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事關現在以後幾年的股市

2023-11-01     凱恩斯

原標題:乾貨,事關現在以後幾年的股市

昨晚上,發布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新聞通稿。強調金融市現代經濟的核心,打造金融強國,同時強調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這次會議是決定未來金融行業發展的大事件,金融強國,高質量發展,要有更多的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的糧食和能源安全。

我們的製造業、房地產、基建,可能不是高質量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了。而會議里提到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下面的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綠色發展小微企業應該是今後的重點。像科技創新和先進位造,或者綠色發展一直是這兩年國家重視的大方向。

當然還有提到金融風險,大家熟悉的P2P這類已經被管制了,現在這類比較明顯的非法金融活動應該不多了。

還有的風險就是地方債的情況,提到要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

之前中央政府的1萬億的國債增發,其實就是在解決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的問題。之後估計中央將會更多地承擔債務責任,地方政府可能會去相對減少地方債務風險問題。

財政貨幣雙管齊下,還要降息降准?

有說這回特別國債1.11萬億下達之後,從數據角度是突破了之前提出3%的財政赤字的限制,已經摸向3.8%。

現在政府債的壓力多集中於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要高於中央。其實很多國家都是中央的財政壓力更大一些。但還是不同國家的中央與地方的債務比例都不同,比如美國的政府債務大部分集中在聯邦政府體系,有數據顯示,這些債務占政府總債務的87%左右。相對來說州級還有州以下政府的債務占比卻相對較低。我們就不一樣了,我們中央財政的債務占比在40%左右。地方債務占比一般是超過中央政府占比的。這樣就導致了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率達到了124%,地方政府債務率只有不到20%。我們中央政府的債務率在20%左右,地方政府公開債務率在25%左右。

目前國內的中央財政債務的倒債風險很小,如果有困難,能給利用發新債的手段來替舊債,允許債務慢慢溫和的增長,都是比較正常的情況,當然得保證政府有足夠的信用,來支持發新債。有些中央政府會用發債的方法去推動經濟增長。

擴大財政赤字,也是國家想要找個比較穩妥的方法,長期的方法,能夠比較長時間的使用,保證有足夠的資源去支持發展,也不會發生什麼黑天鵝事件去影響經濟恢復。

是給經濟注入了「刺激劑」,特別是國內經濟放緩的時候使用。不過赤字雖然可以給經濟注入流動性,促進投資和消費,但它也可能導致長期的債務累積,時間長了或許會有背後的風險存在。

一直以來,我們政府對財政貨幣這些政策比較謹慎,要防止匯率浮動帶來風險,也得防止政府大規模舉債導致大規模的國際收支赤字,如果赤字嚴重,可能會導致政府債務的透支,以及外匯透支,那麼很可能會引發本幣急劇貶值的時候用外幣計價的債務的過度提高,嚴重了會因為匯率波動而引發貨幣危機,或者引發銀行危機。

而這次,政府在赤字政策下,得保證這次錢流向了該去的地方,比如流向現在的實體經濟,再比如去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升級等,讓投進去的這些錢起到流動和發展的作用。

會上還說到了貨幣政策,比如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還說到要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

之前1萬億國債的時候,也是財政貨幣政策,啟動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開始。今年下半年到現在,推出過不少好的政策,比如、貨幣政策推出過降息降准。這次會議強調「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會繼續小幅降准、降息。

大方向上,貨幣政策或許還應該降准降息,刺激經濟復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如果經濟表現是總需求不足、物價低,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不會帶來通脹,要是把錢放在新基建、新能源、人工智慧等領域,這對轉變調整原有的供給結構和產業創新也是有好處的。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d970ecf86accb8425c2cf5fa8af2b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