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13日 · 「神探」狄仁傑在彭澤

2022-08-13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13日 · 「神探」狄仁傑在彭澤

692年8月,狄仁傑就任彭澤縣令。

地點:

彭澤縣

類別:

人物

狄仁傑像,清宮廷畫本 圖源:故宮博物院

唐長壽元年七月(692 年 8 月),狄仁傑被來俊臣所誣,由副相貶為彭澤令。適歲大旱,抗疏乞免民租,武后嘉之,特降制江州,蠲免民間本年租稅。

狄仁傑(630 年- 700 年),字懷英,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時期的宰相。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 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 年)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資料來源:九江市志、百度百科

無人不知狄仁傑。千百年來,上到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狄仁傑得到了各個階層眾口一詞的讚頌。人們稱他為大唐名相,唐朝 300 年歷史中,除了魏徵,也沒誰的正面評價能蓋過狄仁傑,其實,狄仁傑為相的時間並不長,稱之為名相併不合適。

近代,狄仁傑的名聲更加響亮,甚至遠播海內外。1940 年,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在日本的舊書攤上買到一本清代的《狄公案》,將其翻譯為英文,之後在這本公案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出版了 24 本《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說,其本質就是披上東方黃皮膚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因其帶有東方神秘主義元素,曾一度頗受歐美讀者的歡迎。於是狄仁傑同包拯、海瑞一起,成為公案小說中的「三公」。

各國出版的《狄公案》小說 圖源:中國國家歷史

解放後,公案小說因其維護封建統治、宣傳武俠和神鬼故事而被視為糟粕,受到打壓,在改革開放後才被解禁,這些公案小說的人物出現在新創作的藝術作品中。但直到 2000 年前,在小說和影視劇中,狄仁傑只是武則天的配角,扮演著機敏正直卻又單調無趣的良臣角色。

2004 年,由梁冠華主演的《神探狄仁傑》播出,之後在十年間連出多個續集,使狄仁傑超越包公、海公,受到更普遍歡迎。這是因為包公和海瑞的形象早已固定,已經相當單調無趣,而狄公的形象本就模糊,創作空間更大,換句話說就是可以瞎編。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 圖源:bilibili.com

2010 年以後,不僅狄仁傑的電視劇接連開拍,狄仁傑也多次走上了銀幕。華誼公司的狄仁傑系列,將這位「神探」進一步神話,飛天走壁之功都來了,妖魔鬼怪一起上,真有些公案小說的模樣。電影雖然越編越離譜,卻有一處筆者覺得比電視劇更接近史實,狄仁傑的現代「神探」之名,源於正史記載,他在 46 歲就任大理寺丞的時候,一年之內審理一萬七千人,無一人申訴。

一萬多人都沒一個喊冤的,這些人若是被釋放的也就罷了,難道被殺的也都喊青天大老爺我該死?閱讀歷史,起碼要帶有理性,一萬七千人感激涕零這種正史都記載的故事,你信不信?

《狄仁傑評傳》 杜文玉著

大理寺丞在唐代是從六品,狄仁傑又是剛提拔上來,應當是個精幹勤勉的模樣,劉德華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扮相更接近些,梁冠華演的《神探狄仁傑》,挺著啤酒肚,一副官老爺派頭,怎麼看都像是從包公形象上套出來的。其實誰都不知道像不像,一千多年前過去,他的形象本就不會清晰。說到狄仁傑在九江的故事,也是如此。

692 年,入相僅幾個月的狄仁傑受酷吏來俊臣誣告,以謀反罪下獄,幸得武則天放了他一馬,被貶為彭澤縣令,大約在當年 8 月到任。彼時的狄仁傑已經 62 歲了。

唐代的彭澤隸屬於江州,縣治在今彭澤縣黃嶺鄉,它的轄區包括現在的彭澤縣和湖口縣。由於湖口縣在五代十國時期才從彭澤縣分出來,因此湖口博物館裡也有紀念狄仁傑的展覽。狄仁傑到了彭澤,見當地大旱,民不聊生,就向朝廷上書,請求減免當地賦稅,疏云:

彭澤百姓,齊營水田。臣到縣已是七月,百姓囂囂,群然告歉,詢其所自,皆云:春夏以來,並無霖雨,救死不蘇,營田失時,不可改種。今總不收,將何活路,乞免民租。

武則天准其所奏。作為一個貶官,到任之後立即申請給本地免稅,一方面說明狄仁傑愛民如子,另一方面也說明武則天仍然對他很欣賞。史載,政敵多次請求誅殺狄仁傑,但都被武則天拒絕。狄仁傑在彭澤安穩地過了四年,696 年被武則天重新啟用,離開彭澤就任魏州刺史。

《新唐書》卷 115

狄仁傑在彭澤深得百姓愛戴,《新唐書》載,當地人在他離任時為他建了生祠,歲歲祭祀。

狄仁傑在彭澤這些年,還有什麼政績?有沒有斷過疑難案件?當然有,民間傳說多得是。如今彭澤的黃嶺鄉已被命名為「狄公小鎮」,有新建的狄公祠,宣揚狄公文化並成為了廉政建設的教育基地。那些精彩的狄公在彭澤的故事,可以再拍幾部電視劇。

唐代的潯陽彭澤,就是個偏遠落後的地方。正史中並沒有記載更多狄仁傑在彭澤的事跡。那些鄉村野老的故事,信不信您就隨意了。

年代隔得遠,歷史記載不多,各階層人都喜歡,又富於傳奇色彩,這樣的人物最適合發揮創造,不然哪有現代「神探」、武功高強的狄仁傑?筆者是不是也寫個《神探狄仁傑之廬山迷霧》,說不定也能給九江歷史文化添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元芳,你怎麼看?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fc8324ebb4106aff63044528af670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