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今年是冷冬?
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冬至大如年,回憶一下以前,對於我們一些70後,都盼望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有肉吃,有新衣服穿,在前些年,按照農村的傳統說法,就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要早早的洗腳,然後一年才能趕上別人家的飯,如果洗腳晚了,那麼一年當中去到哪裡,都會沒有飯吃,就是老人說的趕不上趟。
編輯
冬至大如年,就是說在冬至節這一天的節氣,和春節一樣的重要或熱鬧,所以才用了冬至大如年這樣的說法,在冬季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祭祀的儀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冬至節這一天,人們都會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第一是能去除冬天的寒冷,讓人們預防感冒,第二就是餃子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生活美好幸福,所以在冬至節這一天,吃餃子的習俗一直流傳下來,在冬至節這一天,一定要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不管你是在家或者是在外面,都要吃上一碗熱氣騰騰幸福的餃子。
2023年的冬至是12月22號,太陽已經到達黃經270度,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黃金度,黃金面是以360度,太陽每走一天,就在黃金度上面走過了一度,這樣循環往復,到了360度以後,又從零度開始走起,在冬至節這一天,就是太陽走到了270度的黃經度,冬至過後的一天就是271度,時間就是這樣循環往復的。
2023年的冬至是12月22號到來,農曆的十一月初十,在冬至節這一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白天較短,夜晚較長」,過了冬至節以後,白天的時間會每天多一點,到了夏季節就是反過來是白天最長,晚上最短,時間就是這麼循環往復。
農村老人的說法,冬前冬後凍破石臼,連石臼都能凍破了,從一個側面就說明這個冬天真的很寒冷,但是反過來說,過了冬至以後,農村還有這樣的說法「冬至陽生」,氣溫會慢慢的上升,就是人們說的無極必反,所以在冬至節前後是最冷的時間段,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冬至節這一天也是數九寒天的開始第1天,到了九九的時候,就是春暖花開,燕子歸來,滿山一片綠色,一片春天的景象。
因為今年是閏2月,所以今年冬至到來的農曆是十一月初十,是在11月的上旬,就是農村老人說的,冬至是在頭,農村老人的說法就是「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我們來看一看,怎麼理解這些俗語呢?
編輯
一、冬至在頭,凍死老牛
按照農村的說法,早冬至就是冷空氣來的早,氣溫下降的厲害,雨雪天氣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村耕田的老牛沒有草料吃,出去都是滿滿的白雪,也找不到吃的草料,在這樣的情況下,天氣十分的寒冷,老牛都被凍死了。
當然這樣的說法有誇張的氣氛,但是從一個側面來說,凍死老牛,說明這個冬天極為寒冷,氣溫下降的十分厲害,人們在寒冷的冷得發抖當中度過冬天。
二、冬至在中,單衣過冬
這句話就是說,如果是冬至,在農曆的11月中旬,冬至來的遲一些,冷空氣來到的時間要晚一些,在這樣的年景裡面,冬天就會很溫暖,氣溫很高,人們穿著冬衣就可以過冬了。
當然我國地域廣闊,各地的氣候不一樣,在北方地區,這段時間基本晚上都是零度以下,不也不可能穿著單衣過冬,從這個情況你可以看出來就是農村屬於有一定的地域性,要結合當地的情況來看。
編輯
三、今年是60年一遇的冷冬嗎?
從近段時間的天氣情況來看,冬至是在十一月初十,全國各地大雪遍地,白茫茫的一片,因為雨雪天氣到來,冷空氣的到來,會拉拉低當地的氣溫,而且今年是冬至在月頭的年份,不管是南方地區或者是北方地區,都會非常的寒冷,是60年難遇的冷冬。
編輯
今年的冬天會很寒冷,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時要注意交通出行,交通安全。
你認為我分析的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