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經濟低迷時,兼并重組是一個重要方向

2024-06-04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張霖郁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琚 佳

軒轅之學巨浪4期學員的最後一次課程在福州收官。

「蒼煙巷陌青榕老,白露園林紫蔗甜。百貨隨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戶垂簾。」北宋詩人龍期昌當年受邀到福州傳道授業解惑時曾這樣形容福州。1000多年前的福州已是商業往來活躍、物阜民豐。

福州地鐵每天下午5點後免費,節假日全天免費,從這一點也能看出這座城市的富足以及人文關懷。

之所以收官在福州,因為這裡有福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福耀總部在福州的福清市。

對自上世紀70年代創業、穿越國內外幾個經濟周期如今78歲曹德旺先生的拜訪,有一點旅程之盡「朝聖」的味道。巨浪4期以及5期學員大部分都為創業者並正經歷汽車全行業內卷而艱難生存的時刻。

尋求前輩成功拓荒的智慧是此行的目的之一。

對巨浪4期的學生來說,這是最後一課;而對巨浪5期來說,是人生中第一堂巨浪課程。

曹德旺用自己當年去芬蘭談判一路經歷的挑戰以及自己如何應對來給學員們減壓並鼓勵,每一代企業家面臨的困境不同,但困境引發的內核相同,即企業如何活下去且如何持續活下去。

巨浪4期學員的最後一次課程是第七模塊的學習,即「宏觀經濟與企業領導力」,時間分為4月13日和4月14日兩天。

第一天宏觀經濟的課程由著名經濟學家、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授課。此次不是樊綱第一次來軒轅之學,兩年前他也曾來軒轅之學給學員講宏觀經濟。

這次樊綱的課程主題是《中國的經濟波動與長期增長》。「現在確實有很多爭論,學界的爭論,包括金融界、經濟界分析家們的爭論,中國現在的情況是一個周期性波動當中的一個低谷,還是一個長期衰退的開始?」樊綱在課程開始就提出了這一問題。他個人認為當下屬於周期性波動,並非長期衰退的開始,他也由此提及了日本二戰後至今天的經濟發展狀況。

基於全球供應鏈重構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樊綱鼓勵學員出海,去海外布局業務。他另外提及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尤其AI技術方面,他認為這一領域中國與領先國家有差距。

法國里昂商學院全球商業智能中心執行主任、組織創新與領導力中心副主任陳劍文給學員講解企業領導力,這也是她第三次來軒轅之學授課,主題是「領導力:組織的『破局』與『出海』」。

「我去年(2023年)上半年在矽谷、MIT等地方呆了一個多月,下半年在歐洲,差不多兩個月。我是有很深的感受,我們現在不光內卷,已經卷到國外了,把人家卷得也不行了。但這個卷我覺得已經卷出了新高度,卷出了能力。我的專業領域來講,卷出了很厲害的組織能力。」陳劍文說。

出海是這兩天課程的熱詞。幾乎每一位學員都在思考如何出海,還有一部分學員已布局了海外市場,比國內分享了出海經驗。大家的共識是,國內加速內卷的環境下,出海成了必經出路。

最後一天的學員分享上,優樂賽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相陽、上海凱密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泉、江蘇速家宅配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晨光就各自業務以及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享。

需要更長時間走出低谷

樊綱首先分析了中國宏觀經濟當前面臨的狀況,指出中國經濟當下雖處於一個低谷,但總體上還是比較平穩。他通過回看1978年至2021年的GDP增長數據,展示了中國經濟過去所經歷的周期性波動,其中他提及1994年和2006-2007年的兩次高峰,以及隨後的逐步下跌。

他強調,儘管存在政策合成謬誤,但宏觀經濟總體上是穩定的。同時,他也提到了通貨膨脹率持續低迷的問題,這表明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的主要問題。

「我們一直在分析中國為什麼需求不足。但2014年、2015年以後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斷了,基本歸結為供給側產能過剩,於是產能減少,減完了之後又有調整,當時大家一直把這個問題認為是供給側而不是需求側的問題。而現在持續的通貨緊縮,持續的經濟低迷問題就很明顯,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是需求不足,儲蓄率太高,消費太低。」樊綱說。

產業政策方面,樊綱特別提到了汽車產業的發展,包括新勢力的崛起和宏觀經濟對汽車產業的影響。他提到,儘管汽車產業面臨一些挑戰,但新勢力的崛起為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此外,他深入討論了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包括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這些問題對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國際形勢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尤其中美關係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了壓力。此外,全球供應鏈的重組也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這要求中國企業進行相應的調整。

他認為在經濟低迷時期,產業兼并重組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兼并重組可以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並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他還提到了中國城市化的潛力,認為城市化進程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這裡也包括對汽車行業有巨大的推動。

關於中國現在的情況是一個周期性波動中一個低谷,還是一個長期衰退的開始?樊綱在課程最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也是他近期堅持的觀點。他認為,目前處於周期性的波動中。

「出現周期性的一些波動很正常,市場經濟都沒有波動不正常,因為大家的預期沒有那麼符合經濟理論的狀態,一般是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凱恩斯解釋宏觀經濟波動的基本因素就是企業家的動物精神,企業家的預期不穩定,今天高興了拚命投資經濟就過熱,明天悲觀了,甚至說陰天下雨了心情不好就少投資,就導致了經濟的波動,很正常。我們還沒有經歷衰退呢?什麼叫衰退?就是負增長,我們無論如何現在還有4%、5%的增長。」樊綱說。

「我們怎麼應對它?通過這樣的低谷來解決我們經濟當中的很多問題,包括低谷時期可能以前你做不了的事現在可以做了,比如以前誰都不願意退出沒法進行兼并重組的一些事現在可以了,現在非逼著大家兼并重組諸如此類。所以放平心態面對現在的低谷,而且要做一個思想準備,不是過去這一年兩年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許需要更長時間的走出低谷。」

拉長時間線看問題

對當下中國經濟的現狀,剛從歐洲和北美回國的陳劍文說儘管當前宏觀經濟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企業特別是汽車行業的組織能力已經達到新的高度。她提到,中國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表現出色,更在國際市場上展現了強大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的體現,是企業組織能力的外在表現。

課程討論了業如何在成熟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也就是組織的第二增長點。

「這個時代,任何組織的成長不可能搞一條曲線。怎麼樣讓組織通過不斷的第二曲線的成長,能夠成就百年企業?你去看所有全球的百年企業,基本上要經過三代的領導層才能成功,甚至是五代。」

陳劍文引入了「VUCA」和「BANI」兩個概念來描述當前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VUCA代表動盪、不可預測、複雜和不確定,而BANI則強調了脆弱性、非線性、不可知和不可逆。她指出,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家需要具備強大的內心和戰略眼光。

亞洲市場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0時代的產品稀缺紅利,2.0時代的競爭加劇和市場細分,以及3.0時代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突破。她強調,在3.0時代,企業需要在組織能力上進行更多的投入和創新。作為企業家,先要對自己所處的市場時代足夠了解。

「當我們特別焦慮的時候,作為企業家,作為企業高管要練一個內力或者心力,這個心力是什麼呢?你的內核要穩定,要拉長時間線去看問題,任何一個問題當你拉長時間線去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不是一個大問題,當你拉長時間線看的時候,你就會找到新的機會點。所以為什麼我經常要拉長時間線給同學們看一看,不是局限於現在。」

通過汽車行業的案例分析,陳劍文展示了中國企業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她提到,即使是規模較小的企業,也可能在特定材料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她分享了企業出海的步驟和策略,強調了分階段實施和市場選擇的重要性。以比亞迪和蔚來汽車為例,分析了企業如何在海外市場進行布局和擴張。

課程的後半部分,陳劍文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和分析,探討了領導力的不同維度,包括個人自信、主動承責、社交網絡、人際交往、問題解決、靈活適應、系統性和個人願景等。他強調,領導者的內在驅動力和心智模式對於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

陳劍文強調組織以及領導力的韌性非常重要,在在經濟下行期,高韌性的企業能夠更好地反彈並超越同行。她通過研究和訪談發現,領導者的韌性是決定企業能否在困難時期成功的關鍵因素。

課程最後,學員們對企業應該在上升期變革還是在成熟期變革這一辯題進行激烈討論。一半的同學選擇在上升期,另一半同學選擇在成熟期。雙方站成兩隊,每人一分鐘陳述理由。每一位成員都陳述自己的理由。

走,出海去

4月14日下午,按慣例,是思享會。是一個學員內部分享環節,他們通常介紹自己的公司、行業觀察以及公司面臨的挑戰並同時尋求解決方案。

優樂賽成立已25年,是一家提供可循環包裝方案和共享租賃服務的提供商,簡單理解就是含包裝解決方案的供應鏈公司。優樂賽同時也生產自己的包裝容器。最大的客戶是汽車燈具製造商星宇股份。優樂賽在智能物流管理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

他們的業務目前在亞洲其他國家已有布局。在海內外已設有4個生產基地,最新的工廠在泰國羅永,因比亞迪、長安、廣汽等整車廠在當地設廠,優樂賽將作為配套供應商方便就近服務。

「出海其實是一個大課題,我們去年初開了戰略會研討會。之後多次專門去歐洲、美國、墨西哥考察了市場和拜訪未來運營的合作夥伴,也參觀了很多中國零部件工廠,因為我們有很多國內客戶在已經北美設廠。未來我們還是會往北美地區去發展,但歐洲傳統燃油車陣地現在還有更多業務的需求,我們也會持續開拓這方面的市場。因為傳統的紙箱包裝在海運當中會遇到很多諸如受潮、變形、破損等等問題。」優樂賽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相陽說。

第二位分享者是上海凱密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泉。孫建泉在巨浪4期中是一位老將,他的公司凱密科在2005年成立,主要從事線束保護膠帶、套管和用於內外飾、動力電池的密封減震產品。公司隨著主機廠以及一級供應商客戶出口,也擁有出口業務。

孫建泉說創業沒有那麼複雜,都是一些常識。做好行業和產品的選擇是關鍵。之後就是客戶。「選客戶時,是做2B大客戶,還是做價值客戶,因為有的客戶很大,但做下來沒給你帶來什麼價值。前兩天我在內部開會講,很多大客戶實際上給公司帶來的利潤還不如一些中部的客戶,中部的客戶比較清楚,他們討價還價的能力沒那麼強,所以相對來說給你的利潤價格比較好。如果你的產品是標準產品,又不要額外投什麼研發,投什麼製造,產線又是現成的,做中部客戶能帶來一些利潤。」

江蘇速家宅配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晨光是第三位分享者。王晨光曾在上海大學攻讀 MBA。是一名連續創業者,曾投資成立蘇州富泰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2017 年,投資成立江蘇速家宅配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致力於為頭部新能源車企在全國範圍內提供充電樁 / 站建設與運維服務。

王晨光主要有兩塊業務,一塊是新能源充電樁業務,另一塊是原有的物流供應鏈業務。新能源充電樁業務目前增速較快,而物流供應鏈業務變化非常大,隨著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再平衡,他們服務的外向型製造業面臨大量外遷的壓力,東南亞、甚至墨西哥都是一部分製造業遷移的目的地。對於物流供應鏈服務而言,出海迫在眉睫,也一個新的挑戰。

「我們的供應鏈服務業務中有大量國際海運等業務,因此美元交易的便利性以及匯率也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為了更加深入的融入全球供應鏈,我們正在通過ODI申請設立新加坡子公司作為國際海運的交易中心。」

「中國製造效率在全球遙遙領先,但是仍要需要面對貿易壁壘等挑戰。所以在中國,不管是本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有一個共識:就是都要重新審視並開展全球化布局,將我們的產業能力擴展到更加廣闊的全球市場中去,東南亞、墨西哥已經一片火熱。這一點我們的感受很深,幾乎是被人推著走的。」王晨光說。

對於當下中國企業來說,出海不只是共識問題,而是已經到了具體實施的階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05df7e8647edcecddd8ecb1820d8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