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芯和方遠的名字,大有深意。
葉芯音似野心,方遠音似方圓,名字暗示人物形象。
葉芯來到立案庭,是來接接地氣,將來能在最高法乘風破浪。在立案庭工作,看似下放,其實也能看出她的野心。
方遠在立案庭乾了二十多年,終於熬成了副院長候選人。他能在立案庭站穩腳跟,離不開方圓之道。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方遠能成為葉芯的老師,因為葉芯只有方的姿態,卻沒有圓的智慧。
葉芯在劇中有明顯的成長線,她的成長過程也是對方遠心悅誠服的過程。
葉芯以最高法的幹部身份來立案庭,她有掩飾不住的傲慢。方遠見到她畢恭畢敬,會叫她小葉老師。
後來,葉芯擔任方遠的法助,她終於明白方遠的厲害,在第十集,她心悅誠服地拜方遠為師。
葉芯成為方遠法助,是《底線》中最耐人尋味的細節,它能讓我們看清法二代享受的胎盤福利。
第四集,葉芯和父親對話,我們得知她原本計劃去知權庭,不出意外的話,她應該去唐薇那裡。
然而,最高法立案庭的副庭長於明誠讓葉芯去立案庭,就是在培養葉芯。他給葉芯找了一位好領導方遠。
這樣說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則星城區立案庭苦活累活多,能彌補葉芯不通世故的短板,二則方遠是位好師父。
先說第一點。
立案庭的工作強度特別高,方遠曾說過「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如果說這是葉芯能想到的辛苦,但立案庭每年要處理2萬件案件,這點確實超出葉芯的想像。
工作強度大,能力要求高。
葉芯聽說自己調到立案庭,第一時間就明白去立案庭的意義,「打磨打磨我的心高氣傲。」
葉芯被稱為法條姐,理論功底能打,但是,她並沒有將理論和現實結合起來的業務能力。
讀書太多,辦事太少,沒有在基層工作的人,太容易眼高手低,也容易教條主義。
在方遠當法助,就是個既需要理論技能,又要懂人情世故的崗位。葉芯來到立案庭,根本目的是讓葉芯彌補不通人情世故的短板。
這裡面還有個問題,為什麼讓她選方遠?
畢竟當時的葉芯瞧不上方遠,方遠也不待見葉芯。
葉芯回京前的告別,方遠的送別特別積極,弦外之音都是這位小祖宗終於走了。
話說回來,組織上讓葉芯給方遠當法助,這就涉及到第二點,方遠是位好領導。
在第一集中,葉芯聽到駱優優的直播案,自告奮勇參與進來。於明誠願意給她學習的機會,葉芯確實做得不錯。
駱優優的案件具有積極的法律意義,然而,於明誠明白,葉芯能辦成這件事,離不開方遠的幫助。
我不是在否認葉芯的功勞,如果沒有葉芯的正義感和堅持,方遠會按照以前的案例判案,是葉芯的理想主義照亮了現實。如果沒有方遠大膽革新的勇氣,葉芯的理想主義再強,駱優優案大機率會和解。
方遠和葉芯的聯手,才讓駱優優案成為推進司法進步的典型案件。
最高法的領導在駱優優的案件中看到了方遠的閃光點。
這是一位經驗豐富,又能大膽革新的基層幹部。讓他成為葉芯的新領導,是最好的安排。
此外,方遠業務能力強,會悉心栽培年輕人,周亦安經過他的栽培,就能獨當一面。
讓葉芯和方遠一起工作,才能讓葉芯有更大的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方遠是葉芯的領導,但論行政級別,葉芯是科級幹部,方遠是副科級幹部。
兩人級別有高下之分,倒讓周亦安捏一把汗,師傅的副院長的位子不穩啊。
實事求是地說,葉芯比方遠的行政級別高,屬於正常操作。
葉芯本是最高法的研究室幹部,後來下派到榕州市星城區掛職方遠的法官助理。她是科級幹部,符合《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
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公務員入職後的行政級別是主任科員,相當於沒有實職的正科級。
葉芯的學歷能打,是國內政法大學博士,後來進入最高人民法院。
方遠和葉芯不是同一代人,他的起點比葉芯要低,最高學歷是大學本科畢業。
兩個人的行政級別不一樣,根源在於他們的起點不一樣。葉芯畢業後就進入最高法,這是副國級級別的行政單位,而方遠畢業進入的星城區人民法院,是副處級級別的行政單位。
此外,葉芯的起點秒殺方遠,也說明原生家庭對人的深遠影響。
葉芯和方遠的出場方式,就在暗示這一點。
先說葉芯。
葉芯出場時,就在看雷星宇的審判案,一位知識分子氣質的中年男人為她做飯。
此後,這個中年男人給葉芯看他的書,我們這才知道,葉芯的父親葉存遠是知名的法學教授。
葉芯能成為法學的高材生,原生家庭是他的助攻。
再說方遠。
方遠出場時,就有個和他有親戚關係的女人向他行賄,方遠費了很大勁,才將這筆錢還回去。這段戲證明方遠不徇私情,也說明親情給他帶來的是考驗。
稍有不慎,他就會有黑歷史。
葉芯和方遠的人生差距,與其說是個體差距,不如說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葉芯和周亦安來對比兩人不同的容錯率。
周亦安的父母只是普通人,和法院最大的關係是母親是法院後勤人員。他的起點比方遠還要低。
第21集,葉芯在立案庭搞砸了案件,她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去知權庭繼續乘風破浪。立案庭不過是積累工作經驗的選擇項。
以前的周亦安也和葉芯一樣,搞砸過不少案件,然而,他的生活中並沒有唐薇這樣的貴人。
在立案庭工作,是周亦安積累工作經驗的必選項。
只有當他有了更好的選擇後,他會毫不猶豫地離開立案庭。
我很驚喜《底線》能有葉芯這種充滿缺點也有幹勁的角色。她的人生並沒有掩飾原生家庭對生命個體的影響。
這是劇作的現實主義。
但我不喜歡葉芯自以為是的優越感。
她總以為自己是對的,自以為擁有改天換地的業務能力,吐槽周亦安亂搞封建迷信,也會反駁方遠的分析判斷。
她似乎沒想到,她相對順遂的人生和她的家庭有很大關係。
葉芯的做派也讓我想起初中時某位書香子弟,在校園舉辦的教師節徵文大賽中,他的作文榮獲一等獎。
那篇文章的題目我現在還記得,《我的校長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