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辭職開店,是條退路嗎?

2022-08-24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不辭職開店,是條退路嗎?

《我的解放日誌》

樓下熟悉的便利店,某一天突然不再開門; 過去經常光顧的書店、咖啡店、 KTV,不時傳來倒閉的消息;曾經熱鬧的商業街,也逐漸變得毫無生氣……

疫情讓實體行業岌岌可危,越來越多的實體店倒在了疫情之中。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21 年,全國各類市場主體累計註銷 1323.8 萬戶,較上年增加 29.7%,其中,個體工商戶 961.9 萬戶,同比增長 33.8%。

占據了一定城市空間的實體行業,曾積極參與到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之中,它確保勞動的尊嚴,肯定個體的價值,給幾代人帶來巨大的財富和創造力。

然而,近十年來,國民經濟脫實向虛。實體經濟遭受著虛擬經濟和疫情的雙重夾擊。

實體行業的魅力依然存在,在最艱難的時刻,仍然有人投身其中。

上一期,我們以網紅博主為切口,探究 以網紅為副業的年輕人 ,如何創造額外收入、緩解自身焦慮。

這一期,我們將目光對準幾位副業開店的年輕人,他們為何會選擇在這段特殊時期開店,開店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Jimmy

西安,咖啡店,待開業

合同簽完,貨款打過去,等待著設備和人員到位,忙活了一個月,Jimmy 的咖啡店終於即將開業。

在美國待了 4 年,如今 Jimmy 每次回國,都能感受到西安這座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

新的商圈建立起來,國際品牌不斷入駐,白領階層在擴大。他敏銳地感覺到,西北地區對於咖啡的需求日益增長,這是一片亟待挖掘的藍海。

今年本科畢業,他回到國內,恰逢父母的朋友有開咖啡店的需求,因為開在學校內,有師生作為穩定客流,又有房租、水電全免等優惠補貼。

「如果你有一點資本,能提前在西安咖啡行業落下腳,我覺得是個不壞的選擇。當然如果你想用它來賺快錢,倒不是一件很靠譜的事情。」在父母的支持下,Jimmy 決定嘗試著接手。

《咖啡王子一號店》

加盟還是自己開店,這是每一個決定進入餐飲行業的人,首要考慮的問題。

Jimmy 聯繫過市面上幾大主要咖啡品牌,Starbucks、Luckin、Costa……得到的答覆不是市場已經飽和,就是加盟費高昂,而西安本地的咖啡店又數量有限,大多沒有加盟或直營的意願。

偶然的機會,他聯繫到一位寧波做咖啡的朋友,對方可以提供品牌、咖啡豆烘焙工廠、設備、人員培訓,兩人一拍即合。

在籌備開店的過程中,Jimmy 從對咖啡一竅不通,到能了解各種咖啡的知識,各種咖啡機的品牌,用什麼豆子,用什麼鮮牛奶……「整個流程走下來是非常耗時耗力的,你如果不對咖啡一直充滿求知慾,很難堅持下來。」

Jimmy 希望在一年內能夠收回開店成本,但他也坦言,正因為他們的咖啡店處於特殊商圈,客源穩定,房租、水電全免,還有現成的設備、工廠,可以大大節省成本,所以他才敢這麼說。

「如果你開在一個房租很高的商場,那幾乎就沒法盈利。一旦碰上疫情,一封就是封一周,那就更活不下去了。」

Jimmy的咖啡店

下個月,咖啡店開業之後,他將回到美國繼續攻讀研究生。

對於自己未來將要從事什麼職業,Jimmy 仍然不確定。專業學的是化學工程,日後或許會回國研究自然科學的相關領域,但國內的學術研究環境不好,這幾乎已成無需證明的事實。Jimmy 有從事金融行業的想法。

父母的觀念和兒子不同。一直以來,他們背靠實體經濟,憑藉著時代紅利和自身打拚積攢下家業,他們經常教育兒子:「不搞虛擬經濟,只做實業,這種才是最穩定的,就算做不了很大,但是你不會一夜之間突然倒下。」

陳大五

杭州,古著書店,

開業兩個月

「我感覺現在也不是開書店的好時候了,你為什麼會想做這個?」兩個月前, 大五古著書店正式營業,一個朋友這樣問陳大五。

大五想,那什麼時候是好時候呢?

「大家都覺得 2021 年應該好了,結果並沒有。2022 年應該好了,好像也並沒有。我感覺看不到出口。而等待是有成本的,我的熱情和耐心可能會在等待過程中被消磨掉,所以不如先做起來,再想著怎麼把它做好。」

大五古著書店開業

大五曾是一名節目編導,做過兩檔綜藝節目,短暫地創業過兩年,失敗,欠了點錢,後來到杭州某培訓機構當影視編導老師,第二年做到中層。

在教學過程中,他能感受到學生的成長,得到他們及時的反饋和認可,這對他來說是有意義的。

後來機構被某集團收購,越來越按照正規企業化的方式經營,在招生、管理方面增加了很多績效考核要求。曾經藝術教學所帶來的成就感被一定程度地稀釋掉,陳大五開始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豐富自己。

正好當時他接觸到市集,認識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於是想著可以把自己這個興趣發展成職業,開一家實體店。

校長跟大五溝通過好幾次,了解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後,決定尊重他的意願,讓他把工作重心放在擅長的藝術教學上,回歸成為一名普通教師,每周只需上三、四天課,其他時間放在副業上。

大五古著書店觀影活動

當興趣落到一家實體店,壓力也變得清晰可見。

如果店面營收不好,那麼他每個月在主業上的收入就得全部投到店裡,用於房租和日常開銷。「如果這一年沒有把成本收回來,那第二年就很難做,手裡就沒錢了。」大五說。

前段時間,他經常在朋友圈裡看到同行閉店,或者搬到房租更便宜的地方,每次看到這種消息,他心裡都會咯噔一下。「你都不用問他們發生了什麼,說白了,就是因為大家手裡沒錢了,消費力沒以前那麼旺盛了。」

大五逐漸意識到,大部分人對他熱衷的事情並沒有那麼高的熱情,「我早期好像有點高估大家對於舊書、電影、古著的熱情,後面我要想具體的辦法,怎麼把我喜歡的、認可的文化,傳遞給大家。」

克拉拉

深圳,DIY 酒吧,開業兩年

「開店的想法一直都有,只是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準備好。」和很多有開店計劃的人一樣,克拉拉同樣困惑著。

不同的是,2020 年的一個電話推了她一把。

電話來自於自己第一份工作時認識的夥伴,對方說,他找到了一個還挺可愛的地方,要不要一起開一家還蠻可愛的店。知道了大概會有誰參與之後,克拉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我當時想,我現在 25 歲左右,就有這樣一個機會能跟著行業 OG 一起玩,那為什麼不去試試呢?為什麼還要等到自己 30 歲,完全準備好了,才去做這件事呢?」從打完這個電話到「DIY 酒吧」正式開業,僅僅過去兩個月時間。

主理人一共有七位,有人負責管理、運營,有人負責酒的代理,有人負責空間和平面設計,克拉拉則負責品牌和市場銷售……七位主理人各司其職,都有主業在身,但在主業之餘,拿出自己的資源和人力供養酒吧,儘量節省成本。

他們希望打造一家不受資本裹挾、不受網紅店影響的烏托邦酒吧,沒有使用常規的營銷手段,而靠顧客的口口相傳。他們也希望來到這的顧客,能放下手機,與人互動,享受當下的社交場域。

「我們最開始沒指望著它能掙大錢,只要活著就好。」但靠著反網紅、反市場的社區服務,「DIY」逐漸在深圳酒吧圈子裡打出名氣。

但疫情也實實在在地造成了影響。開業半年左右,深圳疫情反覆,他們原本計劃在二樓開設的餐吧,出於節約成本,保持酒吧正常運營的考慮,只能被迫砍掉。

深圳反覆的疫情極大地降低了大家出來玩的意願,「DIY」酒吧開在蛇口,周圍外國人比較多,在防疫政策越來越緊縮的情況下,很多外國人都離開了,這對整個行業都有打擊。

前段時間,因為經常被投訴擾民,他們搬了一次家,加上深圳颱風等因素的影響,酒吧客流量受到很大影響。

裝修新店

搞活動是一個能快速得到現金流的方式,但如今效果也有限。

「疫情好的時候,『DIY』的活動場場爆滿,甚至站不下腳,需要警察來現場維護秩序,但現在搞活動,整個場子不空,就已經很不錯了,很明顯地感覺到大家出門的熱情都在消減。」

雖然酒吧經營不如以往,但目前也能維持「收支平衡、偶爾小賺」的狀況。更重要的是,酒吧給克拉拉提供了某種意義上的情緒價值,就像她的一個庇護所,能讓她進去躲躲。「小小的一個『DIY』,卻像是我的一個大baby。」

克拉拉在「DIY」

戴錦華教授在一次答網友問時,曾說:「疫情之後的世界將不再是疫情之前的世界,這個疫情對我們的改變,對於世界的破壞性,很多已經是以不可逆的方式發生了。」

「如果疫情終結,我們重啟疫情之前的生活,我們以什麼意義去面對這場疫情的發生……我們怎麼去確保這種疫情不會二度發生,這種疫情所造成的現實的困窘、災難,那個絕望,不再次降臨我們。」這是她給我們留下的問題。

沒有誰能給出一個準確答案。

這幾個開店的年輕人,看似滑行在一條顛簸的軌道之上,卻或多或少都能從中得到一絲目標、安穩和意義感。

這是他們給自己寫下的一條解題公式。

(除標註外,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撰稿 - 趙皖西

編輯 - 殺手

- 今日話題 -

如果有機會,你想開一家什麼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ceb55f64094dd5c4e1a4bff7b70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