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些朋友聊天,我時常被問到,外企採購是做什麼的?買東西有什麼高難度,讓你們把採購做成一門學問?做外企採購需要什麼經驗和技能?採購是肥差,外企採購是不是高危人群?
和供應商聊天,他們時常會問,為什麼各個企業的採購套路各不相同,讓人無法捉摸?為什麼外企採購總是見首不見尾,給人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你們採購對於供應商如何評估?我們怎樣成為你們滿意的合作夥伴?
即使在企業內部的各部門眼裡,採購也是歷來不苟言笑,隨時保持著嚴謹、理性的處事態度,讓人敬畏三分。其實,作為外企採購,有很多職業共同的工作習慣和模式。今天我們就來剖析一下,外企採購的群體特徵。
1、因為採購是企業內流程驅動的部門,他們談話中出現最多的詞彙是流程、合規和系統。他們引用最多的文件是採購政策,那是一個企業採購行為的白皮書,是指導企業一切採購的最基本原則。
2、因為負責和把控著整個企業的採購活動,他們手中都有企業最重要和詳細的花費數據,花了多少錢,買了些什麼,找誰買的。而他們重點關注的,永遠是那些花費占比最大的成本中心、採購類別和供應商。
3、他們是甲方中的甲方,會跟蠻不講理的業務部門說「你花的不是你自己的錢,是公司和股東的錢,所以採購必須按照規矩來」;然而他們大多數時候是千萬次地跟業務部門講解正確的採購流程和方法,提最實用的建議,讓他們的採購能夠在合規的範疇內順利地進行。
4、他們是企業里唯一一個既懂流程又深入接觸業務運營的部門,從而讓他們能夠在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之間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往往能夠兼顧流程的嚴謹性和業務的靈活性,所以一般兩邊都能買帳。
5、他們主導著供應商的准入機制,卻把供應商評估的話語權交給業務部門。他們在供應商選擇並實施後就交鑰匙一樣把供應商交給業務部門去使用,但出了嚴重問題他們肯定是要去找供應商理論的第一責任人。
6、外企採購不是行商是坐商,大部分時間會坐在辦公室里統籌一切。聯繫潛在供應商,發RFP,組織召開招標會,向供應商發號施令,都是足不出戶而運籌帷幄的。一旦他們開始跑來跑去,那一定是有什麼重大項目要協調,或者出了什麼重大問題需要去現場解決。
7、他們掌握著對供應商生殺予奪的大權,但手裡卻沒有一分錢預算。所以一個外企中,掌握預算和錢的業務部門的腐敗機會反而會比採購大。
8、他們喜歡靠譜的、專業的、能解決問題、說到做到、給採購爭氣的供應商,因為所有對採購所選擇的供應商的投訴都是對採購的投訴。令他們最骨鯁在喉的是與賺取高額利潤的供應商合作,因為這顯示了採購的無能。他們最喜歡的供應商永遠是,能提供110%滿意的服務,而價格只是市場價格90%的供應商。
9、他們既懂得公司內部的實際需求,同時也懂得供應商的工作模式和思考習慣,往往能在業務部門和供應商之間起到很好的橋樑作用。他們的溝通方式是柔中帶剛的,經過他們加工和傳遞的溝通信息總是很清晰有條。因為他們充分懂得尊重供應商的必要,他們的溝通往往會給供應商一種很舒服和體貼的感覺。
10、殺價在很多人看來是採購的唯一職能,但採購從來不會認為不賺錢的供應商會把業務做好做長久。他們不會簡單粗暴地和供應商展開談判,而總是喜歡用一套採購工具,步步為營,逐漸深入,讓供應商最終含淚忍痛還要感恩戴德地同意他們想要的的結果。
11、他們有冷靜的頭腦,也有極強的懷疑意識。他們從來都是多角度傾聽,而不是只聽一面之辭;更多的時候,他們更願意相信寫下來的,而不是口頭說的。
12、他們有嚴謹的態度,說話尊重事實。因為習慣於挑戰別人,所以他們會非常注意為自己的論點找到背後的相應數據支撐。
13、他們所處的環境和他們的職業要求他們必須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對內了解業務運營模式,對外向供應商學習市場和產品知識,因此讓他們成為了通才。
你對採購怎麼看?歡迎大家踴躍留言,說出你眼中真實的採購。
作者:Foy Song有多年採購實踐經驗,經歷過國企、民企及外企各種體制的資深採購人,曾負責諾基亞、微軟亞太區市場營銷服務採購,現任英國培生集團大中華區採購總監,主管全品類間接採購。來源:採購訊息(ID: sourcing-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