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對接中山的交通建設再度傳來重大利好!
廣州交通投資集團官網近日公示了《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環評報告書(送審稿)》(以下簡稱「環評報告書」)。
項目主線通往中山,支線接入深中通道,總投資金額約210億元,預計於2020年開工,2024年建成通車。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也是繼早前廣州地鐵18號線延長段規劃接通中山北部鎮區後,廣州與中山之間又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落地。
南沙將「聯姻」中山,「傍上」深中通道
從本次廣州交通投資集團環評報告書了解到,該項目位於廣州市南沙區南部和中山市西部,包括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主線、萬頃沙支線兩部分,途經廣州市南沙區、中山市民眾鎮和港口鎮。擬建項目全長約32.398公里,共布設50座橋樑,橋樑長度占路線99.7%。
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於廣州市南沙區南部和中山市西部,工程主線長約 32.398km,包括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主線、萬頃沙支線兩部分。
主線:起於南沙港快速路的新墾互通,向西連續跨越洪奇瀝水道、三寶瀝等水道,在保家圍下穿中山東部外環高速,並設保家十字型樞紐互通與其相接,之後路線在橫門水道北側向西布線,在民眾鎮南側上跨 S111,跨雞鴉水道和小欖水道,跨越沙港東路,至項目終點新隆樞紐互通,與江中高速順接,並與廣澳高速交叉,路線長 21.562km。
萬頃沙支線:起於南沙港快速的新墾互通,先向西後轉向南,沿萬環西路中央分隔帶布線,之後穿過南沙濕地,終點接深中通道萬頃沙互通,萬頃沙支線全長 10.836km。
環評報告書指出,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項目是深中通道的延伸,項目建設是細化交通保障的重要一環,是促進珠江西岸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完善珠三角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大舉措。該項目建成後,將有利於南沙地區與中山周邊城市形成跨區域的網狀公路網體系。
廣州南沙西部、中山、江門以及粵西地區將形成一條快速通道連接便於人員和物資的集散。未來,隨著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車,南沙的西部可通過該項目連接中山、江門等地,東部可通過萬頃沙連接線和深中通道連接珠江東岸,南部通過該項目和中山東環線可與珠海、澳門快速銜接。
對接廣州地鐵18號線,打造廣中跨市交通
除了南沙到中山的高速公路建設外,中山與廣州之間的跨市地鐵規劃同樣備受關注。
早在去年12月,廣州、中山兩市政府就共同簽署《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廣州中山跨區域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廣州軌道交通18號線延伸至中山項目,規劃研究廣州至中山高快速軌道交通項目。同時明確了包括廣州地鐵18號線等項目在內的穗中兩市跨區域軌道交通工作目標、合作內容和工作推進機制。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地鐵18號線是國內首批設計時速160公里的高規格地鐵線路,兼具「市域」和「城際」功能。根據規劃,廣州18號線全長62.5公里,起點廣州東站,自北向南經過冼村、琶洲西區、石榴崗、沙溪、南村萬博、番禺廣場、橫瀝、萬頃沙9座車站,貫穿天河、海珠、番禺、南沙四大區域。
從廣州地鐵18號線的走向不難看出,一旦該線路延伸至中山,其最近的目的地顯然就是與南沙相鄰的中山三角鎮。
其中,今年8月份我市發布的《岐江新城提升規劃》就指出,新區規劃對軌道交通線路進行了預留,計劃在片區內建設四條軌道線路,其中包括將廣州市18號線引入中山站。通過軌道交通、跨市公交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山與廣州南沙將能實現兩地公共運輸服務互聯互通。
在推進地鐵建設的同時,作為往返於中山市三角鎮和南沙區的首條跨市公共汽車線路——「中980」已於去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全程22個站(中山13個,南沙9個),起步價2元,全程價為4元。值得一提的是,中980是中山第一條接駁地鐵的公交線路,同時還接駁常規公交、大站快車。
具備交通利好,加快產業合作共贏更是關鍵
俗話說,路通財通。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地鐵,交通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為城市之間拉近了空間距離。而眼下粵港澳大灣區大力發展交通所延伸出來的紅利,最終要逐漸體現在重點城市產業延伸至周邊城市。人才、產業和創新資源的互動,正在為廣州、中山兩地產城融合帶來新的機遇。
根據早前中山、廣州簽署的《廣州南沙新區中山翠亨新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地將進一步推動南沙新區、翠亨新區在規劃銜接、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協同發展、科技創新重大平台、公共服務平台開放對接、體制機制創新與政策創新共享、生態環境聯治、環珠江口特色水鄉旅遊帶等八大方面合作。
其中,今年4月底發布的《中山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就指出,作為翠亨新區核心起步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山翠亨科學城位於珠江西岸、中山市東部濱海、翠亨新區起步區馬鞍島的南部,規劃設計範圍總面積18.27平方公里。其定位是灣區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從翠亨科學城的規劃可以看出,其在充分結合自身生態、區位資源實際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鑑了廣州珠江新城、深圳前海等先進區域的發展經驗,以科創、文化、商業商務、居住配套等功能為主。
其中,西部為生態濕地休閒區;中部為創智綜合服務區;北部為產業研發單元化布局的科創啟動區;南部是品質生活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