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對自己,不再逃避,不再自欺欺人

2019-07-28     最後一米陽光

人生中,很多次想嘗試真正的放下一些東西,做一個內心自由洒脫的人。我以為要做到這一點很難,所以,一直沒有嘗試過。活到二十幾歲,很多東西是會影響到我們的,任何的改變也都變得不再純粹。意圖、目的、動機等等,這些詞不就是那些大人玩的概念嗎?和小孩子去談這些,顯然有點「對牛彈琴」。

所以,為什麼要改變,為什麼想改變,這是一定要搞懂的。這關乎我的未來,得失,利弊,權衡這些,作出選擇,總是會忍不住去想這些問題的。

是的,我感覺到生活很沉重,很累,尤其是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內心的壓力,不能做自己的苦楚,口是心非,欺騙和謊言,這些我著實糾結而不善於判斷和作出決定。我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而優柔寡斷,往深處想就是敏感而不堅定。敏感,和洞察、感知是分不開的,接收信息,感知到變化,如此往復,諸多影響,有些是負面的,有些是正面的,一旦處理不好,那就偏向於某一方了。我討厭這樣的自己。

可是,我們都知道,有些東西明明很討厭,卻又近乎本能的還是會這麼去做。我不認為這是認識不夠,或是吃的教訓不夠,不是都說「好了傷疤忘了疼」嗎?我就是這樣。

我不會去翻來覆去的去總結每一刻的感受,但是對於當下我卻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糾結,迷茫,害怕作出選擇,甚至寧願選擇逃避,也不願意去面對。

我想,我大概是在害怕什麼,害怕改變,害怕失去,害怕留有遺憾。就像人們常說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將此理解為遺憾。遺憾的事情終究是難免的,可最叫人難以接受的,無非是我本可以,更叫人覺得遺憾的是我想過,但最終我沒有去做。

敏感的人對於結果的患得患失相對是少的,因為於他們而言,每一刻都不算是結果。他們總是很容易想很多,往壞處想。至於已經明確的結果,顯然沒有太大的幻想空間,更多的是這個過程,自己是否真的努力,是否用盡全力,是否真誠相待。

興許,每一個敏感的人內心多少都有著某種期待吧。期待事情朝著更好的結局發展,期待奇蹟,期待驚喜和改變。但若是叫他們自己去做選擇,這就很難了。因為,看不見未來,看不見結果,而若要獲得結果,又必須經歷某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得經歷諸多的糾結和不確定,這種不安,叫人無法作出選擇。

這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導致的結果,而是近乎本能的從過往中尋求某些安全感。敏感的人內心是相對沒有安全感的。不確定的,未必抱有多大的期待,甚至往往是往最壞的結果去想,至於好的,人生哪有那麼多的事事盡如人意?這是過去告訴我們的教訓。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敏感,不安,糾結,優柔寡斷,患得患失。而我這樣的人,註定是很難真正的下定決心去面對內心的。甚至,很多時候,都在自欺欺人。

偽裝,隱藏,克制,這些更像是本能的一種反應。這有點像創傷後應激障礙,過往的受傷的經歷,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埋下了伏筆,時刻都有衝出來的危險。這也是我為什麼害怕改變,不想改變的原因。

在自己的舒適圈裡生活,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遭到傷害的。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又那麼的渴望著改變,希望變得更好,希望自己能夠更加強大,能夠勇敢的去面對,而不是選擇這樣的方式,繼續安穩的,平庸的,平凡的虛度著年華。

改變,是有風險的。改變,往往意味著未知,意味著重新開始,意味著接受、適應、甚至是傷痛。就像是減肥,需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需要堅持不懈,需要克服的不只是身體發出的信號,還有內心的掙扎。減肥很難嗎?減過肥的人就知道,興許剛開始只是心理暗示,到後面甚至身體也發出了信號,開始出現疲憊、焦慮、不安、抗拒。

當然,減肥我是沒有經歷過。整整三年,保持同一個體重,身材說不上多好,總體健康。但偶爾,我也會想著增肥,因為我看起來著實有些偏瘦。增肥的過程是痛苦的,尤其是對於一個常年喜歡吃素的人,看到肉就飽了,再吃就真的要吐了。那種抗拒感,以及內心的渴望,讓我感覺到疲憊,甚至偶爾我會懷疑是不是自己身體壞了。我想,這和減肥是一樣的,渴望的,和現實的,總是會有衝突。

興許,初看這些例子,也不過是節制的問題。但往深處想,不難發現,這就是一個「舒適圈」,身體和心理都已經默認了某種生活方式,習慣了,再去改變,就意味著否定過去,否定自己的感知,甚至是和自己的對抗。更何況,還有各種情緒在添油加醋。所以,改變所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

面對內心,當然我也不確定,就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所以導致我的焦慮,導致不安。但是,不改變,就真的舒適了嗎?雖然是「舒適圈」,可「舒適圈」代表的不過是習慣和重複。這樣的「舒適圈」,不過是意味著認可,意味著適應,可這並不意味著呆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真的「舒適」。

同樣的,厭倦,疲憊,甚至渴望作出改變,這些也是「舒適圈」所帶來的。我會覺得累,也正是因為從某一刻起,我開始渴望改變了,從某一刻起,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要求。我不想重複著過日子,不想這樣繼續疲憊下去。

要知道,一旦認定某件事情是對的,或者說一旦去想某些事情,某些事情就必然會影響到我們。輿論、謠言,不就是因為某些堅信,某些想得太多的原因嗎?想得多,自然就無法得出結論,可我們又是那樣的渴望著某些結果,於是,就出現了自己給出的結果,出現了輿論。這些,從心理層面來說,不過是為了應對內心的不安罷了。

但是,我最終還是想踏出這一步,不管結局好壞,甚至哪怕結局是我無法承受的,我也願意。面對自己,我不想再自欺欺人。

口是心非,最終傷害的未必就是別人,那些考慮得太多,也未必就真的能夠如願。同樣是面對未知,同樣是有風險。既然這樣,我為什麼不勇敢的做自己呢?

做自己很難嗎?以前,我總是覺得這些很難,不過是過去告訴我,不過是當我遇到熱愛的事情的時候,得到的回應並不能如願,不過是過去受的傷害讓我開始學會了謹慎。可這些,從另一個角度說,身體不過是載體,它包裹著內心,守護著內心,更像是傀儡。我不想做傀儡,不想讓自己的身體,一步步的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勇敢的面對自己,會怎樣?說真的,我很期待,所以,我願意去嘗試!所以,我選擇勇敢面對自己,不再逃避,不再自欺欺人!

我來過,我為自己活過,該來的總會來的。最起碼,這是我,這是我所熱愛和喜歡的自己。


謝丹儒

2019年7月於廈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OGwQWwB8g2yegNDrmub.html



私人手札·仁

2022-05-23



私人手札·境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