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有錢人最愛的「神車」,現實中身價跳水、月售僅一輛

2024-01-06     VISTA看天下

《繁花》中胡歌飾演的阿寶坐在桑塔納計程車內

最近熱搜榜上的兩條新聞,對比起來帶給人一種強烈的唏噓感。

一邊是王家衛新劇《繁花》熱播,裡頭對上世紀十里洋場的場景還原被猛夸。

胡歌飾演男主「寶總」,設定是當年商界的後起之秀。

從應酬上散場後搭計程車離開,坐的都是後來被譽為「國民神車」的桑塔納那款。

當初大城市計程車有兩種常見車型,桑塔納和夏利,寶總坐的桑塔納更貴更上檔次,劇里是每公里一塊六。

編輯部同事看到這個細節時就感慨,寶總果然是有錢人。

她小時候只會努力分辨遠處開來的計程車是不是夏利,是夏利她才敢招手坐車。

記憶中夏利每公里一塊二、桑塔納是兩塊,對千禧年的普通人而言差不少。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新聞是——

懂車帝上更新了去年11月的全國車輛銷售數據,曾成為千禧繁華標誌之一的桑塔納,被大家發現全國月銷售額僅一輛。

銷量在全國轎車排名中倒數第一。

一代神車淪為倒數第一,這既視感就像是小說中發現曾經的富商少爺衰敗為了上門乞丐。

那可是90年代就能賣出20萬一台價格的桑塔納,最經典版本直到2012年停產,在中國賣出了220多萬的累計銷量。

在那個遍地風口的年代,桑塔納是每個家庭暢想著賺錢發達後必須擁有的第一台車。

如今月銷量全國僅一台,落差未免太大。

01

全民追捧的「萬能」神車

桑塔納這名字近些年看似不太被提起,其實一直沒離開過大眾視野。

這兩年里每一部高分年代劇里,都必有桑塔納的露面。

《狂飆》里安欣開的是桑塔納,高啟強大年夜被關進拘留所,被放出來後不知道該如何回市區,安欣用這輛車載了他一程。

李響坐安欣車時侷促地左顧右盼,生怕把車弄髒。

也是因為桑塔納在當時不僅貴、還是某種能力與體面的象徵。

這塊劇情很微妙的是,按理來說以安欣作為普通警員的工資、購買及供養一台桑塔納並不容易。

早期產能有限的時候甚至有錢也未必能買到一部桑塔納,一發售就被機關單位及計程車公司搶購。

千禧年前後桑塔納是公務車首選,《狂飆》中也還原了這一點,警車幾乎全是它。

劇中安欣能開上這車,不知是否因為局長領導們與他有私交關係、是一種對安欣的照拂。

可以說在年代劇中,在國民記憶中占據一席之地的老版桑塔納就像是隱藏的定海神針。

觀眾一看到它,就能回憶起那時的人與事。

《風吹半夏》里趙麗穎飾演一位上世紀女老闆許半夏,白手起家、敢闖敢拼。

自己雖然兜里沒啥錢,卻看中了從俄羅斯進口廢鋼倒賣的賺錢風口,空手套白狼地四處借、開口就是借一百萬。

去見有錢的廠區老闆時開的便是一輛桑塔納,靠它打腫臉充胖子。

對比之下,許半夏給自己小弟們配的車是捷達,在九十年代被認為檔次稍遜。

其實捷達並不比桑塔納便宜。

最老版本的桑塔納被人們成為「普桑」,普通型桑塔納的簡稱,95年時新款「桑塔納2000」面世,普桑的價格跌到了13萬8左右,比捷達的14萬8還低。

但由於桑塔納是中國第一次合資造車的第一款車型,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特殊歷史象徵意義,大家還是更瞧得上桑。

桑塔納在90年代代表著體面,但又不只是體面。

它能在老百姓口中掙下「一代國民神車」的美名,更因為它實用、皮實。

當年中國代表團與德國大眾談合資造車的合作,想要把車零件運到中國組裝生產,向大眾提了兩個基礎要求:

一是要求引入的車型必須是中級轎車,配備時興技術、不能是淘汰的產品。

二是車型的適用性要廣,考慮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國人大多沒有車,購買的第一輛車肯定得滿足多種需求,既公務又商務還要耐用。

最後在大眾提供的車型中,敲定了外觀方正的桑塔納。

對比桑塔納後來「泯然眾轎車矣」的型號外觀,你會發現老版桑塔納的底盤更高,甚至可能比如今的一些城市SUV還高。

八九十年代國內基建剛起步,路況條件複雜,這就要求了桑塔納必須是一輛「抗造」的車。

《風吹半夏》中有段劇情是許半夏到海邊的灘涂地,尋找合適便宜的開廠子場地。

一行人開著那輛桑坦納從公路深入蘆葦盪,最後開車的說「只能開到這了、剩下的得下車走」。‍‍

聽到這句台詞,你是不是以為這車不太行、差點的土路就沒法開了。

可鏡頭一轉便會發現,桑塔納已經把他們帶到了水邊,再往下是人走都得陷一腳泥的軟灘涂。

直到這兩年,依舊有不少汽車愛好者開玩笑地把桑塔納尊稱為——

大眾唯一一款硬派越野車。

網上有一些這兩年拍攝的老版桑塔納性能測試視頻,一代神車依舊能打。

那種民間越野賽的數米落差大斜坡,桑塔納能一腳油門衝上去,圍觀的人群無不敬佩目送。

畢竟和它同台競技的有些是正牌越野,有的乾脆就是山地車。

大山里那種彎彎繞繞的碎石土路它能開。

石頭灘上需要涉水的小溪流它也能走。

那時有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語——「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句話一是指代桑塔納本身抗造好修,構造技術簡潔實用,不管你在哪裡車壞了,當地的汽配車都能找到可更換的配件,汽修的入門學徒都能修。

二是指代當年上海大眾在國內首次引進國際通行的售後服務體系,在全國各地建立服務站,讓桑塔納在維保服務也略勝其他品牌。

桑塔納的懷念視頻或帖子下,最常見的留言便是「我家那台老桑開了xx年、xx萬公里」。

並附上一張風塵僕僕、但已然堅挺的桑塔納照片。

在這些照片里你能看到桑塔納除去繁華街市、十里洋場的另一面。

它在老百姓手中切實地跑過中國的大街小巷、都市鄉野,見證過那個時代爭相豎立起塔吊的樓盤工地、快速向外蔓延的城市邊緣線。

載過穿著鮮艷顏色衣服的人們,廣播中傳出過蒸蒸日上的新聞播報,磁帶里是不會抱怨努力與奮鬥白費的歌。

02

「開上桑塔納,

就過上了好日子」

如果用一個詞描述桑塔納所代表的國民記憶,我會用「發展」

不只是《繁花》里寶總、汪小姐那些後來功成名就者的發展,而是集體的、屬於所有人群的。

前文提過,桑塔納在90年代就成為了國內計程車行業的主力車型之一。

尤其是95年推出的加長了車身的桑塔納2000,后座位置更寬裕,成為了各地計程車公司的心頭好。

桑塔納的掛擋手感清晰,被不少駕校選用為教練車。

中國最早一批司機群體,隨著桑塔納的疊代一同興旺發展。

2004年,新一代桑塔納3000上市,成為第一款由上海大眾自主在上海本部開發出來的車型。

2008年,上海大眾推出第四代改進車型桑塔納Vista。

在疊代過程中,桑塔納的整體價格其實出現了下降趨勢。

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降低了製造成本,更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群雄逐鹿,桑塔納開始喪失最初在國內獨占鰲頭的優勢。

前幾代都是在「普桑」的基礎上調整修改,時間來到2012年,大眾推出了完全取代老版車型的「新桑塔納(New Santana)」,售價區間為8.49-12.38萬元。

相比於90年代的20萬高價,新桑塔納的定位逐漸往高性價比家用車靠攏。

在此之前,曾經高價的「普桑」價格就已經下跌。

再加上二手市場的車輛流動,「普桑」在千禧年後期逐漸成為不少家庭攢錢咬牙可以夠到的車。

又或者說,對那時蹭上時代東風、錢包逐漸鼓起來的家庭而言,當家裡可以買一台車時,腦子裡第一個蹦出來的選項大機率是桑塔納。

且不談桑塔納體面又抗造的實用價值,這款車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文化符號——

象徵著這家人的日子,過得逐漸好起來了。

我找到一些網友們講述的故事,看了或許能更直觀地理解桑塔納在當時對於相對普通家庭的意義:

@漫蹉蹉的記憶中,父親買回的二手普桑是家裡的代表、謀生的工具,父親開過它跑黑出租、被老闆包下過跑工地。

村裡有個什麼事,都會找父親開著普桑去幫忙、撐場面。

@出門轉悠記憶中桑塔納車主是舅舅,他通過高考離開了農村、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

攢下些家底後買了一輛桑塔納,回村時載著幾個老人圍著村子轉了一圈。

@爾東家裡的第一台桑塔納,則是跑生意的父親在決定南下參加廣交會時買的。

他和司機大哥交替著開,硬著頭皮從河北衡水開到了廣州參會,尋找外貿生意的機會。

個人命運、家庭未來、公司前途乃至汽車工業在國內的逐步落地。

就這麼在時代的陰差陽錯間,聚焦到了一款車上。

03

一代國民神車

困於新能源?

懂車帝上目前在售的2021款桑塔納成交價區間,是5.79-8.28萬,相當親民的價格。

理論上來說,哪怕如今的乘用車市場再異彩紛呈、消費者可選擇的品牌與車型再多,也不至於把桑塔納擠到「月零售一輛」的絕境。

畢竟它的國民度擺在那、性價比擺在那,雖然配置跟不上前沿競爭,國內總該還有與它的定位相匹配的目標用戶。

回看桑塔納近幾年的銷售額你會發現,這場「桑塔納月售一輛」爭議背後的核心問題未必是完全沒人買。

也有可能是「想買也買不到」。

圖源車主指南

2020年時桑塔納全國銷售量還有175000萬,自2021年起,銷售額便呈現出波動大幅度下滑的趨勢。

21年時有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4S店,發現大部分門店均沒有桑塔納現車,東三環一家門店的工作人員直接說「現在全北京都幾乎沒有現貨」。

銷售稱如果預定桑塔納,運氣好的話兩個月能提車、運氣不好要等三個月。

當時上汽大眾向新京報記者給出的解釋是疫情影響了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

受晶片短缺影響,公司會根據市場需求優化排產計劃,優先保證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產品的產能,因此部分車型出現階段性停產。

簡而言之,晶片優先供應熱門車型,桑塔納的產量降低。

21年底,一份網傳的《上汽大眾揚州儀征工廠2022—2023年車型技術改造項目計劃書》再度讓桑塔納進入大眾視線。

這份網傳文件截圖顯示,儀征工廠內包括新桑塔納車型在內的五款車疑似將停產、產能歸零。

儘管後來上汽大眾回應稱桑塔納沒有停產。

但依舊在人們心頭留下了「失去桑塔納」的疑雲。

針對「上汽大眾為何可能減產停產桑塔納」,市面上有一種傳播挺廣泛的猜測:

受困於油耗雙積分的壓力,上汽大眾或許需要「斷臂求生」。

18年針對乘用車車企開始實行的雙積分政策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簡單而言就是通過一套計算方式給車企們定目標。

鼓勵大家提高汽車能效、降低油耗,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高能耗的燃油車越多,積分越難看;環保的新能源汽車越多,積分越好看。

倘若車企最終為負積分,則需要投入成本進行碳交易、向有富餘的企業購買積分以達標。

比如21年4月就曾有網傳消息,一汽-大眾可能要向特斯拉購買碳排放積分。

而2020年度,上汽大眾的負積分高達-689778,接近69萬。

新桑塔納公示的百公里油耗是5.6升。

依照上表的數據估算,對於上汽大眾而言每賣出一台新桑塔納就會虧0.4左右的積分。

那年桑塔納賣了17萬五千台,累計7萬多積分,僅這一款車型耗掉了上汽大眾當年燃油消耗的十分之一以上。

桑塔納雖然銷量不錯,但定價偏低、利潤有限。

根據《2020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公示,那年業內碳積分報價已經突破每分3000元。

每賣一輛五六萬、七八萬的桑塔納,除去車身製造成本、運輸成本、銷售端成本,上汽還得往裡貼買積分的錢。

理性上看,的確不是門好生意。

上汽大眾會面臨這樣的困局,其實也是因為大眾的「燃油車之王」形象太強勢。

儘管上汽早就推出了新能源車型,銷量逐漸增長可觀,可普通消費者想起大眾還是會本能聯想燃油車。

就像當初三四十年前國人買下第一台車時首選大眾桑塔納一樣。

如今消費者買新能源車,第一反應聯想到的品牌會是蔚來、比亞迪、特斯拉、理想等等,不會是大眾。

讓人存有一絲希望的是,或許隨著上汽大眾的內部產能調整、策略調整,困局會逐漸緩解,桑塔納的存在不再尷尬。

也說不準上汽大眾會不會對桑塔納重新布局,對它進行什麼革新,畢竟它的國民度無可取代。

比如順應大眾呼聲推出復古版桑塔納?又或是掀桌子推出什麼電車版桑塔納?沒人知道它未來的命運如何。

大家知道的只是,它在過去曾載著無數昂揚的人、走過一個盡皆過火的時代。

還沒看夠?點擊視頻,看開年爆劇《繁花》中的黃河路,在現實里到底有多富?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懷念桑塔納,

更多是懷念記憶與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59d30b0cba59ac6bb9d74b62c58df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