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娶同一個妻子,本以為只是故事,沒想到居然是真實存在的

2023-11-24     古今記實1

原標題:祖孫三代娶同一個妻子,本以為只是故事,沒想到居然是真實存在的

漢朝皇帝元帝,在竟寧元年選的修女王薔,代表皇家公主和匈奴聯姻,代替朝廷出使西域安撫匈奴,兩年後丈夫病逝。繼承帝位的兒子也繼承了父親的妻子;沒幾年兒子病逝她又被接替單于位置的小叔子給娶了,一個女人嫁給父子三人為妻,其中辛酸苦辣無人能體會。

這段看起來天方夜譚一樣荒誕不經的故事,是沿襲了匈奴的民俗婚嫁習慣;匈奴在戰爭年代有父亡子承,兄亡弟承的傳統風俗,繼承人要承擔起照顧他的女人和孩子的責任,通過婚嫁的方式是為了保障他們亡妻及兒女的生命安全。這樣的習俗傳說卻發生在真實的歷史事件中。

漢時,據《琴操》記載,昭君出生於湖北秭歸,在全國為皇帝選秀女時,16歲的她被父親主動獻給了漢元帝。昭君自幼勤習詩畫,精通音律和女紅,到了宮裡本以為是將來可以入選嬪妃,不想宮中畫工黑暗,對清高的王才女不肯用財物打點很不滿意,作畫像時就丑畫了她。

在宮中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寵幸,等於日子混到老也是暗無天日沒盼頭,得不到皇帝的封賞家人也就得不到賞賜重用。王昭君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里趕上呼韓邪單于來到漢都,向漢元帝求得聯姻以結兩國姻親附屬國同盟,沒有公主願意去成年累月不洗澡的大漠上做王后,皇帝犯愁。

宮裡執事的官員給漢元帝出主意,他說宮中秀女幾千人不止,把招宮女頂替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做王后的消息傳到後宮,誰願意替公主和親大肆賞賜。秀女王昭君聽到這個消息就動了心,在宮裡每天早起晚睡的勞作,日子過得冷冷清清,等皇帝寵幸不知何年,代公主和親不錯。

代替公主和親有很多好處,也好歹能過上正常人的日子。站在大義的角度說話利國利民安邦樂業,就小處私語家裡人也會得到皇帝的賞賜照顧,比一直在後宮做宮女沒有機會出頭老死宮中強。

王昭君想明白就報名代替公主去和匈奴聯姻,皇帝也趕緊把她的畫像送給呼韓邪單于過目,見到昭君氣質天生如仙女下凡,單于喜不自禁,急急忙忙和漢朝簽訂做個乖乖女婿的協議。見這個粗魯健碩的馬上夜叉如此乖順,從此可以不動一兵一卒就能馬放南山皇帝心裡樂得開花。

漢元帝在京城為王昭君和匈奴單于辦了大規格婚禮,然後隨著匈奴軍隊浩浩蕩蕩來到廣漠的草原。很快昭君就適應了黃沙漫漫的塞外環境,過得還是有些小快樂的。一年後昭君誕下一子,呼韓邪單于興奮地舉著小兒子,叫來自己原配的兒子們說「我死後由他繼承單于。」

這個魯莽直爽的呼韓邪單于,沒想到他的話會讓其他兒子們嫉恨,也為小兒埋下後來被殺的隱患。兩年後呼韓邪單于一病不起,臨終時他抓著昭君的手不放心她和小兒子伊屠智牙師,蒙古人的性情他太清楚了,為了權利他們殺伐隨意,呼韓邪單于撒手人寰難以閉目。

按照匈奴的風俗,兒子復株累單于接手帝位的同時也接手王的女人,這種習俗讓王昭君無法接受,在漢地的道德倫理觀里,這是不道德是亂倫的婚姻關係。王昭君對這樣的婚姻風俗羞愧到無地自容,她向漢皇帝遞書「乞歸」,請求皇帝批准返回湖北老家。

昭君不知的是,她出使西域後兩國間獲得短暫的和平,百姓把她當成英雄立了很多生祠紀念她。昭君卻因為丈夫死了想回來,她要是回來匈奴不是又要製造事端。再者老皇帝已經駕崩新皇帝剛繼位,成帝一封「尊胡制」的詔書,讓昭君心灰意冷歸鄉無望,她只好嫁給繼子。

不過復株累單于心性狹隘,他在父親活著時約令將來傳位伊屠智牙師的想法很生氣,現在先繼承了王的女人,處置弟弟那是後話。昭君不能選擇自己的生活,只能和復株累單于共同生活,倆人都二十幾歲年紀,很快關係融洽起來,11年間昭君為復株累生下兩個女兒。

公元20年,復株累單于病死,他死前用計謀將單于位置傳給其他幾個兄弟,伊屠智牙師繼位需要幾個哥哥輪流做完樁都死掉才行。按照漢朝正史,昭君沒有第三任丈夫,也可能是出於掩飾目的。復株累死後傳位給兄弟且糜胥,王昭君再一次淪為小叔子新單于的女人。

昭君和且糜胥結婚一年後,命運上的坎坷使她備受折磨,她的內心鬱鬱寡歡臉上笑容漸失,回想自己承擔大願轉圜兩國關係盡心盡力,卻無法回家鄉探望父母親人,也不知家鄉父老生死消息。自己像個物品一樣在政權交替里被人傳送,這樣的生活讓她看不到希望和光明。

昭君的生活再也拾不起精神,她於公元前六年,跳水自溺結束了33歲短暫的生命。昭君死後,單于為她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匈奴百姓為了紀念她在臉上和耳朵上鯨刺醩割,雖然紀念的方式血淋淋的,但是對昭君的情感還是真摯的,這個祭祀場面被後人雕刻在敦煌壁畫上。

昭君枉死,留下14歲的兒子伊屠智牙師和兩個女兒,絕命於她遙寄思親情懷的黃河之中,她用自己的青春換來兩國16年的安寧,卻沒有得到皇帝一紙信札召回漢地哪怕「探親」的感激,她只是一件活的禮品,幫助政權達到目的。昭君死後兒子伊屠智牙師被且糜胥所殺。

王昭君在匈奴帶去漢文化的精髓,為改善牧民窮極一生的單調生活,她盡其所能教會他們種植蔬菜水果紡織等農耕,得到牧區人民的厚愛。昭君死後被葬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墓依大青山,傍著緩緩流淌著的黃河,寄託昭君生前16年思念家鄉的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88b7d7a43d1e32785c9f7f0f7aa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