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冬
傳
統
節
氣
____________________
WINTER
北風潛入悄無聲
未品濃秋已立冬
傳
統
二
十
四
節
氣
今日立冬
今
日
立
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起始。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乾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
節
氣
介
紹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為冬三月之始。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春種、夏耘、秋收、冬藏,萬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長,在秋天收穫,在冬天進入休藏狀態。
立
冬
關於四季的劃分時間,中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起始,「兩分」(春分、秋分)「兩至」(夏至、冬至)為四季的中點,具有明顯的天文含義。
一年四季的變化是連綿不斷的過程。其也是陰陽轉換,此消彼長、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在這個漸變的過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並稱「四立」,都是季節的開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轉折點。
立冬
霜染萬物,冬之伊始
立
冬
習
俗
霜染萬物,冬之伊始
01
補冬
立冬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02
吃餃子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
03
吃肉進補
立冬時節,北方也少不了涮羊肉。俗話說「立冬吃羊,一冬暖洋洋」,羊肉向來都是冬補的熱門食材,羊肉性溫,味甘,益氣補虛。羊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在北京,老北京的涮鍋講究銅鍋炭火。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立冬北方吃餃子、羊肉,南方吃雞鴨魚肉。立冬吃鴨肉「補冬」是福建的傳統習俗,尤其是薑母鴨、四物番鴨湯。此外,還有糍粑、糯米粿、肚包雞、蘿蔔羊肉煲、清蒸蝦蟹等。在湖北,人們習慣在立冬喝上一碗雞湯,象徵清泰、平安。
FOOD OF WINTER
立冬美食
冬
季
養
生
立冬時節,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具有一定的能量,所以初冬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後。由於中國南北跨度大,南北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中國一些地區來說,顯然偏遲。立冬後,其氣候由秋季少雨乾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
BEGINNING OF WINTER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古冬季就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而立冬在古代也是「四時八節」之一,屬於非常重要的節日。與此同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傳統醫學理論中也有所體現,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冬季更要做好養陰、閉藏工作,避免冬季常見病找上門來。
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但羊肉等溫燥的食物也不宜攝入過多,以平補滋陰潛陽為主。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應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在保暖禦寒的同時需要注意養陰,防止外冷內燥。平時注意小口喝水,讓水分慢慢滋潤身體。適當吃些有滋陰作用的食物,如藕、雪菜、梨等。
立冬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END
掃描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