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平台轉型已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15年前後p2p網貸平台的發力期,到現在還存在的正規平台所剩無幾,一方面是政策的引導,另一方面是不斷爆雷的平台,非法集資,坑蒙拐騙,有損社會團結人民安定,不得不整治。
經歷過風雨後可以看出來國家的監管引導方向,主要是兩個,一個是網絡小貸,一個是消費金融公司。那麼網絡小貸又成為P2P網貸平台的重要轉型方向之一。眾所周知,現在網貸貸款都是持證上崗的,對於沒有資質資質不夠的企業是非常非常的艱難,由此可見未來留在市場的一定是經過大家認可的有實力的企業。
沒有牌照的怎麼?通過操作收購控股等有資格的公司,曲線拿到網絡小貸牌照的一種方式。
持證上崗 P2P轉型網絡小貸
為什麼P2P平台要轉型到網貸小貸上面呢?
因為面臨的監管不同,面臨的註冊資本金,股權架構等不同。網絡小貸是一種創新型業務,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發放牌照,並報送監管部門批准。而消費金融公司由銀保監會監管。消費金融公司主要由銀行、產業主導,包括註冊資本金、股東實力、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比網絡小貸公司有非常高的要求。
網絡小額貸款更深受青睞
2016年---2018年上半年是整個網絡小貸公司的爆發年,不僅數量增加,更是多地出台鼓舞網絡小貸的相關文件,比如重慶,廣州,江蘇,江西,浙江,上海,山西等地,截止2019年1月份,全國範圍內共有網絡小貸牌照300張。
基本以覆蓋全國。且從設立網絡小貸公司股東來看,多為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申請設立,包括阿里、萬達、百度、騰訊等知名企業。
背靠大樹好乘涼,姿勢也要對
今年3.15晚會爆出的「714高炮」,使得整個金融貸款圈又蒙上一層面紗。有了牌照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雖不知前路何方,但網絡小貸也已進入強監管的時代。一般網絡小貸公司的准入條件是註冊資本達到3億元,而放貸的槓桿率是1-3倍,放貸額最終由註冊資本金決定。
紅孩兒金融了解到主要監管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點:註冊實繳資本金5億元,槓桿倍數3-5倍;借款人為自然人的,單筆投放上限為20萬或30萬元,尚未確定,借款人為企業的,單筆投放上限為100萬元;不允許線下放款;爭取兩年內接入央行徵信系統。
不管未來如何,P2P平台也好,網貸也罷,一步一個腳印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