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網曝廈門大學新教務系統可舉報同學逃課

2023-05-08     瑜說還休

原標題: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網曝廈門大學新教務系統可舉報同學逃課

據媒體報道稱,5月7日,網傳廈門大學推出新的教務系統,其中可以舉報同學的簽到情況,引起了廣泛關注與爭議。

在網傳的截圖中,該系統可以顯示學生不在班級或代簽等情況。

對此,廈門大學回應稱:「合作方可能出了點岔子,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8日,廈門大學教務處工作人員回應稱,該系統為合作方自行所為,不是校方推出,當天已關停。「這是一個小程序,不是我們官方的教務系統。」

將責任推給合作方——估計合作方也不得不對此進行「合作」了,難道,校方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和責任?如果未得到客戶的要求或允許,合作方真有斗膽如此設計程序嗎?這,或許就只有廈門大學及合作方心知肚明了。

而如此利用大數據及信息程序進行「互相舉報的設計」,顯然要比傳統的提倡舉報更強大,也當然更可怕——事實上,這樣的舉報,不啻於是提倡告密了吧?

逃課本身,是學生個人所為,現在可以通過程序方便及時地進行舉報,如此漫延開來,就會讓本無任何關係、交集的同學們,成為互相仇視的敵人了——其最終達到的結果,就是告密想要的效果了。

互相舉報、互相揭發、互相告密——其中的很多內容,並非是有根有據進行的依法舉報,特別並不是針對權力的監督舉報,而只是老百姓之間的互相舉報。

這會造成人們的一句話,一個行為,別人看不慣時,都有可能被舉報;甚至一家人,因為觀點不同,都能互相舉報、相互告密——雖然如此混亂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但像廈門大學這樣設置小程序,讓學生互相舉報的做法,是不是讓人們又感覺到歷史在重演了呢?

對於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舉報、告密的做法,人民日報早在多年前就如此評論道:「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

人民日報的評論中稱:「至今,『告密揭發』思維還時常作祟。某高校期末題『選出你認為翹課最多的3名同學」,這不是在鼓勵學生相互揭發嗎?一個經常有人『打小報告』的班級,同學、師生間一定疏遠而戒備;告密成風的社會是人人自危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甚至毀掉社會道德基礎」。

這也不由令人想到不久前,時而發生的學生舉報老師事件——老師們在課堂上,只要表達出跟別人不太一樣的觀點,就有學生拍下來,發布到網絡上,引發一些網友要求懲治老師的輿論聲音,這些人顯然早已忘記「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堅決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之名言了。

一個消滅了不同觀點的社會,還會有真正的創新發展嗎?且這樣的舉報不斷發生,令老師們噤若寒蟬,只會從此照本宣科,成為一架復讀課本的機器了。

現在,這一鼓勵舉報之風,開始落到了學生頭上——則學生們再回頭看看,他們曾動不動就舉報老師的風氣時,會不會就有了別樣的感受與深思了呢?【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1f9750e45e6d8d03f00eebba1cd0b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