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 「今天我看到了關於地球的一些知識,比如說地幔、地殼,還學習到了很多河流都是從青藏高原發源的……」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舉辦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
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位置。
活動現場,參觀者通過觀看實物陳列、自然資源場景展示、青藏高原視頻影像以及各種動植物礦物標本,近距離感受青藏高原的起源演變過程中的變化和奧秘。
「青藏高原以前是一片大海,大概六七千萬年前,青藏高原開始形成陸地,然後之後開始逐漸隆升。大概距今360萬年前,青藏高原開始急劇隆升,龍山的速度特別快,到現在為止,隆升的狀況還沒有停止,它的形成對整個全球的氣候,包括生態環境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北京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峰貴說。
據了解,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自然資源為主建設的省級行業博物館,也是首次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生物多樣性、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全要素融合展示的博物館,更是首例以「兩個統一行使」職責為主線構建的博物館,充分體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
「我們博物館展區共四層,包括序廳、地球科學廳、自然資源廳、人與自然廳、自然旅遊資源體驗廳、礦物晶體廳和風雨歷程廳。展廳圍繞『起源、溯源、資源、本源』的理念,將展覽核心涵蓋為科普萬物之始、探究高原奧秘、展示資源魅力、守護生態和諧四大方面,在打造神形兼備的展覽體驗的同時,也體現了我省融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成果,準確而深刻地詮釋出『大美青海,自然之窗』的獨特魅力。」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館長黃朝暉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