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滬指2923點有點搖搖欲墜,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不到1點就新低,滬指支撐在哪裡?今天我們的確看到了匯金托舉四大行,不讓滬指跌破這個十八年的長期上升趨勢線。因為一旦跌破這個位置,那麼多頭很難在下方達成一個基於技術上的價格共識。但是,達成價格共識的有可能不只是技術指標,事件也可以,比如一輪新的財政刺激會讓市場很快建立新的底部共識,歷史上2008年10月底的2萬億就讓市場達成了共識。
周末最熱鬧的莫過於東方甄選、董宇輝等話題。今天董宇輝回歸,職位正式升級為東方甄選高級合伙人,即可VP,副總裁級別,持股比例為0.5%,估計年薪千萬級別,大家覺得太多了,但對公司股價貢獻價值而言感覺占股還是偏低,董的功勞至少東方甄選的半壁江山,薪酬也許只是九牛一毛!
從中國合伙人,到新東方,再到東方甄選,俞敏洪臉上寫滿了故事。對於東方甄選這件事,從資本角度看,其實還挺清晰的。
數年前,羅振宇的得到就曾想要上市,也就是思維造物。思維造物創始人羅振宇自己就是一個自媒體網紅IP,而從自媒體到上市公司,光有利潤不夠,他必須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將自己淘汰,實現企業網紅IP的多元化。羅振宇為此培養了很多精英網紅,從資本市場看,如果一家公司只有一個IP,那麼萬一出現風吹草動,IP對應的個體出現了一點問題,導致無法播出或者粉絲量下降,那麼對於思維造物整個公司將是致命打擊,資本市場投資人肯定是不喜歡這種不穩定狀態的。所以,羅振宇上市之前要給投資人展現:公司里不是只有一個羅振宇,公司裡面有很多精英網紅,有很多贏利點,如果一個網紅出問題,比如某笑來因為錄音門被詬病,那麼其他網紅可以立馬頂上。這就是網紅矩陣的好處,點越多,企業越穩。
東方甄選想要做什麼?其實很簡單,東方甄選是上市公司,CEO、小編和俞敏洪代表資本利益,他們在做一件事,就是瓜分董宇輝的流量,實現「一鯨落萬物生」,讓東方甄選多出網紅爆款,這肯定是不道德的,但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資方往往會這麼考慮問題。分享一個觀點:投資人、交易者和普通人在思維方面是存在差異的。諸如投資人肯定會認為一個企業穩定發展最為重要,想要確定性高的未來。諸如交易者思考一個資產值不值得投資,不是看價格,而是問自己「這項資產未來要賣給誰」。而普通人更願意用好惡、道德來評判事物對錯,且很容易走極端,以好壞來論,忽視灰色地帶。
所以,其實搞董宇輝是資方合謀,但合謀不太聰明。聰明的合謀是一點點分流,蹭一蹭董宇輝流量,然後培育幾個大IP網紅,形成「千帆競渡」的賽馬機制,而不是資方和董宇輝去賽馬,東方甄選應該做一個養馬人,企業內部競爭結果的唯一標準,是觀眾的喜愛度。
這也側面說明,東方甄選雖然在多元化IP上思路是對的,但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其一是存量博弈,一鯨落萬物生是沒錯,為什麼要一鯨落呢?萬物生長不好嗎?其二是不尊重觀眾,無論是前CEO、小編、還是俞敏洪,都沒有看到如今是UGC時代,過去是OGC\PGC,電視台給我們看什麼,我們就看什麼,信息單向傳播,如今是UGC,用戶是要參與進來的,就東方甄選這件事,用戶就參與到了東方甄選的二選一當中,嘴上說著不要,俞敏洪身體很誠實。而如果你是舊時代的思維,你會覺得董宇輝不就是通過公司對資源捧出來的嗎?如果有資源堆上去,那個誰誰可能也行。但其實這是個錯覺,有些人,你堆上金山銀山也沒有觀眾緣。世界之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觀眾有了話語權,企業要做的,僅僅是聽「觀眾的話」。
有人會質疑東方甄選這件事與股市投資距離有點遠,但同樣的邏輯,資本市場。有人說要吸引「耐心資本」,也許有人在犯和俞敏洪、東方甄選前CEO、小編一樣的錯誤,東方甄選無法選擇觀眾,觀眾永遠是對的,如果認為觀眾不對,那麼東方甄選的股價、輿論、銷售量會教東方甄選做人。同樣的,誰有能力挑選投資人?沒有「耐心」就不被市場歡迎了嗎?我的建議是不要指望改變投資人的交易習慣,而要嘗試改變激勵方式,激勵好企業上市,淘汰壞企業,以此來迎合投資人口味。換句話說,「耐心資本」的耐心,不是天生耐心,而是市場的利潤讓投資人有了持股耐心,如果沒有看到利潤,相信股市「耐心」是根本不存在的,需要知道:買不買是投資人自己說了算,自負盈虧是股市投資的基本規則,誰說了都不算,以股民的利益為中心,善待股民。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