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抓雌性懷孕緬甸蟒,出動雄性臥底蛇,保護動物為何美國趕盡殺絕

2023-07-17     怪羅科普

原標題:為抓雌性懷孕緬甸蟒,出動雄性臥底蛇,保護動物為何美國趕盡殺絕

在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地里,上演著現實版的「狂蟒之災」,不同的是,這一次,被捕殺的不是人類,而是蟒蛇,還有濃濃的「無間道」意味。

伊恩·巴托澤克是佛羅里達州西南部自然保護協會的一名野生動物學家,他是一名捕蛇高手,外號「用腳抓蛇的人」,他可以在水下光腳找蟒蛇,並抓住它。

此時,他正在追蹤一條成年雄性緬甸蟒Johnny,此前伊恩給這條蛇進行了手術,在其體內植入了用來追蹤的無線發射器。

根據顯示器上的位置,伊恩一行人來到一個洞穴口,然後將一根末端帶有攝像頭的管子伸進洞穴中,通過螢幕發現了洞裡正在纏繞的「繁殖球」,包括Johnny,總共1雌6雄,一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每人手上一條蛇將它們帶走了。

這些蛇會被帶到科學實驗室,雌性緬甸蟒會被安樂死,然後屍體保存在實驗室進行科學測量和其他研究。而雄性緬甸蟒中,符合要求的會和Johnny一樣被植入發射器,充當「臥底蛇」在野外遊蕩,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到那些已經懷孕的雌性緬甸蟒,不符合要求的雄性也會被安樂死。

緬甸蟒是大型蟒蛇,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際上也是屬於易危物種,為何伊恩要捕殺緬甸蟒,而且還將目標瞄準懷孕的母蛇,中國向來有「不殺懷孕動物」的說法,為何美國反其道行之?

用伊恩的話來說,將雌性緬甸蟒連同卵一起清除,是控制種群數量最有效的方式。

佛羅里達州泛濫的緬甸蟒

其實和澳大利亞的駱駝差不多,其他地方駱駝處境都不好,但唯獨在澳大利亞,駱駝泛濫成災,緬甸蟒的處境也是如此。

緬甸蟒原產自東南亞,是體型最大的蟒蛇之一,僅次於網紋蟒和綠水蚺。在佛羅尼達州,目前捕獲的最大緬甸蟒是56.8公斤,5.79米,於 2023 年 7 月 10 日捕獲。

儘管緬甸蟒看起來很龐大很嚇人,但是它的本性是很害羞的,而且很溫順,再加上花紋很獨特,很多人都喜歡將緬甸蟒作為爬寵。

在過去,美國從東南亞引進了數以萬計的緬甸蟒,很多人購買並認養了這種寵物,但後期發現緬甸蟒食量驚人,生長速度也很快,有的一年就可以長2.1米,這就意味要養這樣的寵物,必須準備足夠大的容器。

這讓一時心血來潮的主人非常困擾,不得不將其放生野外,慢慢地緬甸蟒就在野外生存了下來。

但也有科學家表示,緬甸蟒之所以能快速在野外站穩腳跟,和1992年發生的安德魯颶風有很大關係,他們認為颶風摧毀了一些蟒蛇養殖場,導致大量蟒蛇逃到野外。

佛羅里達州的沼澤是熱帶濕地,這裡非常適合緬甸蟒生活。緬甸蟒是雜食動物,這裡有大量鳥類和小型哺乳類動物,食物充足,而且水生的環境容易隱藏。最關鍵是這裡沒有自然天敵,可以說,緬甸蟒在這片區域是頂級捕食者,即使面對成年鱷魚,也不會被輕易捕食,而小鱷魚卻是它經常會吃的食物。

在這樣無憂無慮的環境下,緬甸蟒還保持著平均一年可產20-50個蛋的繁殖能力,有的可達上百個,壽命可達20年,甚至更久。

種種優勢疊加,造成了緬甸蟒在佛羅尼達州沼澤地泛濫的局面,並對當地生態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多種珍稀野生物種,因為緬甸蟒的泛濫,數量大減,甚至有滅絕的風險。

目前,預估當地蟒蛇數量在3萬 - 30萬之間,但有很多科學家表示,這個數量可能是在100萬以上。

賞金獵人

為了控制緬甸蟒的數量,在2012年1月,美國就不允許進口緬甸蟒,之後也嘗試過很多方法。

有人提出設置誘捕的陷阱病毒類生物防治,但由於陷阱效率低,生物防治可能會帶來其他生態問題(例如澳大利亞引入的甘蔗蟾蜍),這兩個方案均被認為是不可行的,唯獨受到一致肯定的是「賞金獵人」項目。

從2013年開始,該區域就會舉行「蟒蛇挑戰」,只要申請,經過線上培訓,就可以參加,即使沒有任何經驗也可以參與,捕獲後還能獲得獎金。

今年2023年的蟒蛇挑戰賽,獎金超過了3萬美金,而且捕獲的蛇可以自由處置,也就是說,蛇皮允許製成其他物品。

參與這個項目的人分為兩種,專業的和業餘的。

業餘的大多基於興趣,除了可以參加挑戰賽,還可以參加蟒蛇巡邏隊,每個月都會舉行一次,參與的人也會需要參加培訓;

而專業的大多是為了獎金而來,還有少數像開頭的伊恩一樣,屬於非營利組織,他們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強大的科學技術支持,因此殺傷力會比普通人強很多。

目前專業的團隊主要採用四種方式來獵殺緬甸蟒:臥底蛇(哨兵蛇)、獵蛇犬、熱感應無人機和信息素陷阱。前兩種比較成功,後兩種還在試驗階段。

其中臥底蛇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功,像臥底蛇Johnny,自2014年以來,已經幫人類清除了18條成年蟒蛇,Elvis更是被認為是存活時間最長的臥底蛇,它是2013年植入發射器的,已經幫忙追蹤到了17 條蟒蛇,身上的發射器電池也換了好幾次了。

在追蹤到的雌性緬甸蟒中,2023年4月捕獲的待產母蛇,創下了佛羅里達州的新紀錄,體內有96個即將生產的蛋。

如果這些蛋出生,無疑會對環境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最後

在緬甸蟒事件上,能看出來美國人是很努力在控制其數量。

然而,事實總是很殘酷,面對緬甸蟒,當地人有點束手無策。賞金獵人的存在,也只是小規模影響緬甸蟒,無法取得實質上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本身就很強的緬甸蟒,遇上沼澤這樣奇特的環境,導致捕蛇困難重重。

緬甸蟒是無毒的,但其有鋒利的牙齒,也會咬人,很多獵人被它咬傷,它最大的優勢是令人窒息地纏繞。不僅動物們害怕,若真的被纏住,人類也很難掙脫開。

再加上它與沼澤環境融為一起,既能隱身,還能躲在水下,捕獵困難加倍。

最關鍵是,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又要堅持人道主義手段殺死緬甸蟒,人類很難在沼澤地施展自己的捕獵技巧。

而這也是緬甸蟒在其他國家舉步維艱,卻唯獨在佛羅里達州肆意而為的主要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e596ad33af695f8ac13e3da55b80d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