上將。他的遺體被安葬在了,盧溝橋以東兩公里的西道口山坡上。
趙登禹路
之後,北平政府為了紀念趙登禹將軍,特將西城區內某一段道路,設置成了趙登禹路,至今仍在!
第五位-抗戰將領李玉堂
李玉堂,山東廣饒縣人,1899年出生,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地主,家裡不說黃金萬兩,但六十畝田地還是有的。富裕的家庭給了他很多機會,不僅可以就讀當地最好的私塾班, 而且他也不用像其他貧困家庭一樣,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
李玉堂
等私塾畢業以後,李玉堂又考進了高等小學,幾年後又考上了河西的國民學校,學習期間,李玉堂接受到了先進的事物和思想。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遠在山東的李玉堂積極響應,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集體銷毀日貨,並當眾寫下血書「良心救國」。
兩年後,李玉堂毅然決定棄筆從戎,報名參加了晉軍炮兵隊,並且憑藉著優異的表現,僅用了不到一年就當上了班長、准尉司書等職務。
李玉堂
而這些對於李玉堂來說只是一個開始,隨著黃埔軍校開班,李玉堂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成為了黃埔一期的學員,同期畢業的有左權將軍、陳賡大將、杜聿明等等。
等畢業以後,李玉堂被編入了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二團,職位也從最初的士兵,晉升到了排長、連長、營長、師長。後來還被老蔣封為山東三李,其中包括(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是嫡系中的嫡系。
但是誰都沒想到,英雄最後並未善終,反而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李玉堂
當年具體發生了什麼呢?
這還要從抗日戰爭說起,1939年,日軍攜大批武器裝備,進軍中國長沙,這也因此有了長沙保衛戰。
眾所周知,指揮長沙會戰的最高指揮官是薛岳,而時任第十軍軍長的李玉堂,則直接是聽命於薛岳的,但二人的關係並不是很融洽。
尤其是在第二次長沙會戰時,薛岳命令由第十軍負責駐守高橋和金井一帶,結果李玉堂剛抵達目標陣地,就遭到了日軍三個師團圍攻,雖然李玉堂奮力進行抵抗,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長沙會戰
戰鬥結束後,薛岳並未分析戰況,而是直接痛斥李玉堂,並且直接撤了他的職。
得知這個決定,第十軍全體戰士可不幹了,我們軍長在戰場上赴湯蹈火,你憑什麼撤職,撤也行,那就把我們全撤了,我們不打了。
就這樣,第十軍原地開始休整,哪裡需要支援都找藉口推辭。薛岳一看,這不行啊,前線傳回消息,岡村已經整裝待發,準備第三次攻擊長沙了,第十軍作為主力,必須得頂上啊。
薛岳
但薛岳同樣也有顧慮,這剛把人家撤了職,全軍現在都在和他賭氣,人家回來不回來暫且不說,自己也抹不開這個面子啊。
於是薛岳只好連夜電聯老蔣,希望他能勸說一下李玉堂回來參加戰鬥。
總統都發話了,李玉堂自然也沒有拒絕
其實他早想上戰場,一雪前恥了。並且戰鬥開始前,李玉堂還親筆寫下了遺書。
李玉堂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第三次長沙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完勝宣布告終,戰後統計,國軍以傷亡兩萬餘人,殲滅敵軍五萬餘人,而李玉堂在此戰中功不可沒,並先後榮獲了三面飛虎旗,李玉堂本人也被提拔成了第27集團軍總司令。
但到了建國後,生性多疑的蔣某人,懷疑李玉堂的妻子有通共的嫌疑,不久就將夫妻二人判處了死刑。在拘捕期間,李玉堂還寫下了這樣一封遺書:「總統命令,已無申訴餘地,我死後望有公論。我無對不起國家之事,國家如此對我,於國家何益?我不足惜,不過一生為國,如此下場,心有不甘耳!」
李玉堂
據說後來老蔣還會李玉堂流過眼淚,可能只是鱷魚的眼淚吧!
1983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批准,追認李玉堂為革命烈士,為什麼幾十年後才被追認烈士呢,原來是在建國初期,李玉堂曾接受了起義,但最後我黨得起義指示,因交通問題並沒有送到李玉堂手裡,這才導致了後續一系列事件的發生。
日本投降
好了,五位抗戰英雄的事跡到這裡就結束了,不管他們曾經是哪個隊列,只要是為了新中國做出貢獻的,就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向先烈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