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汽大眾高層,講好德系品質,譜寫新能源領域新篇章

2023-08-28     EV視界

【EV視界成都車展】我們知道,隨著智能技術成為引領新能源汽車發展潮流的關鍵,2023年的中國車市已演變成技術為先的內卷之態。而伴隨著自主品牌一路高歌猛進之時,合資品牌似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當「價格戰」依然不減的當下,如果做到「攻防有道」,就成為合資品牌決勝2023下半場的關鍵。

作為最早紮根國內的合資品牌,上汽大眾的發展可謂是有目共睹,特別是以智能純電為核心的上汽大眾ID家族,在國內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是,在風雲變幻的中國車市中,你不會知道未來又會有著怎樣的市場變數,而上汽大眾的ID家族又將在這種「琢磨不定」的市場發展中如何安穩前行呢?EV視界有幸在2023成都車展期間,專訪到了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傅強,和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品牌高端車型營銷高級總監錢漾,一起來聽聽來自上汽大眾高層的聲音。

保證利潤,ID家族如何應對市場「內卷」?

當企業銷售一款車型的時候,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利潤率。而上汽大眾ID系列為了能做到如此,有消息稱將不會太迅猛地推進ID.系列的銷量增長,那面對未來的市場,上汽大眾ID還會對發展作出新的判斷嗎?對此俞經民認為,如今的國內市場十分內卷,特別是當特斯拉率先打響價格戰後,對於上汽大眾來說也不得不「卷」起來。

他表示:7月份開始,ID.3進行了促銷,雖然這台車在歐洲賣4萬歐元,但在國內只賣1.5萬歐元。雖然價格要低很多,但對於品質方面絲毫沒有鬆懈,因為國產ID.3的配置只會高不會低。7月開始ID.3的市場表現就相當好,對ID.4 X和ID.6 X都有流量帶動,且不限於ID.系列,也包括燃油車,如帕薩特,途觀L,途昂等,所以ID.3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現象。上汽大眾的用戶很多都是增購,一台燃油車與一台新能源,既能滿足全家人長途出行的機動需求,並且城市用車ID.3/ID.4 X/ID.6 X也都夠用了,這就是「幸福標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ID.3每天訂單量達到400+,而上汽大眾也在加緊調整產能。對於這款車的熱銷,俞經民表示,ID.3有1/3來自相對競品的產品競爭力,2/3來自大眾品牌的品牌力,並且大眾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有很強的品牌力。

在面對ID家族未來的銷量預期時,俞經民表示,去年上半年因疫情很嚴重,國家在6月就實施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政策到年底,因此對市場有比較大的激勵,所以從去年6-12月的表現來看都非常地好,也能看出市場迅速從疫情的停滯狀態中走了出來。而到了今年1-2月份,上汽大眾為用戶延續了購置稅補貼,並在3月湖北率先打起的價格戰中,進行了價格的調整。

俞經民還表示稱,上汽大眾的銷售策略就是多賣一些並服務好用戶。要知道,買車是很低頻的事情,但是用車是天天都要用的。目前上汽大眾超級APP上有1250萬+用戶,也有2300萬+的基盤用戶,因此就要更好地去做服務工作。

另外,價格調整對ID.3的銷量有很大的推動作用,ID.4和ID.6兩款車大眾的兩個合資公司都有,在價格調整上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所以當用戶接受ID.3之後,對於ID.4 X和ID.6 X也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俞經民表示,希望今年ID.3能夠做到月銷過萬。雖然這個月仍然有產能受限,但後續上汽大眾會爭取ID.系列更高的產能儲備,滿足市場需求。

而傅強表示,今年ID.3可能已經成為行業里的現象級事件了。他表示,ID.3被很多消費者認可證明了這款車的品質基礎已經建立好。所以一旦價格稍微調整一下的時候,中國的消費者對於ID.3的價格就可以接受。而倒過來,消費者的認可也幫助了ID品牌的發展,所以這個時候上汽大眾在講「合資品牌銷冠」時的底氣就更硬了,因為相比第二名的優勢非常大。

對於大家比較關注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傅強表示,上汽大眾無論價格怎麼調,對品質的追求是不會有任何讓步的,寧可承擔短期虧損,也不會通過偷工減料的方式以下降成本。中歐市場的定價差距主要是因為歐洲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競爭程度不一樣導致的,但大眾在品質上的追求始終是一視同仁的。

另外,錢漾對我們表示稱,中國足夠大、中國人口足夠多、中國用車環境足夠大,客戶會找到自己的需求,根據自己的充電情況、自己的喜好,各種體驗,包括車輛提供的一些裝備來選擇,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車型。所以上汽大眾現在面對的其實是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而越高端的市場,其選擇越多、越個性化,考驗我們怎麼去配合客戶。未來怎麼改變,明天我們就怎麼變化。

推動智能化發展 譜寫新能源行業新篇章

對於現在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智能化的「標配」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在合資車企方面,似乎在這方面要遠遠落後於一些自主品牌車型。俞經民表示,其實德國大眾很早就對電動智能化做了很深的研究和投資,但是把歐洲的智能化照搬到中國不現實,土壤不一樣。中國是跑在網際網路上面的國度,人們的生活都與網際網路密不可分。所以只是在德國很難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做很好的整理,因此他們很早就讓大眾中國來主導推動兩個合資企業來做電動智能化。

他繼續表示稱,智能網聯的門檻其實沒有那麼高,好用就可以。現在德國大眾也重新確立了戰略合作,重新布局智能駕駛。之前想要大包大攬,反而走了彎路,現在看清事情的本質,只要有實力,就可以投資、可以重新做。

他認為,目前智能駕駛尚未完全實現落地應用,但大眾對於智能化的場景輸入非常清晰,未來上汽大眾會做到全天候、全場景。最後他指出,目前來看,想要短時間內把智能網聯、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打造成大眾自身的利器並不現實,但上汽大眾還是要一直在追求技術和品質上的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規劃方面,上汽大眾將繼續對電動車發展進行投資,接下來還會推出ID.NEXT。而與此同時,上汽大眾還將推出兩款PHEV的產品,並且這兩款車型採用最真實的續航參數,絕不虛標的。並且上汽大眾的三電系統基於大眾的黃金動力組合TSI+DSG,是非常有優勢的。另外,7月份上汽大眾將推出了油電同價的活動,在購置稅優惠的疊加下,PHEV的價格與同配置的燃油車價格相當,也希望後續會有更好的市場表現。

寫在最後:

我們可以看到,在上汽大眾成立的這三十餘年中,從燃油車時代的巔峰走向新能源轉型的道路上雖有坎坷,但是卻依然沒有被困惑阻擋,通過對自身的改革,在面對中國新能源市場呈現出內卷的狀態下,拿出了屬於自身的發展思路,繼續為中國市場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性能的電動車產品。而上汽大眾是否會重新回到行業的巔峰狀態呢?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4ff4d0cddf6722e4bf63cfc4fedd7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