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在5G和終端應用創新的驅動下,射頻前端器件的國產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而砷化鎵材料作為射頻器件的製造材料也將受益,目前各大廠商已加大布局。與此同時,國內半導體企業也加快上市進程,本周內,芯原股份科創板IPO成功過會、金宏氣體註冊生效,芯原景在科創板上市申請也獲得受理。
此外,本周蘋果公司扶持立訊精密事件持續發酵。蘋果公司為分散供應鏈風險,有意將部分iPhone組裝訂單分給其AirPods代工廠立訊精密。同時,蘋果公司還建議立訊精密對可成科技實施一筆重大投資。不過,在收購這件事上,蘋果公司或許會保持中立態度,而替立訊精密牽線卻不一定主導和推動這件事。
砷化鎵市場需求量大 國內代工廠加大布局
5G大規模建設逐步到來,對射頻前端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同時,美國禁令加速國內射頻前端國產化進程,而砷化鎵材料作為前端射頻器件的製造材料也將受益,目前國內砷化鎵廠商正不斷擴充產能,以應對市場需求。
據了解,三安集成通訊微電子器件(一期)項目建設了砷化鎵、氮化鎵6英寸晶片生產線各1條,根據規劃,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砷化鎵晶片30萬片以及氮化鎵6萬片的產能,截止目前該項目已經逐步生產運營,但仍有部分設備仍在調試。
三安光電錶示,射頻業務產品應用於2G-5G手機射頻功放Wi-Fi、物聯網、路由器、通信基站射頻信號功放、衛星通訊等市場應用,砷化鎵射頻出貨客戶累計超過90家,客戶地區涵蓋國內外;氮化鎵射頻產品重要客戶已實現批量生產,產能正逐步爬坡。
除三安集成外,海特高新旗下的海威華芯是國內另一家砷化鎵代工廠。目前,海威華芯完成了基站射頻氮化鎵、充電矽基氮化鎵、5G光通訊砷化鎵、3D感知VCSEL砷化鎵等核心產品的研發、考核、鑑定工作,並進入小批量量產階段。
據知情人士稱,海威華芯規劃6英寸砷化鎵月產能在2千片至3千片,2019年訂單實現了從千萬到億的突破。目前以GaAs HEMT射頻工藝為主,完成了2.5微米、1.5微米等多個工藝製程開發,為中高頻類毫米波的核心工藝,可支持的產品種類包括功率放大器等,海威華芯目前主要代工民用產品為PA器件,應用於藍牙、Wi-Fi領域。
知情人士進一步表示,GaAs p-HEMT是海威華芯比較成熟的工藝,在衛星通訊方面已經有客戶。在光電VCSEL方面,海威華芯2019年完成6吋VCSEL技術工藝開發並小規模量產,已經開啟擴產,正在採購設備之中,預計年底可以到位。
2020年,在疫情和美國禁令的影響下,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變數頗多,砷化鎵代工市場亦是如此。可預見的是,射頻前端晶片的國產化進程正在加速,為保證供應鏈的安全,國產砷化鎵代工廠前景可期。
多家半導體企業開啟上市征程
在國產替代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廠商開啟資本化運作,加速上市之路。本周,有多家半導體企業在科創板IPO成功過會或上市申請獲受理,其中,芯原股份科創板IPO成功過會、金宏氣體註冊生效,芯原景在科創板上市申請也獲得受理。
5月21日,芯原股份科創板IPO獲得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通過。芯原股份是一家依託自主半導體IP,為客戶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晶片定製服務和半導體IP授權服務的企業,主要客戶包括英特爾、博世、恩智浦、Facebook、大華股份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
自成立以來,芯原股份便受到了眾多資本的青睞,共發生過10次增資和4次股權轉讓事宜。其中在去年6月份,小米基金等三家投資者對公司進行了增資,以最近這次增資額計算,芯原股份對應的估值約為47.98億元。
同日,證監會同意金宏氣體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金宏氣體是一家生產特種氣體的廠商,主要產品應用於集成電路、液晶面板、LED、光纖通信、高端裝備製造等眾多領域,是發展先進位造業的重要基礎性材料。
另外,本周,芯願景科創板IPO也獲受理。芯願景主營業務包括集成電路分析、集成電路設計及EDA軟體授權三大板塊。公司所實施的IC分析項目中14納米及以下工藝製程項目達90個、7納米工藝製程項目達12個,相關晶片工藝製程及相應的分析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除了上述企業之外,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9日,已經有65家半導體企業擬在A股上市,其中,獲得『已反饋』和『已問詢』的企業均有4家,獲得『已受理』的企業有16家,另外,在中國證監會各地監管局披露的輔導企業信息中,有42家半導體企業早已經提交了IPO輔導備案,正在衝刺資本市場。
整體來看,在國產替代的趨勢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半導體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加快了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從已在IPO排隊和已開啟上市輔導的企業來看,今年國內將有更多的半導體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立訊精密獲iPhone組裝訂單事件發酵
除此之外,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為分散供應鏈風險,蘋果公司有意將部分iPhone組裝訂單分給其AirPods代工廠立訊精密。
對此,一家iPhone零部件供應商對集微網表示,「一直以來,蘋果公司都不希望富士康獨大,將立訊精密納入iPhone整機組裝供應鏈的計劃,其實在去年年底就應該確認了。只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計劃延後,但我們認為立訊精密拿到iPhone組裝訂單是遲早的事。」
據了解,蘋果公司目前的組裝代工廠包括有富士康、和碩、緯創、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廣達電腦、仁寶電腦等國內廠商,而上述這些企業也幾乎涉及了蘋果所有主流的終端產品線,可以說蘋果組裝供應鏈訂單分配目前處於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
有分析師向集微網表示,「雖然從長期來看,蘋果肯定需要更多手機組裝供應商來選擇,但是否加入新供應商,我們認為這個時間點不一定是在今年。結合其目前的訂單狀況,維持現有供應商的數量應該是更有利於蘋果的操作方式。」
此外,蘋果公司還建議立訊精密對為iPhone、Macbook提供金屬機殼的可成科技實施一筆重大投資。行業人士告訴集微網:「如果立訊精密真的要做iPhone組裝,那麼將機殼業務納入旗下的邏輯是正確的,機殼將會成為其重要的利潤來源。」
不過,一名熟悉可成科技的業內人士透露,可成科技算是一個家族企業,資金流很寬裕,對其而言,要下決心出售或者將公司部分控制權交出其實並不容易,除非立訊能夠給到一個對方無法拒絕的好價格。目前來看,貿易合作的方式可能比直接收購要更適合雙方的訴求。另外,目前蘋果公司或許會保持中立態度,替它牽線卻不一定主導和推動這件事。
事實上,由蘋果公司牽線促成供應商之間的併購、投資案例並不少見。只不過在立訊精密與可成科技一事上,蘋果似乎沒有過多參與,而主要的當事人之一可成科技官方回覆中並未顯露出這方面的意願,這也表示此事至少距離塵埃落定還有一段較長的距離。(校對/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