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老魏,我的老朋友,一本大學畢業,在某公司做系統建設的工作。
你要說他不聰明,我跟你急,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他的智商應該是數一數二的。
然而,他對自己財務的管理水平,我真不敢恭維。
他來深圳18年了,竟然沒買一套房,而自己在股市的投資,讓財富瘦身了不少。
其實,老魏和我在某些方面比較像,例如都很清高,不愛隨大流,按說,與眾不同是個好習慣,但有些時候卻也不見得。
2003年,深圳房地產開始火熱,我身邊的很多人都開始買房。
當時我和老魏都屬於貧困戶,沒什麼積蓄,而且我倆有個比較接近的觀點:
房子只不過是個棲息之所,不可能漲得太離譜,這還牽扯到民生,國家不會聽之任之。
其實,這個分析在當時是很理性的,那時深圳房價已從3000多漲到6000多,已經超出人們的收入水平了。
而且,我倆的積蓄交首付都有點困難,以後供款問題更大,這事兒不能只顧腦袋熱,要理性對待。
反觀,那些扎堆買房的人,像是沒有主心骨的盲流,總讓人感覺像是荷蘭鬱金香泡沫的重現。
然而沒多久,我的觀點就開始動搖了。
我有一個自己無法回答的疑問:買房的人,難道都傻嗎?
我看到公司高管,也是幾套幾套地買,他們層次比我們高,社會閱歷也比我們豐富,難道他們也盲目追隨大流?
後來,我和倡導買房的朋友們聊了聊,發現人家根本不傻,他們買房的結論也是很有理性依據的。
我也研究了一些宏觀形勢的材料,因此改變了主意,決定入手一套房產。
當時,一個樓盤新開,位置不算很好,因此價格也不貴,5000多一平米。
於是想去看一下,如果可以,交個首付,先占一套。
實在月供還不上了,大不了再賣。
我對老魏說,有個樓盤不錯,主要是便宜,你和我一起去看看唄,如果不錯,咱倆買成隔壁,大吼一聲可以來我家喝酒。
老魏雖不太情願,但被我說動了,於是決定去看看。
5000多的均價,在當時算是很便宜了,所以,有經驗的朋友告訴我,開盤那天,人一定非常多,讓我早點去。
於是,我約老魏 6:30 到,想著這麼早去,一定排在前幾位,能選個不錯的戶型。
然而,第二天當我們到達時,售樓處已是人山人海,隊伍都排了幾條街,那場面太恐怖了。
據說,排在前面的人,都是頭一天晚上來排的,個個都帶著摺疊床......
老魏一看,說,人都瘋了嗎?我們要不回去吧,這也太離譜了......
我又是一通好說歹說,才勸住他。
一直到了中午,才輪到我們。
老魏原計劃和售樓小姐討價還價一番,爭取要個好政策。
誰知道,現場的成交場面根本不像是房產交易,更像是菜市場大甩賣。
所有房源都用表格掛在牆上,每賣一套,就標一個小紅旗。
輪到我和老魏時,只見那個房源圖上,滿滿都是小紅旗,基本都沒什麼空白了。
而售樓小姐,更是牛逼,別說討價還價爭取政策了,你稍微猶豫一下,她就說,不好意思,你去一邊考慮吧,讓後面的顧客先選。
這下老魏有點生氣了,和售樓小姐理論起來,別人呢,也沒空理他,說你要想買,就交定金簽合同;你要不買,就別礙別人的事。
老魏徹底火了,對我說,這特麼太過分了,要買你買,我不買了......
我沒他那麼有骨氣,當機立斷選擇了一套不算太差的戶型,趕緊交了定金......
晚上,給我老媽打電話,說,看中了一套房,也交了定金,過兩天就去交首付。
老媽問我:「那房子朝向是怎樣的?」
我說:「售樓小姐說過,我不記得了......」
我媽錯愕:「房子你沒去看看?」
我說:「沒看啊,根本沒時間看......」
就這樣,我稀里糊塗地買了第一套房。
老魏卻錯過了,而且有意思的是,人錯過第一次,總會錯過後面幾次。
老魏就是這樣,總是吐槽房價的上漲,卻一次又一次錯過,可能在他心中,始終有個心結:
那麼便宜時我都沒買,現在這麼貴,我再去買,我不是傻麼?
時至今日,和老魏的聯繫比較少了,他不知道我做自媒體,所以看到這篇文章的機率比較小,因此我才敢寫他。
如果一定要在這件事上提煉點什麼,我想有3點:
1、其實有時隨大流,真不見得是壞事
著名的《連線》的創始主編凱文·凱利,就曾說過:
人類聚集在一起,就會成為一個有機體,這個有機體的行為有時看起來不可理喻,但是卻充滿了智慧。
如果你炒股,你就懂得這點,一個好端端的一天,沒有預兆的大跌。
此時,最好的決策是什麼?
當然是以最快的速度清倉離場,因為連續狂跌的可能性一定大於假摔。
這種例子非常多,足以說明,特立獨行確實讓人覺得牛逼,但可惜不適合普通人。
2、永遠不要和趨勢作對
良叔當時就是洞察到了中國發展的一個趨勢,這趨勢一定會造就房地產的上漲。
雖然,不見得馬上會漲,但是長久來看,漲是必然結果。
因此,既然看到這個大趨勢,就不要糾結哪個時間上車,反正這趟車會發動起來,先上車再說。
3、永遠保持開放性
年紀越大,我越有種顧慮,害怕之前堅持的東西可能會是錯的。
就像當年,自認為聰明的我,以為房價不會漲。
因此,無論你是怎樣的人,你要相信一點,你堅信的東西,很有可能是錯的。
即使現在是對的,在將來也可能是錯的。
認清這一點,才有可能把自己犯錯的機率降到最低。
關於這三點,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給我。
每天良叔在小隨等你,我還會堅持162天。
-END-
美容促銷活動現場,幾十人就這樣躺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人不自覺地聯想到電影《入殮師》......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了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