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機農地變化與有機農業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2019-08-25     愛農者言

摘 要:為明晰未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方向, 促進我國有機農業適度健康發展, 系統分析了國際以及我國有機農地規模、有機農地占比、有機農地利用類型現狀和發展態勢。結果表明:全球有機農地區域分布較為集中, 並且以牧草地為主;全球有機農業呈增長之勢, 有機牧草地增加最多;目前全球有機農業仍屬小眾。鑒於此, 建議我國應積極發展有機農業, 但限於國情, 有機農業不可能成為我國農業的主體, 而應作為特色農業來發展, 未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重點應放在有機草地牧業上。


進入21世紀後, 有機農業蓬勃發展。關於有機農業是否可以養活世界, 國外學者一直爭議比較大。在2007年以前, 學術界傾向於認為有機農業不能滿足全世界的食物需求[1,2,3]。直到2007年, Badgley等[4]在一次國際糧農組織會議上提出有機農業可以在滿足全球食物需求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術界又開啟了一場新的辯論。Seufert等[5]聲稱有機農業和現代農業的生產能力相當, 比如水果和橄欖的有機生產比例能達到75%, 這引起了學者們對現代農業給環境帶來影響的廣泛批評[6,7,8,9]。此前對於有機農業能養活世界的論斷定性研究偏多, 但2017年Muller等[10]計算出了世界有機農業的總生產能力, 聲稱有機農業可以養活世界76億人口, 甚至預測2050年能養活98億人口。然而Connor等[11,12,13]認為有機農業能養活世界這種說法過於樂觀, 盲目地推廣有機農業來保障世界糧食安全是科學錯誤, 對輿論有非常危險的影響, 並指出其主要的錯誤在於單個作物的有機生產對傳統生產的單產比率不能代替整個有機生產對傳統生產的比率。國外學者對有機農業的爭議提醒我們需要慎重、全面地去看待有機農業。

近幾年我國有機農業發展迅速, 2016年生產面積達228萬hm2, 躍居全球第三, 消費穩居第四。隨著食品安全、糧食安全等問題的突出, 有學者提出了「唯有有機農業才能救中國, 唯有有機農業才能救世界」的觀點[14]。有機農業真的能成為我國的主導農業嗎?國內學者主要從有機農業理論基礎[15]、扶持及補貼政策[16]、發展現狀及主要問題[17]、國外經驗借鑑[18,19]等方面去解讀有機農業, 普遍認為我國的有機農業市場和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看好發展前景。為了明晰未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方向, 促進我國有機農業適度健康發展, 本研究基於有機農地的角度分析了國際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對全球及主要國家的有機農地規模、有機農地占比、有機農地利用類型現狀和發展態勢等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 得出了針對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啟示。

1 研究內容及方法

1.1 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採用對比分析的方法, 對全球及主要國家的有機農地規模、有機農地占比、有機農地利用類型現狀和發展態勢等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 得出針對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啟示。本研究中有機農業的研究重點是有機農業用地規模及其構成。其中, 有機農地是指採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的土地, 包括已認證的有機農用土地和處於轉換期的有機農用土地, 但不包括野生採集、養蜂業用地、水產養殖、森林、非農業牧場等有機認證土地。有機農地類型劃分為農作物用地、經濟林果用地、牧草地和其他用地。農作物是指季節性種植的作物, 包括季節性種植的青飼料;經濟林果是指多年生作物, 包括咖啡、橄欖、堅果、水果等;牧草地是指多年生用於發展畜牧業的草地, 不包括季節性種植的青飼料作物用地;其他用地是指不能歸入前面三類的有機農業用地, 包括利用類型不明確的農用地和不屬於上述三類用途的農業用地 (如樹籬) 。

有機農地面積占比是指有機農地面積占總農地面積的比重;有機農作物面積占比是指有機農作物面積占總農作物面積的比重;有機經濟林果面積占比是指有機經濟林果面積占總經濟林果面積的比重;有機牧草地面積占比是指有機牧草地面積占總牧草地面積的比重。

1.2 概念界定

關於有機農業的概念, 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 主要有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 (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 IFOAM) 、美國農業部、歐洲、中國等幾種不同的界定。本研究參照中國對於有機農業的內涵界定, 有機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 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產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 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 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 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過程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1.3 數據來源

有機農地數據主要來源於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 (IFOAM) 和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 (Fi BL) 聯合發布的2002-2018年的《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報告》 () 和Fi BL-Statistics資料庫 (https://statistics.fibl.org/) 。世界人口大國數據來源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的FAOSTAT資料庫 (http://www.fao.org/faostat/) 。

2 結果與分析

2.1 全球有機農地區域分布較為集中, 並以牧草地為主

2.1.1 全球70%以上的有機農地集中於大洋洲和歐洲

表1顯示, 至2016年全球有機農地面積共計5 781.68萬hm2, 其中大洋洲、歐洲、拉丁美洲、亞洲、北美地區、非洲分別為2 734.70萬hm2、1 350.91萬hm2、713.52萬hm2、489.78萬hm2、313.03萬hm2和180.17萬hm2, 分別占全球有機農地總面積的47.30%、23.37%、12.34%、8.47%、5.41%和3.12%, 以大洋洲農地規模為最大, 其次為歐洲。大洋洲和歐洲的有機農地面積共占了全球農地總面積的70.67%。

表1 2016年各大洲有機農地面積及占比情況


注:占全球比例是指各洲 (地區) 有機農地面積占全球有機農地總面積的比例;占比是指各洲 (地區) 有機農地面積占總農地面積的比例。數據來源於《2018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報告》。

Note:Global proportion indicate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continent (region) organic agricultural land area in the world organic agricultural land area;proportion indicated the propor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land area in the total agricultural land area of each continent (region) .Data come from.

2.1.2 全球近80%的有機農地集中於11個國家

從表2可知, 至2016年全球有機農地面積超過100萬hm2的國家有11個, 分別為澳大利亞、阿根廷、中國、美國、西班牙、義大利、烏拉圭、法國、印度、德國、加拿大, 多位於歐美地區, 其有機農地面積分別為2 714.50萬hm2、301.18萬hm2、228.12萬hm2、203.13萬hm2、201.88萬hm2、179.64萬hm2、165.70萬hm2、153.80萬hm2、149.00萬hm2、125.13萬hm2、109.90萬hm2。以澳大利亞有機農地面積為最大, 阿根廷列第二位, 我國和美國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上述11個有機農地面積大國, 合計有機農地面積4 531.98萬hm2, 占全球有機農地總面積的78.39%。

表2 2016年有機農地面積超過100萬hm2的國家


注:數據來源於《2018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報告》。

Note:Data come from.

2.1.3 全球近2/3的有機農地為牧草地

有機農地分為農作物、經濟林果、牧草地、其他用地四大類。表3顯示, 在全球有機農地構成中, 有機牧草地占了65.7%, 而經濟林果和農作物僅分別占7.9%和18.4%。有機農地面積最大的大洋洲有機農作物和經濟林果面積很小, 96.5%的面積為有機牧草地。拉丁美洲有機農地也以牧草地為主, 占62.0%。歐洲和北美地區牧草地面積分別占41.8%和46.0%, 占比也較高, 只有非洲 (2.1%) 和亞洲 (0.7%) 有機牧草地占比很低。

2.1.4 有機農業大國以有機牧草地為主

表2中2016年有機農地面積超過100萬hm2的11個國家, 其有機農地面積合計4 531.98萬hm2, 其中牧草地面積占75%以上, 總體以牧草地為主。在這11個國家中, 以牧草地為主的國家有澳大利亞、阿根廷、美國、西班牙、烏拉圭、德國、加拿大7國, 而以農作物為主的國家只有中國、印度、法國、義大利4國。與全球總體和歐美國家的有機農地利用狀況不同, 我國有機農地以農作物為主:農作物占56.65%、有機林果占13.44%, 其他占29.91%。

2.2 全球有機農業呈增長之勢, 有機牧草地增加最多

2.2.1 全球有機農地面積不斷增長

2000-2016年間, 全球有機農地面積從1 497萬hm2增至5 784萬hm2, 增加了2.86倍;有機農地占比從0.32%上升至1.19%, 上升0.87個百分點 (圖1) 。其中大洋洲、歐洲、拉丁美洲、亞洲、北美地區、非洲有機農地面積分別從2000年的531.02萬hm2、458.11萬hm2、391.06萬hm2、6.05萬hm2、105.90萬hm2、5.27萬hm2, 增加至2016年的2 734.70萬hm2、1 350.91萬hm2、713.52萬hm2、489.78萬hm2、313.03萬hm2和180.17萬hm2 (圖2) , 分別增加4.15倍、1.95倍、0.82倍、79.96倍、1.96倍、33.19倍, 以亞洲增速最快, 但以大洋洲增加數量為最多, 占了全球增量的51.4%。

表3 2016年各大洲有機農地各類型面積比例


注:數據來源於《2018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報告》。

Note:Data come from.

2.2.2 全球有機農地面積占比也不斷上升

2000-2016年間, 全球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從0.32%上升至1.19%, 上升了0.87個百分點 (圖3) 。其中大洋洲、歐洲、拉丁美洲、亞洲、北美地區、非洲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分別從2000年的1.10%、0.89%、0.56%、0.03%、0.27%、0.02%, 上升至2016年的6.51%、2.69%、0.94%、0.30%、0.77%和0.16% (圖3) , 分別上升5.41、1.81、0.38、0.27、0.50、0.14個百分點。從圖3可以看出, 除了大洋洲和歐洲有機農地占比繼續明顯上升外, 其他各洲近年有機農地占比趨於穩定。

2.2.3 近年有機農地面積增加最多的是牧草地

圖4反映了2004-2016年間全球有機農作物、經濟林果、牧草地面積變化情況, 結果表明, 三類用地均呈增長之勢。全球有機農作物、經濟林果、牧草地面積分別從2004年的350萬hm2、90萬hm2和2 180萬hm2, 增加至2016年的1 060萬hm2、450萬hm2和3 800萬hm2, 分別增加了710萬hm2、360萬hm2和1 620萬hm2, 以牧草地增加面積為最多。

2.3 全球有機農業目前仍屬小眾

2.3.1 全球有機農地面積占比不足1.2%

2016年全球有機農地面積占比為1.19%, 其中大洋洲、歐洲、拉丁美洲、亞洲、北美地區、非洲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分別為6.51%、2.69%、0.94%、0.30%、0.77%、0.16% (表1) , 除了大洋洲和歐洲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大於1%外, 其他各洲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均小於1%;在有機農地面積統計數據的158個國家中, 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小於1%的國家共89個, 占56.33%, 而有機農地占比超過10%的國家只有14個。



圖1 1999-2016年全球有機農地面積及占比情況


圖2 2000-2016年各大洲有機農地面積

注:數據來源於2002-2018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報告》。

Note:Data come fromduring 2002 to 2018.


圖3 2000-2016年各大洲有機農地占比情況

注:數據來源於2002-2018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報告》。

Note:Data come fromduring 2002 to 2018.

2.3.2 絕大多數世界人口大國有機農地面積占比不足1%

2016年世界人口大於1億的國家共13個, 包括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墨西哥、日本、菲律賓、衣索比亞, 其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分別為0.44%、0.83%、0.59%、0.22%、0.27%、0.12%、0.07%、0.08%、0.14%、0.63%、0.22%、1.59%、0.51% (表4) 。除了菲律賓外, 世界人口大國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均小於1%。



圖4 2004-2016年全球各類型有機農地利用規模

注:數據來源於2006-2018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報告》。

Note:Data come fromduring 2006 to 2018.

表4 2016年世界人口大國有機農地面積及占比


注:世界人口大國取自FAOSTAT資料庫2016年人口規模超過1億人的國家。

Note:The world's large population countries are taken from the FAOSTAT with a population of over 100 million people in 2016.

2.3.3 全球有機農作物面積占比不足1%

表5顯示, 至2016年, 全球有機農作物面積1 061.24萬hm2, 只占全球農作物總面積的0.74%。其中大洋洲、歐洲、拉丁美洲、亞洲、北美地區、非洲有機農作物面積分別為0.17萬hm2、603.69萬hm2、47.48萬hm2、239.89萬hm2、117.45萬hm2和52.56萬hm2, 分別占各地農作物總面積的0.004%、2.18%、0.27%、0.48%、0.60%和0.22%。

表5 2016年各大洲有機農作物面積及占比情況


注:有機農作物面積及占全球比例數據源於Fi BL資料庫;有機農作物的有機占比按照國際有機運動聯盟 (IFOAM) 和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 (Fi BL) 提供的方法計算而得。

Note:Organic crop area data was from Fi BL Statistics.The organic share of Organic crop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methods provided by 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 (IFOAM)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 BL) .

2.3.4 全球有機經濟林果面積占比不足3%

從表6可知, 至2016年, 全球有機經濟林果面積454.43萬hm2, 僅占全球經濟林果總面積的2.76%。其中大洋洲、歐洲、拉丁美洲、亞洲、北美地區、非洲有機農經濟林果分別為11.71萬hm2、150.80萬hm2、99.31萬hm2、77.55萬hm2、10.38萬hm2和104.68萬hm2, 分別占各地經濟林果總面積的7.67%、9.97%、4.85%、0.90%、1.42%和3.09% (表6) 。

表6 2016年各大洲有機經濟林果面積及占比情況


注:有機經濟林果面積及占全球比例數據源於Fi BL資料庫;有機經濟林果的有機占比按照國際有機運動聯盟 (IFOAM) 和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 (Fi BL) 提供的方法計算而得。

Note:Organic economic fruit trees area data was from Fi BL Statistics;The organic share of organic economic fruit trees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methods provided by 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 (IFOAM)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 BL) .

3 討論及啟示

3.1 我國有機農地面積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我國是有機農地面積第三大國, 但有機農地面積占比只有0.44%, 有機農業仍有很大增長空間。根據國外發展經驗, 我國有機農業和農產品在未來十年的發展規模將達到3%~5%[20]。中國人地關係高度緊張, 近年來由於土地流轉, 我國農業規模化有所提升, 有機農業也取得較大發展, 但有機農業不能僅依靠規模化的農場, 更應該積極發展小規模農戶, 因為小農戶小規模生產仍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導方式, 擴大小農戶的有機農業發展可以大大拓展我國有機農業的增長空間。目前儘管許多小農戶被公司通過某些模式組織成生產者群體, 但是這些群體是鬆散的, 並沒有被很好地組織和管理起來[21]。未來我國亟需建立適用於小規模有機生產者的經營聯結機制和有機認證體系。

3.2 有機農業難以成為我國農業的主體

國外有機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均面臨著農產品產量下降的情況, 單品種有機作物平均產量為常規作物產量的80%[22]。目前世界有機農地面積占比不足1.2%, 其中近60%的國家和絕大多數人口大國不足1%, 我國不足0.5%;全球有機農作物面積占比不足1%。參照世界有機農業發展態勢與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 有機農業難以成為我國農業的主體, 未來十年內我國有機農作物面積占農作物總面積的比重難以突破3%~5% (2016年約為0.7%) , 只能作為一種特色農業來發展。

3.3 未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重點應放在有機草地牧業上

我國草原牧區的主要功能已從過去的畜產品生產功能轉變為生態功能, 在草原牧區發展有機牧業, 不求畜產品產量, 而更看重生態環境與畜產品質量, 最終既生產了高品質的畜產品, 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可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重效益。目前我國草原面積約4億hm2, 占國土面積的2/5, 2020年基本草原將達2.4億hm2, 改良草原將達0.6億hm2[23], 結合草原保護建設利用積極發展有機草場, 將對構建農牧業結合、生態循環發展的種養業體系, 引領現代畜牧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來源: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9年06期

作者:向雁 陳印軍 侯艷林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協同項目(CAAS-XTCX2016008-8)資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86IymwBJleJMoPMQM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