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科技創新建功業 學為人師報家國

2024-06-25     天天正能量

國家要富強、民族要復興,很關鍵的一個宏觀背景,就是要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而出類拔萃的科技工作者們,則是帶著我們實現「星辰大海」 夢想的先鋒。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6月24日在京揭曉,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獲得中國科技界崇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是國際著名的測繪遙感學家,我國高精度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體系的開創者之一。

「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的重要強調,在李德仁院士身上有著生動的落腳——作為科技創新的先鋒,他攻克了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研製我國遙感衛星高精度數據地面處理系統,實現了我國自主可控的高精度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引領了航空與地面測繪遙感的重大變革。這一個個輝煌的成就,是中國科技工作者拼搏進取、不懈奮鬥的精神寫實。

引領我國測繪遙感的跨越式發展,對於李德仁院士來說,這絕不是喊喊而已的口號,而是時代賦予的機會——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榮譽會員」,成為我國獲得「布洛克」金獎的第一人……我國測繪遙感的每一次出發、每一次攀登、每一次超越,李德仁院士都予以見證,這種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後的進取精神,將引領我們繼續「擊破萬里蒼穹」。

「我這一生的工作,就是讓測繪這一過程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實時化。」李德仁院士回望自己所走過的歷程,也印證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赤子情懷。在波恩大學進修期間,他提出的「選權疊代法」被國際測繪界稱為「李德仁方法」;在斯圖加特大學,只用兩年半時間,便完成了通常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論文和學位課程,解決了誤差可區分性這一世界測量學史上的百年難題……李德仁院士的故事給出啟示:加快科技創新建設不是靠著一腔熱血而已,而是將「百倍努力」與「千般本領」化為具體成果的強大力量。

人類之所以能迎來日新月異的進步,無不昭示出教育工作者這個職業的居功至偉。李德仁院士本身就是一名桃李滿天下的教育者,很多他的學生,日後都成為了一起前行的同事。既奮鬥於科技強國的賽道,也深耕在三尺講台,李德仁院士的多重身份,道出了他山高水長的先生之風。「我不禁對測繪燃起了更大的熱情,也明白了作為武大測繪學院一員的使命」——這是一名學生的肺腑之言,正是李德仁院士將年輕學子的視野拉到了測繪學應用的最前沿,也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科技創新建功業,學為人師報家國。從國家到地方,從實驗室到大講台,科技工作者始終被放在更高的位置,這種積極氛圍對高質量發展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據了解,湖北省共有19項牽頭完成的通用項目(人選)通過評審,其中最高科學技術獎1人,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6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比上一評審年度(2020年,9項)增加10項,增幅達到111.1%。無數個李德仁院士一樣的科技工作者們在協力攻關、無私奉獻,我們才能大踏步地走在科技強國的賽道之上。與他們同行,把每個人或大或小的力量匯聚起來,最終讓這一束束科技創新之光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謝偉鋒

責編:楊虹磊

【責任編輯:伍佳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fcb042d7a29608f30e39605c2b6b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