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書網會被法院內網替代嗎?於建嶸:有違民事和行政訴訟法

2023-12-18     瑜說還休

原標題:裁判文書網會被法院內網替代嗎?於建嶸:有違民事和行政訴訟法

12月17日,知名學者於建嶸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稱:

「有媒體要我評價最高人民法院在裁判文書網上公開的最新規定。我認為,如果此規定對開放的中國裁判文書網形成進一步的限制和封閉,有違現行法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公眾可以查閱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公開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供公眾查閱,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原來,最近有一份《關於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的通知》在網上流傳,通知中顯示,將擬於2024年1月上線運行「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其中規定應用範圍為「僅支持全國法院幹警在內部專網查詢檢索裁判文書」。

於是,就出現了像於建嶸這樣的不少法律人士的質疑:原有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是否會因此轉向呢?

而始於2013年上線的「中國裁判文書網」,是包括「審判流程公開平台」「執行信息公開平台」在內的三大司法公開平台之一。

在《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公布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了「除法律有特殊規定的以外,生效裁判文書將全部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予以公布」。

不過,有機構所做的不完全統計稱:從2013年裁判文書上線後,2020年為公開程度最高的年份,達到了81.48%,但到了2022年卻降至29.01%。

顯然,在建設法治社會的理念築就與提升過程中,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已將「公開公平公正」三大理念,視作法治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誌!——這其中的「裁判文書公開」,顯然在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明確法律規則、提升社會信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然,人們也確實在法治實踐中看到,可能與我們的司法人員綜合素質正在不斷提升有關,像有的法院案件文書上,竟出現了「安徽省會南京」這樣的缺乏常識之表述,還有像一些上網文書中,會出現一些文字語法錯誤等,這些都會因公開而被放大,讓司法人員和司法部門顯得極為尷尬。

同時,案件的公開,也確實會涉及一些個人信息保護、企業、社會及國家機構的保密問題,對於這些公開的案件大數據,有人擔心會被不懷好意的國家所利用,會不利於保護國家安全,或會有影響國家形象等負面因素產生。

不得不說,這些問題也應加以考慮和重視,不過,我們可以針對問題,有的放矢地予以解決,但是,如果就此「因噎廢食」,真的要讓「法院內網」完全代替了此前公開的裁判文書網,那顯然就有點得不償失了,甚至有網友認為:這是一種「法治的退步」!

誠如於建嶸所言:如果這一規定最終落地,則就有違反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之嫌——那麼,國家立法部門除非先行修改這兩大法律,否則,這一代替性的規定,不就有涉嫌違法的可能了嗎?

當「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的原則,已經成為法治時代的一大信條;「陽光法治」早已深入人心之下,則這樣的公開轉內網之規定,其實還是要非常慎重才行!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說過:「一個社會的潰敗,不是因為經濟上的衰退,而是因為人心的潰爛。最先一定始於對規則的漠視和傲慢!」——此言雖已過去了百餘年,但其所包含的深刻含意與警醒之聲,仍值得今人予以嚴肅深思!【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c1b1af5eae5ae59f9386a533e66ce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