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
1900年8月14日,北京被八國聯軍攻陷,15日,慈禧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結果半路斷糧,到山西祁縣的時候,喬致庸不僅把貢獻自己的宅子給慈禧居住,各種好吃好喝伺候著,而且還借給慈禧20萬兩銀子作為路上的花銷,幫助慈禧繼續西逃。
慈禧回到北京之後便想到了喬致庸,張羅著要還錢,可喬致庸最後沒有要慈禧的錢,而是讓慈禧親手題了 「福種琅嬛」四個字,然後高掛在自家大門口,直到現在我們去山西喬家大院旅遊,還能看到慈禧題的這四個字。
喬致庸為啥願意借慈禧20萬兩銀子?而當慈禧還錢時,喬致庸為啥不要錢,只要慈禧題字?
慈禧西逃
慈禧出逃的原因
1898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效仿西方推行戊戌變法,得到列強同情和支持。但變法遭到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反對而宣布失敗。在變法失敗、光緒皇帝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後,列強積極協助康有為、梁啟超逃離中國。
由於變法即將失敗之時光緒曾寄希望於袁世凱,希望袁世凱可以協助自己發動兵變廢黜慈禧。因此在對戊戌變法的清算中,慈禧欲廢黜光緒另立新帝。
但慈禧的圖謀遭各國反對未能付諸行動,因此她對列強懷恨在心。加上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紛紛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範圍,令得清朝的實際統治區域越來越狹小,也增長了慈禧的仇外情緒。
慈禧西逃
此時義和團運動又在不斷興起並迅速蔓延到京津冀一帶,於是慈禧便打算利用義和團來打擊列強,一口氣向11國宣戰。
可惜烏合之眾終究打不過訓練有素的列強,8月14日北京失陷,15日凌晨慈禧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軍機大臣王文韶記錄了慈禧出逃時的情形:慈禧和光緒都換上了漢人的服裝。慈禧穿著藍夏布衫,梳起一個漢族老婦人的大髻,打扮成一個老村婦的模樣。光緒穿著黑色長衫,裹上黑布戰裙一條。
另外隨駕西逃的要員有端親王載漪、慶親王奕劻、肅親王善耆、那王那彥圖、溥俊、莊親王載勛、輔國公載瀾、載澤、溥興、溥倫、軍機大臣剛毅、刑部尚書趙舒翹、右都御史英年及內監李蓮英等幾人;隨行官兵以及神機營和虎槍營的八旗兵和練軍,和由馬玉昆指揮調度;隨行的後宮女眷有光緒皇帝的隆裕皇后和瑾妃,慶親王的兩個側福晉和三個女兒,桂公的夫人等,總共約千餘人。
喬致庸
喬家為什麼要借慈禧銀子?
由於是倉皇出逃,準備倉促,因此沒有攜帶多少盤纏和糧食,可她又過慣了奢靡生活,喜歡擺譜,喜歡鋪張浪費,結果就導致逃跑路上嚴重缺錢,最後沒辦法,以光緒的名義發諭旨要各地方官員籌錢。
「朕恭奉慈輿,暫行巡行太原,一切度支,均關緊要,所有部撥各省京餉及內務府經費,並年例應行解部各款,著全數改解行在,以應急需而子分撥,勿得玩忽。將此由五百里各喻令知之。」
1900年10月2日,慈禧一行抵達 祁縣,行宮就設在當時祁縣最著名的票號、喬家開設的「大德通」總號,慈禧受到了喬家的隆重接待,並且還從喬家手裡借走了20萬兩銀子作路上的花銷。
喬家後人
喬致庸之所以願意借出這筆錢,主要是以下原因:
第一:喬家本就喜好結交官府中人,清光緒以來歷任蒙、疆、陝、甘的封疆大吏,本省撫、道、縣幾乎都和喬家有著交往,盛京將軍趙爾巽、永濟縣令趙爾豐、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都是他們喬家的座上賓。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之時,所需銀錢都經過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恆」票號存取匯兌,有時候還經常透支。在左宗棠回京任軍機大臣的時候,路費也是喬家出的,左宗棠還為喬家題下了: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的對聯。
當北洋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艦隊時,喬致庸的大德通、大德恆票號便認捐銀10萬兩。後經票號掌柜與李鴻章幕僚斡旋,李鴻章為喬家大院題了副對聯: 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慈禧和光緒如今雖然落難,但看各地官員對二人的招待和奉承就知道二人還是一國之君,早晚還是要回去紫禁城做他們萬壽無疆權傾天下的老佛爺和皇上。
喬家平時本來就在結識官員,如今有結識皇上和老佛爺的機會,浪費了那不是可惜了。何況結交皇上和老佛爺,那傳出去名聲可就大了。
八國聯軍占領北京
第二:慈禧一路西逃,接待的好的、捐銀子的是又賜黃馬褂、又是賜字、又是賜頂戴花翎的,一個個升官發財。
慈禧在河北省宣化縣雞鳴山南的雞鳴驛賀家大院兩宮鑾駕住了一宿,就給賀家親筆寫下了「鴻禧接福」四個大字。
懷來縣知縣吳永因為辦事得利,得到了慈禧的賞賜,升官發財。
是日奉旨,直隸懷來縣知縣吳永,著以知府留於原省候補,先換頂戴。
二十九日,仍駐宣化。予(吳永)具折謝恩,蒙召見,皇太后諭曰:"汝忠心且有才幹,將來定當大用,望好為國家效力。"予叩頭謝。復諭:"爾以後如有所見,或有重大事宜,准爾專折具奏。"
慈禧路過代州廣武鎮時,在這裡受到了廣武鎮首富楊應魁的熱情款待。楊應魁能說會道,博得了慈禧的歡心和賞識,臨走時賞了一件 黃馬褂,還為楊家親書「 大夫第」三字。
喬家雖然是當地富戶,經營著全國最大的票號,又結交了大批的達官顯貴,聲名在外,但誰會介意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把老佛爺接待好了,封賞自然不成問題。
慈禧回京,排場搞得跟得勝而歸一樣
第三:20萬兩銀子不是小數目,普通人一輩子也掙不到,大點的商戶、地主拿20萬兩銀子出來得去掉半條命,但對於喬家來說,20萬兩銀子拿出來也是輕輕鬆鬆,對喬家的生意不會有什麼太大影響。
何況在慈禧開口後他們立刻將這些銀子奉上了,很明顯是事先就商議好了的,就算慈禧不開口借錢,這錢都是要借給慈禧的。
借出20萬兩,卻能一舉多得,這種划算的買賣在有長遠眼光的喬致庸來說自然要做。
福種琅嬛」
為什麼不要封賞不用還錢只要題字?
慈禧在回到北京之後,自然要對那些一路上幫助自己的官員、富戶進行封賞。在問到山西喬家的時候,喬家卻不要慈禧的封賞,而是要慈禧題4個字 「福種琅嬛」,這又是為什麼?
第一:拔高喬家的地位
讓慈禧題 「福種琅嬛」這四個字並非喬致庸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之後得到的。
喬致庸一直有一個目的,就是想「 匯通天下」,建立一個龐大的商業金融帝國,但即便結識諸多官員、有了諸多官員的幫助,想要達成匯通天下的目的還是會面臨很多困難,因為就算山西一地就有晉商八大家族,競爭相當激烈。
此外,古代士農工商四大階級商人的政治地位最低,就算結識大量達官顯貴,買了官職和貴族頭銜,也沒有什麼政治地位。乾隆多次南巡,出錢的冤大頭就是兩淮鹽商。
但有了慈禧所題的 「福種琅嬛」四個字,意義就不一樣了。琅嬛的意思就是喬家是天帝的藏書閣,是琅嬛福地,暗喻慈禧是這塊福地的主人,而喬家幫慈禧就是借仙人給自己種下福氣、福報的種子,生根發芽福蔭子孫。
這四個字既把慈禧捧得高高的,狠狠拍了慈禧的馬屁,也在暗中表明喬家跟慈禧和皇室是有關係的,這就在無形間拔高了喬家的地位。有了慈禧的背書,讓喬家在後續的經商過程中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喬家大院
第二:展現喬家的大度,再次討好慈禧。
慈禧出逃之後,北京被八國聯軍完全占領。
八國聯軍在北京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時一位目擊者寫道:「各國洋兵,俱以捕孥義和團,搜查槍械為名,在各街巷挨戶踹門而入,臥房密室,無處不至,翻箱倒櫃,無處不搜。凡銀錢鐘錶細軟值錢之物,劫擄一空,稍有攔阻,即被殘害。」
一個英國人說:「凡是士兵所需要的,都是一派出一隊一隊的士兵去搶劫中國人的財產而得來的。如果士兵需要一些東西,而中國人稍一遲疑的話,就免不了送命。」
八國聯軍搶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約6000萬兩白銀,還有大量書籍、文物等無價之寶,損失無法估量。
慈禧回京之後面臨的就是一個空殼子,清朝政府的財政異常緊張,如果喬致庸此時提出要賞賜珍寶或者錢財,就顯得喬家有敲詐勒索的嫌疑,顯得喬家目光短淺,20萬兩銀子所建立的良好形象毀於一旦。
不用還錢,更不要其他封賞,只要慈禧題字,對慈禧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大筆一揮的事情而已,就顯得喬家大度,也讓慈禧刮目相看,再次博得了慈禧的好感。
福種琅嬛
三:賜字比賜其他東西更有意義
除了顯得大度,實際上喬致庸還有另外一層考量。
如果要官位,那麼喬家有了官位之後反而束手束腳,無法在商業上大展拳腳,甚至有可能因為捲入朝廷的政治鬥爭最終慘澹收場,紅頂商人胡雪岩就是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當年的胡雪岩是個官居三品布政使銜的紅頂商人,曾大力協助左宗棠平定新疆。左宗棠贊曰: 「雪岩之功,實一時無兩。」
但胡雪岩很快就被捲入了左宗棠和李鴻章兩人的權力鬥爭當中去,成為李鴻章要扳倒左宗堂就必先扳倒的人,最終在李鴻章、盛宣懷與外國資本家的聯合攻擊下大敗,清廷更下旨查抄胡雪岩的所有產業,胡雪岩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要是賜黃馬褂,那也不是很好,黃馬褂可不是普通馬褂,平時必須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榮耀,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賜金銀珠寶,就如上面所說的那樣,在當時環境下並不合適。
賜字就不一樣了,可以找工匠刻在門頭上或製成匾額掛上去,告訴每一個路過的人這家得過太后恩賜,那叫一個風光。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
喬致庸借慈禧錢,又不需要還錢,只需要題字,這一手可以說相當高明。
後來慈禧下旨讓喬致庸的大德通和大德恆票號管理自己西逃期間的所有財稅;《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連本帶利約10億兩白銀,也是由大德通、大德恆等山西票號經手遞交到外國銀行的;事後更將漕運銀兩陸續存入「大德恆」票號。
喬家藉此機會賺取了超過20萬兩銀子的利潤,得到了快速發展,可以說都是喬致庸只要賜字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