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幾小時後還咬人,殺蛇人慘遭報復?動物死後不僵背後的科學

2023-09-06   怪羅科普

原標題:斷頭幾小時後還咬人,殺蛇人慘遭報復?動物死後不僵背後的科學

每年夏天,總有很多人命喪毒蛇之口,科學家提醒大眾:活蛇要遠離,死蛇也要小心,即使是一顆已經被斬首的蛇頭,很長一段時間後,依然有可能跳起來咬人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現實中還真有其事,且不止一兩例:

2014年的廣東,餐廳老潘命喪於一顆身首分離的蛇頭。在處理食材的時候,老潘砍下了蛇頭,二十分鐘後,整理蛇頭的老潘被砍下蛇頭咬傷,還來不及送醫,蛇毒發作死亡;

2018年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男子在自己院子打死了一條響尾蛇,蛇頭和身子分了家,過了至少一個小時,也是在處理蛇頭的時候被咬了。雖然很幸運活下來了,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注射了26劑非常昂貴的抗蛇毒血清,身體也變得很虛弱。

有人說,蛇是有靈性的動物,死了幾個小時,頭都掉了還會咬人,是報復!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蛇不光咬殺自己的人,它連自己都不放過。

國外流行一個很恐怖的視頻:一條毒蛇身首異處,身體還在不斷扭動,扭動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自己掉落的腦袋,瞬間蛇頭就像打開了開關,張嘴就咬住了自己的尾巴,無論身體怎麼扭動就是不鬆口,最終身體和頭都不動彈了。

如果不是報復,那為什麼砍掉的蛇頭會咬人呢?

現實中,像蛇這樣「死後不僵」的現象並不罕見,大多發生在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中。

例如吃火鍋的時候,沒有頭沒有皮膚,但腿部一直保持跳躍的牛蛙;壁虎斷尾求生,脫離身體的尾巴剛開始還會一直扭動。

死亡是一個過程

首先要明確一點,任何生物的死亡,都不是一瞬間的,而是一個短暫且複雜的過程。

就拿人來說吧,心臟停止跳動,也不再呼吸的時候,就會面臨死亡。

最先死亡的是那些需要持續供養來維持的細胞,例如神經細胞(3-7分鐘內死亡),因此大腦也是身體中最先死亡的,而其他身體部位會以不同的速度先後死亡。

一般來說,像腎臟、肝臟和心臟,只要在半小時內從遺體中取出,並在六小時內將它們移植到接受者體內,就可以繼續存活;像皮膚組織,在人體死後十二小時內移植,也是可以成功的。

時間更長的還有精子,腦死亡後, 36 小時內精子仍顯示出活力,超過48小時,也有存活的真實案例。

由此可見,當人體的一切供應被切斷後,身體細胞並不會馬上死去,短時間內還會保持活力,蛇也是如此!

同樣是無頭,蛇比人「死得慢」

科學的發展,曾經歷過非常野蠻的階段,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想研究「人被斬首後是否有意識」這樣的話題。

現在是不可能有這樣的研究項目,但在幾個世紀以前,國外還真有人做了類似的試驗,其中比較有代表的描述是:

1905年,一位法國醫生參加了一個犯人斬首的處決,當犯人的頭顱掉進斷頭台的籃子裡時,醫生叫了犯人的名字,當時犯人抬起眼瞼並看向醫生,然後目光就垂下來了。之後醫生又叫了他的名字,也得到了同樣的回應。叫到第三次的時候,犯人則沒有任何反應了。

根據這次觀察,醫生認為斷頭後,人可以在25到30秒內做出反應。

紐西蘭科學家在實驗室也對小鼠做過類似的研究,當時的結論是,小鼠身首異處後,腦部活動也會持續10-15秒。

相比於老鼠和人類,蛇死後不僵的能力更為突出。

科學家認為,斬首後的響尾蛇死後幾小時,仍會出現咬人行為。

蛇死後保持幾小時活力,而哺乳動物只有幾秒鐘,差距如此明顯,這主要和蛇的身體機能有關。蛇是冷血動物,本身不需要太多的氧氣來維持身體溫度,新陳代謝也比較低,因此在低氧環境中也能生存。

緩慢的新陳代謝,使它們的內臟器官維持的時間比哺乳動物長得多,導致它們完全死亡的速度要慢得多。

最後

總的來說,蛇是一種生命力非常旺盛的動物。

民間有太多有關於蛇的故事,有很多是被誇大的,開頭提到的斷頭蛇咬人致死,也不是對人類的報復,說白了,蛇頭落地就不會再復活,咬人,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人是高等動物,神經主要集中在腦部,沒有頭,身體就不會動彈了,但蛇不一樣,它是爬行動物,大腦沒有那麼發達,有很多反射行為可以由脊神經來控制,身體其它部位也有神經,因此,就算沒有大腦控制,死後身體還是可以動起來的。

換句話說,頭雖然斷了,但身體的神經沒有立馬死去,快速咬合,注入毒液,就是蛇頭對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種無意識的條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