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火鳥科技崔波:DesTech設計科技擁抱未來

2019-12-14   銦果

曾任視覺中國內容總監/產品總監,2014年聯合創立太火鳥科技,擔任太火鳥科技SaaS系統負責人。


在15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不僅見證了中國從小設計到大設計的轉變,也實踐了從設計提升產品到設計提升產業的進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更以自己的職業生涯見證了設計行業自身的改變和對產業的影響。

2019年12月12日,榮獲第十五屆光華龍騰獎·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2019年12月1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崔波榮獲第十五屆光華龍騰獎·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視覺中國時代

社區流量——優秀設計師品牌——服務產品化


2004年加入視覺中國社區的崔波親身經歷了早期國內網際網路大潮的衝擊,網際網路社區成為一股風潮,視覺中國以生動的內容、即時的信息以及快速反應迅速吸納了全國百萬級的設計師和設計愛好者湧入社區,誰也不知道這個看似小眾的群體即將爆發出多麼巨大的能量。


崔波深深地經歷了這一次時代的大變革。在視覺中國社區里,崔波負責內容,由於設計專業出身,他能很快地捕捉到行業發聲的大事,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設計圈的大事報道和一些國際大咖的動態和採訪也出自這個年輕的團隊。

2011年崔波專訪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


要知道,那是一個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設計師」是何物的年代。而崔波憑藉對上千件重大行業事件的一手報道、對國內外200餘位知名設計師的採訪以及策劃執行上百場行業活動為視覺中國帶來了450萬+的註冊會員、300萬名註冊設計師、100億瀏覽量的驕人成績。


同時,巨大的瀏覽量和對靈感的渴求、對好作品的需求不斷衝擊著社區。身兼視覺中國的產品總監,崔波帶領團隊先後開發了「下吧」、原創榜、靈感庫等網際網路產品,一經推出便深受設計師喜愛,其中靈感庫上線3個月用戶量就突破了150萬


可以說,崔波帶領的內容和產品團隊為中國設計界貢獻了發展初期非常具有價值的資源池,更有一大批冉冉升起的年輕設計師在這個蓬勃的設計師社區中獲得了鼓勵和推廣,接下來的10年里,他們將成長為中國設計公司中的翹楚。網際網路科技的介入也因此造就了最初一批像崔波一樣,既懂設計又能寫代碼的產品經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網站


太火鳥科技初期

智能硬體——伯樂——爆品


2013年以後,全國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業務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很多設計公司不再滿足於承攬設計服務,更是躍躍欲試研發自有產品。就在這時,智能硬體風口悄然來臨,智能、互動、設計感強成為智能硬體迅速占領市場的重要因素。設計公司也看到了智能硬體承載設計的能力和體量,頻頻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創業。


設計師研發產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了解消費者的喜好、知道市場的發展趨勢,更清楚如何讓產品變得討人喜歡而且賣得好。但他們在產品創新開發過程中也面臨著「三無」的困境:無融資、無推廣、無渠道,不僅如此,更令他們苦惱的是沒有人發現他們、認同他們、更鮮有人發現設計在創新中的價值。


於是,以「全國火爆的智能硬體平台」而著稱的太火鳥科技全新亮相,不僅挖掘到科技感強、品質優的產品,更是通過這個孵化平台為設計公司築造一座通往夢想的橋樑。


智能硬體的孵化,崔波和團隊最關注三點:

1. 產品是否為設計驅動

2. 產品是否擁有壁壘性的技術

3. 能否商業化


之所以將設計驅動放在第一位,正是因為平台看重的是設計師背後的設計思維,是一種知道如何通過設計提升產品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邏輯,以及知道如何變概念為產品的能力。而太火鳥科技正是要在此基礎上助力設計師完成變產品為商品、變商品為爆品的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


由於出身設計專業,崔波承擔起選品的重要責任,這意味著要以超越一般人對產品、設計和市場的理解為太火鳥科技投出上億元的天使基金。什麼是好的產品、好產品如何變為商品和爆品,崔波必須要迅速判斷它的可實現性、供應鏈情況以及未來前景。


在2014-2016的3年時間裡,崔波看過不下3000款產品,有時平均下來一天都要看好幾款,並且不斷與各種團隊開會討論。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崔波接觸了大量懷揣夢想的設計師和設計公司,他看到了設計師對創新天然的敏感以及面臨「三無」時的無力。而這3年正是網際網路「內容為王」、所見即所得的購買方式風生水起的時間,後微博時代、微信公眾號時代為內容爆發提供了契機,優質產品+精良內容正是打造爆款的公式。


崔波利用視覺中國時期積累的社區運營經驗,在3000款產品的產品池中,帶領團隊篩選出1000件產品進行內容包裝並推廣到渠道,最終創造了100款爆款、30億的驕人成績。


產業數字化時期

科技大腦——產業數字化——全國雲服務


風口雖好,總有過去的時候,智能硬體的熱度漸漸消退,而在長期與創業團隊接觸的過程中,缺乏職業化管理的設計團隊常常是項目舉步維艱的原因。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絕大多數創業團隊還停留在傳統的小作坊工作方式,以excel記錄客戶線索、以笨的方法記錄跟進情況,有時還會因為記錄丟失而造成矛盾。而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早就讓其他行業擺脫了傳統方式用上了得心應手的管理軟體,以流程化的手段管理項目,文件上雲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司財產的安全。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設計公司缺乏成體系的管理,包裝和推廣僅限於投放廣告,獲客就是除了廣告再加上熟人介紹和參展。優秀的設計只停留在設計公司的案例中,廣大的需求方卻不知去哪裡找到他們。


在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面前,崔波感到不解和壓力:為什麼設計公司不能像其他行業一樣,更透明、更簡便地工作,而且讓需求方更快地找到好的設計公司?


設計思維上線,事情就簡單了很多。


崔波帶領團隊開始進行用戶調研、用戶旅程的評估。他發現了設計公司從進入市場的第一刻起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獲客。


做過設計公司的人都知道,獲客是個高難度工作。和其他行業不同,設計公司沒有辦法更直觀地展示自己的實力,如果有客戶詢問,通常就是微信上發一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上百兆PPT,但是這種方式不僅讓設計公司感到不便,客戶也覺得收到這樣的PPT還是無法很好地了解和比較設計公司的情況。因此如何去除信息繁瑣、重點不突出、難保存等問題是第一個要破的題。


為什麼不去開發一個網際網路產品解決這一難題呢?於是「直觀」、「短流程」、「易展示」、「輕量化」的」設計交易小助手很快上線。它基於微信小程序開發,以簡單的「我需要一個……」直戳需求方的痛點,集合設計公司的設計案例、服務類型、服務領域、報價區間、獲獎情況等需求方關注的要點進行展示。不僅改變了設計交易路徑長、信息不透明、優勢不突出的弊端,更讓設計公司多了展示的平台、公平競爭的機會和輕鬆轉發獲得訂單的可能。

小程序一目了然公司概況

PC端了解更多信息


僅僅幫助設計公司在獲客上獲得更大的機會並不是結束,因為崔波發現,很多公司能夠接觸到客戶卻不能很好地維護客戶。這與設計公司談單的流程、商務人員的跟蹤習慣等都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設計公司一年投放多少廣告、實際能接多少單、廣告投放產出率多少、轉化率、銷售漏斗如何……一系列的問題是設計公司老闆想問又不敢問,想總結又無從下手的難關。


崔波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挖掘,結合普通的CRM(客戶管理)軟體針對設計行業的流程和痛點進行重新梳理和深挖,總結出銷售行為的五大流程、開發了一目了然的數據看板、並把客戶留存資源的激活和轉化數據等形成漏斗。

在《十三部門關於印發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的通知》中明確要提升製造業的設計能力,其中總體目標中指出「在系統設計、人工智慧設計、生態設計等方面形成一批行業、國家標準,開發出一批好用、專業的設計工具。」


崔波帶領團隊不僅解決了整個業務流程中的第一步獲客和客戶管理,在談單成功後的項目管理中,更將完成項目所需要的流程化管理進行開發,解決了項目流程化、全員可見、進度可視化、文件共享、雲存儲等現代化公司管理所面對的問題。


某全國知名設計公司的老闆在試用這款平台服務後,不無感慨地說,終於在管理上嘗到了被世界500強公司表揚的甜頭,對方認為我們管理很專業,希望未來繼續合作。


以設計的手段提升設計行業的水平,以科技的力量推動設計產業的發展。在最開始接觸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時崔波並不清楚SaaS與產業的直接關係,只是希望能夠改變設計公司的傳統工作方式幫助設計公司成功。但是一個小小的事件改變了產品發展的方向。


2017年,在太火鳥科技孵化做得異常火爆的一段時間,曾經推廣過一個很特別的產品——浙江遂昌龍粽。


其他地方的粽子只有拳頭大小,浙江遂昌龍粽足足有半米長,最長甚至達到2米。每逢端午,當地人一定會包這樣的粽子來慶祝節日。就在那時太火鳥科技發現了粽子背後非同一般的文化含義和商業價值,和其他品牌聯手打造了一款與眾不同的「龍粽」,通過新媒體的內容包裝和眾籌渠道進行推廣,最後讓這款龍粽成為那一年端午閃閃發亮的產品。


端午節過去了,但是關於龍粽的話題並沒有消失。在太火鳥科技不斷修煉內功,打磨SaaS軟體的時候,仍然不斷有人詢問有關產品孵化的合作,甚至許多地方政府都對此非常感興趣。


那麼為什麼不能讓平台成為一個載體,在承載大批線上設計資源的同時也能服務到每一個地區、每一個產品背後的產業呢?這成為崔波和團隊思考得最多的一件事。當時平台上已經有了幾百家設計公司註冊,這確實代表著豐富的設計資源,如果能通過落地到地方支撐本地的產業發展,再通過太火鳥科技熟悉的投資孵化業務為地方打造多個創新品牌,這不是一個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嗎?


2018年伊始,各地的政府機構和組織的邀請紛至沓來,行業從高精尖領域到小家電,從農副產品到文化創意,一張全國產業分布地圖清晰地展開了畫卷。


從小處來說,每一單設計服務背後都是一件小小的創新產品,從大處著眼,每一個地區都肩負著產業的升級和提質增速的創新發展。如何從一件小小的設計撬動大大的產業。對此崔波感受到的不僅是動力更多的是壓力,畢竟設計行業只是服務於產業的一個小環節,然而卻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小環節。


根據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工業設計每投入一塊錢,就能產生1500倍的回報,而事實是,有很多設計公司還懷揣著夢想在生存的邊緣徘徊。崔波和太火鳥科技團隊需要不斷思考和研判,如何能夠讓這個行業藉助網際網路技術、AI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力量提升設計公司接單的質量、增加設計行業的利潤,讓設計的價值為更多人所知,讓設計的價值最大化。

15年前,崔波所在的視覺中國社區是一個信息交換的載體,閱讀新聞和採訪、發帖、交友……而在今天看來,這些都已成為過去時,科技的飛速發展為產業插上了翅膀。今天,太火鳥設計交易平台上已經聚集超過1000家設計公司,並且已在全國多地設立聯合加速基地和協作網絡聯盟,未來還將深入產業,將各地的需求與SaaS平台進行進一步的整合,讓科技與設計的結合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崔波始終相信一句話:


我們選擇做這件事並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它有困難。


這是甘迺迪在阿波羅登月計劃前所說的一句話,它意味著雖然困難常常比能力大,失敗也會比成功多,但一旦認定它的價值和意義,也值得付出努力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