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社交平台上瘋傳一則消息,北京2025中考成績將取消小四科(生地史化),語文、數學、英語、物理、道德與法治、體育科目計入中考成績,其中道法可能開卷考。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教育界和社會廣泛關注,各個家長群都在火熱討論。京教君從本市部分學校了解到,這個消息據說有一定的可能性。
目前大家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官方政策的正式發布。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北京中考本次調整是一次中考「減負」,以考試減負推動學生減負,是對原有中考制度的改進和完善,進而撬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
網傳北京中考或將「變陣」新模式
據了解,北京中考考試方式自2018年起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
2018年以前: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五門文化課+體育,滿分580分。
2018年-2020年:採用五選三模式,必考科目語文、數學、英語,選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5選3,經過選科和折分後,加體育分數,滿分為580分。
2021年以後的中考:北京中考現行版本是一共考10科(藝術和勞技不計入總成績),計入中考總分的只有8科,其中語數英物體道法這6科是全部計入總分,初二末時生物&地理稱為小中考,等初三歷史&化學考完後,各選更高分的一科成績計入總分。
北京中考現行版本在地理和歷史中選一門高分的成績計入中考,在生物和化學中也選一門高分的成績計分,這樣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擁有多樣化的選擇,並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計入中考總成績。
但實際上,這種全科開考的模式讓一些孩子預感著有些累。於是,不少考生以「曲線救國」的方式避開中考,或者在小升初環節選擇直升,或者初二時選擇「1+3」項目。據了解,近幾年中考小四門實在是有點「卷」,尤其是最近兩年,考生們為了「卷」滿分,在這四科上面耗費了大量時間。還有的考生,初一、初二拚命學生物、地理,爭取小中考時拿滿分,這樣到初三的時候,就可以「放棄」歷史和化學,節約出時間學習其它五門中考課程。
毋庸置疑,任何優秀的教育教學、考試評價等改革方案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同樣,中考改革方案需要充分尊重學校、老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充分聽取一線老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各界人士的想法和意見,還需要在不斷的調研和實踐中總結經驗、優化完善。
眾所周知,中考改革工作涉及多方主體和諸多環節,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綜合性改革。業內人士分析,儘管新一輪中考改革方案需等待官方正式發布,但預計大的方向應是做減法,即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減少考試學科就是最直接的減負手段之一。
據了解,在「雙減」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教委一直在積極研究中考中招改革方案。還記得2021年北京市教委當時的相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示:北京市堅持問題導向,改革考試招生「指揮棒」,提高考試命題質量,減少中考科目和考試頻次,強化體育過程性考核,豐富中招錄取方式,淡化一考定終身,以考試減負推動全面減負,進而撬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
再結合近幾年北京中考命題方向、體育考核方式以及中招錄取方式的變化,業內人士分析,此次網傳北京2025中考將取消小四科的消息確實是有一定依據的。
據了解,2024年中考體育總成績50分,由過程性考核(八年級第一學期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10分及八年級第二學期的體育健康知識考核10分)20分、現場考試30分組成。此後,依據《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北京中考體育將以分年級過渡、逐步推開的方式,從2024年的50分逐步增至70分。
此外,中招錄取方式也在不斷豐富。比如,北京市在2022年在五所高中試點「登記入學」,符合條件的應屆初中生,無須通過中考分數,憑藉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即可獲得高中錄取。
網傳的中考改革方案,或將影響教育格局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指出,要全面深化新時代首都教育評價改革。堅持破立並舉、統籌兼顧,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頑瘴痼疾,構建首都特色鮮明的科學評價機制。其中,規劃還提出,穩妥推進中考改革,探索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完善和規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
在教育改革方面,北京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可以預見的是,現行中考制度的調整,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北京未來幾年的教育格局。
首先,來看網傳中考改革的具體內容。其中,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三門課程的分值和考試形式不變,夯實了這三科在初中作為基礎學科的地位;物理和道德與法治一理一文,響應了國家對於理工科和人文社會學科均衡發展的號召;生物、地理、歷史、化學這四科學習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考核方式改為以ABCD等級呈現,不計入中考總分,既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綜合素質,又直接達到了減負的目的。
其次,網傳中考改革的評價方式呈現出多元化,分為考試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三種方式。除了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外,還將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令中考評價更加全面。
此外,對於學校和老師來說,新中考模式的實施將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它要求教育者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教學管理上,學校需要提前規劃,確保學生能在新的中考制度下順利完成學業。同時,教育者也需要自我提升,適應新的教學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總的來說,如果網傳中考改革的信息為真,它不僅會影響到每一個參與中考的學生,也將影響到整個教育體系的運作。但無論怎樣,中考改革的推行都是為了培養更多具有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為鞏固「雙減」成果和北京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這幾個教育風向標,學生一定要知道
中考改革不僅會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深度的挑戰與機遇,也是對學生能力進行全新評估,還會對學生的學習規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據一些家長反饋,一旦中考科目減少,孩子的備考過程很有可能會輕鬆一些。當然,無論中考改與不改,肯定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那麼,究竟有沒有一些教育風向標,可以幫助孩子在未來以不變應萬變?
首先,未來死記硬背的孩子都會吃虧。從2023年北京中考試卷的特點不難看出,北京中考試卷秉承「評價即學習」的理念,倡導現場學習,最大程度地減少學生機械記憶的壓力,避免「超前」學習和盲目「刷題」。
其次,無論是否取消小四門,語數英三科作為剛需科目,承擔著拉開區分度的任務。所以,孩子在學習中一定要堅持學用結合,注重思維品質,在觀察與辨析、歸納與推斷以及批判與創新等方面不斷提升能力。
此外,如取消小四門,物理學科的重要性更為凸顯,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成為考試中的核心競爭力。在2023年北京中考試卷中,對於這方面的考查顯得非常突出。
總的來說,在「雙減」之下,初中階段要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學習時緊跟課本,關注基礎知識,關注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成果,鍛鍊整合能力,培養遷移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變化。
編輯|京教君
來源|綜合自京城教育圈、院長熬雞湯、好課堂、擇校北京等,京城教育圈進行整理和補充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中招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里,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