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剛休完產假的小姑娘在辦公室大吐苦水。
她說:
「生個孩子,我差點就跟我老公離婚了!」
我們驚呼:「為啥?」她邊抹淚邊吐槽:
「我生產住院,婆婆只關心自己兒子:餓不餓?渴不渴?別熬夜了,趕緊去睡!」
「生完孩子胎盤遲遲不脫落,剛從鬼門關回來又困又累,結果回到病房就被婆婆一頓呵斥,原因是我睡著蓋著孩子臉了。」
「月子裡,只要我倆一鬧矛盾,她這就要鬧著走,說不給看孩子了。」
「休完產假剛回公司,趁我不在,天天給我老公抱怨我這、抱怨我那。」
……
沒曾想,剛結婚那會兒總跟我們夸自己婆婆的小姑娘,生完孩子,恨不得一口氣就能道出婆婆的十宗罪。
有一次,她就問婆婆:為什麼您對我是這種態度?
婆婆直接來了句:因為不是親生的。
媽呀!真是大寫的人間真實。
她很納悶,這還是當初剛訂婚的時候,口口聲聲跟她爸媽說,會把她當親閨女對待的婆婆嗎?
Part.1
「婆婆不是媽,生孩子時深有體會」
之前看《舌尖上的中國》,有個這樣的畫面:
相處和睦的兩家老人照顧剛剛生產完的產婦,同樣是滿懷關心的做菜,婆家做的是木瓜燉鯽魚,想為孫子豐富奶水;而娘家做的是魚腥草燉雞,想讓女兒好好恢復身體。
不得不說,真的特別現實。
不過,這種情況豈止是產後才出現的,從產婦被推進產房的那一刻起,人情冷暖的考驗便開始了。
產房外,產婦的母親焦急等待,淚眼婆娑。
婆婆在一邊勸說,沒關係的,瞧咱們那時候,一使勁兒孩子就出來了。
新生兒被抱出來,婆家人蜂擁上去,產婦媽媽面露喜色瞧了一眼。
曾經有人在產房外蹲了8小時,驗證了這一幕,並採訪了產婦的媽媽:「為什麼不去好好看看外孫」?
她回答:「這個小寶寶已經有很多人去看他,可我的孩子還在產房裡。」
終於,留觀的產婦和新生兒都出來了。
婆婆,滿心歡喜,眼裡只有剛出生的寶貝。
媽媽,淚流滿面,滿眼都是死裡逃生的女兒。
《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細心的包貝爾就暴露了這一細節。
妻子包文婧剛從產房出來,他的媽媽高興地合不攏嘴。
而岳母是哭著走進產房的。
這一幕,是多少家庭的真實寫照。
相比這點,更多讓寶媽透心涼的細節還在後頭。
辦公室的那位小姑娘說,生孩側切躺醫院裡的那些日子,婆婆基本對她不管不問。
「側切後麻藥勁兒一過,感覺自己跟個廢人差不多了,坐起來吃飯都困難,動一下就感覺傷口裂開了。
老公每天照顧我到凌晨三四點去補覺,換婆婆來看著我,結果她就只顧睡自己的,白天就坐門口跟別人嘮嗑。
護士過來做理療、擦傷口、打點滴、打宮縮針,穿脫褲子、揉宮縮疼的肚子、換產褥墊都是我自己。
冷血無情,換做我媽,絕對不會這樣。」
的確,對一個剛從鬼門關走一遭的產婦如此態度,換誰誰也受不了,哪怕問一問也會讓人有所安慰。
然而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有些寶媽經歷的,甚至比這還誇張。
其實,並不是說婆婆多壞,而是錯在我們把她當成了親媽。畢竟,她不可能對誰都「母愛泛濫」。
Part.2
生完孩子
才能看到真正的「婆媳關係」
不得不承認,剛結婚那會兒,婆媳對彼此都有各種期待。
婆婆希望媳婦賢惠勤快、不懶床、會做飯、會收拾家務、孝順老人,還能掙錢幫兒子分擔壓力。
媳婦希望婆婆明事理、能幫助帶娃又能尊重媳婦當媽的權利,還能把媳婦當親閨女疼。
然而,大家都不是彼此想像中的完人,生了娃,住在一起,不得不面對彼此最真實的一面。
期待的落空,育兒觀念、生活習慣的不同,婆媳大戰一觸即發。
說到這兒,必須要提到一部講述中國式婆媳關係最經典的電視劇《雙面膠》。
女主,也是身為媳婦的胡麗娟和婆婆一開始關係還不錯,家庭環境一片和諧。
後來,一件件小事讓兩人矛盾愈演愈烈。
兒子不回家吃飯,婆婆就只熱了剩菜剩飯,理由是:「沒人吃了,就別浪費煙火了」;
飯桌上,胡麗娟吃紅燒肉,婆婆看她吃好多塊了,啃著饅頭含沙射影:「我不吃,我少吃一塊我兒子就多吃一塊」。
婆婆對胡麗娟的看法越來越多,生活習慣上更是各種看不順眼,甚至開始插手兩人的相處模式:
不許兒子給胡麗娟倒水;
不許兒子去刷碗,而是讓他去看電視。
還有各種越界:
不打招呼進臥室;
收拾夫妻倆用的保險套;
餐桌上的亞麻桌布換成塑料皮,沙發上墊上毛巾被,牆上的藝術畫用日曆擋起來;
……
劇中,婆婆對胡麗娟是各種指責、不滿意、對著干。
什麼事兒都覺得是媳婦的錯,認為兒媳婦不合格,並且想盡辦法要把她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樣。
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原因就是「婆婆的越位」,關於這點,婆婆們通常是不自知的,就覺得:「我是這個家的女主人,我要穩固我的地位。」
抱著這樣的心態來兒子家,把真正的女主人壓到喘不過氣,全家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Part.3
寬容的婆婆是福寶
較真的婆婆是把刀
有數據顯示,中國夫妻離異的原因,55%是婆媳矛盾導致的。
仔細觀察能夠發現,其實,造成婆婆和媳婦之間摩擦的,多數是一些瑣碎小事。
婆婆寬容大量,每天開心舒坦;
婆婆喜歡較真,日子雞犬不寧。
辦公室那位小姑娘說,自己婆婆有多較真:
「關於新鮮玉米放冷凍還是冷藏,婆婆讓放冷凍,但是我覺的反正第二天就吃了,放冷藏吧,於是老公拿了玉米放冷藏了。
結果,一起出門逛了一圈回來,我和老公在客廳看電視,婆婆叮鈴咣鐺很生氣的樣子,把玉米從冷藏放到了冷凍。」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月子裡,晚上起夜奶娃困得睜不開眼,婆婆非讓8點準時吃飯,原因是自己習慣了;鬧矛盾總要爭個對錯,不然不罷休;寶寶的襁褓一定要這樣系……
她跟老公吵架,婆婆就跟老公站一起懟她,還打電話給她爸媽告狀。
月子過完,她感覺整個人都抑鬱了,都跟老公提離婚了,最後被爸媽勸和。
較真的婆婆讓人窒息,懂得寬容的婆婆簡直就是天使。
姚晨的婆婆本來特別喜歡她,但是懷孕期間,她總是習慣性地使喚老公,婆婆看不下去直接怒了。
婆婆告訴兒子:「我越來越發現姚晨不是我想像的那樣,一個大明星,怎麼能跟我身邊的女人一樣『世俗』得很。」
後來,她覺得自己把姚晨神化了,還主動去跟姚晨道歉。去年婆婆去世後,姚晨髮長文悼念,稱跟婆婆不只是婆媳,還是摯友。
這種婆媳關係,讓人羨慕。
之前看《婆婆和媽媽》,真的被黃聖依的婆婆暖到了。
黃聖依跟婆婆聊天的時候,說到自己參加節目時經常排練到凌晨3、4點,好幾次都想放棄。
婆婆滿眼心疼地說:「你這個工作太辛苦了,一直沒有休息的時間,也不穩定,我怪心疼你的。」還認真地承諾,回老家給她安排個好工作。
有多少婆媳矛盾,是因為不被理解造成的。
當然,生活中也不乏各種愛較真的媳婦,婆媳任何一方如果凡事都不放過,對彼此來說都像噩夢一樣。
很多時候,如果婆媳能站在彼此的角度換位思考、處理問題,一些不必要的唇槍舌戰就能有效避免。
Part.4
每個「惡婆婆」的背後
都有一個「愚孝」男
當婆媳矛盾愈演愈烈的時候,不免要提到一個「功臣」——孩子爸。
通常,老公會「愚孝」式地對妻子說:
「那是我媽,你讓著她點!」
「她是我媽啊!我能怎麼著?」
或是兩邊攪渾水,基本上,媳婦最後一道安全感防線就徹底崩塌了。
愚孝男的最擅長的就是犧牲媳婦和孩子,成全自己的父母。
說直白點,婆婆對媳婦不好,那都是老公允許的。
電視劇《雙面膠》中,從婆婆搬來跟他們一起住,丈夫對胡麗娟的態度就變了。
在他心裡,母親是個勤儉持家、吃苦耐勞的好女人,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為了這個家好。
原版中,「愚孝男」丈夫李亞平三次家暴胡麗娟,全是因為他媽媽,最終,胡麗娟還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婆媳發生戰爭,如果老公不逃避、客觀對待,發揮好橋樑的作用,去溝通、去調和,婆媳關係會有很大改觀。
張鐸做得就很棒,面對母親的「刁難」,他霸氣護妻,在他的調和下,妻子慢慢跟婆婆處成閨蜜。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中說道:
「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更確切地說:
丈夫,就是婆媳關係的定海神針。
這點一定要讓老公看到!
包媽碎碎念:
塗磊老師曾在《謝謝你來了》 里,總結了句婆媳相處之道:
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的對待,
好的婆媳關係,兩者缺一不可。
婆媳關係是世界難題,即便處理不好也很正常,妞們也一定要學會放過自己!
當你怎麼也沒辦法做出改變和退讓的時候,
不妨嘗試減少期待,保持距離。
希望妞們都能不被婆媳關係羈絆,開心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