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英語就緊張?好像說中文就不緊張似的

2019-12-14     團兒爸


性格極限是除了生物極限外的另一個極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外向而有的人則很害羞,有些人很自信,而有的人卻不太自信。這一切都很正常,沒什麼問題,對吧?然而,許多人責怪英語影響了自己的性格。我不記得聽到多少人說過:「講英語讓我感到緊張」「講英語讓我沒信心。」


有很多人的英語水平很差,但很有自信,可以用英語表達很多信息。也有很多人英語已經很不錯了,卻沒有自信,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對他們來說仍然很困難。

我想說的是:不要責怪英語改變了你的性格特徵。如果你缺乏信心,並不是因為你的外語技能,如果你沒有自信就是因為你缺乏自信。同樣,不要把說話不流利的責任怪在英語上。在你怪英語讓你講話不流利之前,你需要對著照鏡子,客觀誠實地評估一下你的母語流利程度以及你的自信心。


那麼,性格可以因為說不同的語言而改變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考慮下面這個問題:學習義大利語會讓你更有激情嗎?學習法語會讓你變得更浪漫嗎?學習英國女王的標準英語會讓你變的有皇室權威嗎?一些通曉多種語言的人聲稱學習一門新語言會使你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有了第二個個性。在我看來,性格並不會隨著所說的語言而改變。


關於性格,有很多相互衝突的理論,有的理論聲稱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於七歲之前(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另一些人則說性格形成於二十歲左右。還有一些人認為我們的性格一直隨著我們的生活經歷在不斷變化。許多人認為突然成名和發財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而有些人則認為「名聲只是一個放大鏡,它並沒有真的改變你,只是讓你看到真正的自己。


「以我的觀點來看,性格形成於年輕的時候,但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但是這需要比學習一門外語要付出的多得多。學習一門外語還不足以達到改變性格的程度。學習英語並不會讓你成為下一個史蒂夫•喬布斯。我們的性格不會隨著所使用語言的切換而改變。


比起使用什麼語言,和誰談話對性格的影響更大。一個人可以影響另一個人,和喬布斯交流可能會改變你。


我們不應該責怪外語使我們缺乏信心和流利性。不要指望英語改變你的個性。英語能為你做的是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英語會給你一個結識新朋友的機會和移居國外的可能,從而改變你的環境。


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做同樣的事情不能改變你的個性。只有環境的變化才可能會促使一個人改變性格。學習一門外語可能會帶給你改變環境的機會,特別是英語-—個唯一真正的全球性語言。


總結:那些認為只要堅持努力 就可以實現任何夢想的觀點是非常沒有用且不健康的。只要一個工作室,一台筆記本電腦和努力工作,你就可以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或馬克·扎克伯格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家庭長大,必然會形成不同的性格,性格不是學一門外語就可以改變的。客觀地評估並接受自己的性格對外語學習的限制,把精力用在真正的問題上,用在你可以改變的事情上。用聰明的學習方法學習,以節省時間和金錢。


英語是一個神奇的工具,但它只是一個工具。發音很重要,但它不是第一重要的。你如何使用英語表達你自己才是真正重要的。不要讓不切實際的目標影響到你,因為它很容易讓你感到沮喪,進而放棄繼續學習英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YuABG8BMH2_cNUgOW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