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觀」俄羅斯的心臟——莫斯科

2019-07-25     後宮地圖三千

莫斯科位於歐洲內陸、俄羅斯平原中部、奧卡河的支流莫斯科河河畔,是俄羅斯的首都,也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白石城」、「百花城市」之稱。城市人口約850萬,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莫斯科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天寒冷而漫長,絕對最低氣溫曾低於-40℃,但夏天相當舒服,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不超過18℃。

概況

莫斯科是俄羅斯人口最多的城市,有近900萬,也是俄羅斯最大的經濟與交通中心,各種交通方式齊全,其中以鐵路為主,莫斯科周圍的鐵路線像蜘蛛網一般稠密,它們以莫斯科為中心,像烏賊的爪子樣伸向四面八方。

在莫斯科的交通方式中,最有名的是地鐵。莫斯科地鐵舉世聞名,無論是建設規模還是內部裝修都堪稱世界第一,特別是那些站台,幾乎能令見者人人永誌不忘。莫斯科地鐵共有120個站台,每個站台都有自己的特色。進入莫斯科地鐵站台大廳,宛如置身於一座座藝術殿堂。每個都經由建築師和藝術家們精心設計,鋪以大理石的牆面和地面,飾以精美的浮雕和枝形吊燈,富麗堂皇、氣派非凡。例如1938年開放的馬雅可夫斯基車站,地面鋪以貴重的白色大理石,中間鑲有紅色大理石,猶如一條紅色地毯。採用輕巧列拱的柱墩,獨特的照明燈具更為車站增添了光彩。

莫斯科的城市布局很有特徵,歸結起來有兩個:一是時間特徵,二是向心特徵。所謂時間特徵即指莫斯科的主要建築是按時間來分布的,同一時代的建築物大體分布在一塊。二是這些根據時間來分布的建築是以許多同心圓的形式從裡到外分布的,越在圓心的就越古老,越往外就越新。其中同心圓的圓心部分是克里姆林宮,它是莫斯科也是俄羅斯的第一名勝,甚至可以說是俄羅斯民族的象徵。

莫斯科還是俄羅斯的教育與科研中心,它首屈一指的大學是莫斯科大學,全名莫斯科羅蒙諾素夫大學,由偉大的俄羅斯學者羅蒙諾素夫創建於1755年,原址在克里姆林宮附近,後來又在麻雀山上建立了規模巨大的新校園。麻雀山在蘇聯時代叫列寧山,因歷史上山頭麻雀多而得名,麻雀山上最著名的建築是莫斯科大學主樓,高30多層,有3萬多個房間,它是蘇聯1947年始建的八大哥德式建築之一,樓高240米,顯得格外雄偉,成為莫斯科一景莫斯科大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之一,許多世界知名人士以及俄羅斯政界、科學界的要人都畢業於此,例如萊蒙托夫、契訶夫屠格涅夫、別林斯基、戈巴契夫,等等。學校有教授、講師及各類研究人員近萬名,有一百多位科學院院士,有學生2萬多人,其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約5000名,其中許多是外國留學生,包括不少中國學生。莫大另一個特別的好處是女生比男生多,校園裡滿眼是秀外慧中的俄羅斯美女。

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實際上不是一個景點,而是克里姆林宮三角形城牆內所有景點的大組合,包括約20座塔樓、聖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伊凡大帝鐘樓、大克里姆林宮、兵器庫、大會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辦公大廈、無名戰士墓、列寧墓,等等,無一不是值得逛的好地方。

克里姆林宮始建於12世紀中葉,到14世紀中葉,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下令建了一圈白石頭圍牆。15世紀末,一群義大利建築師應伊凡三世之邀來到莫斯科,為克里姆林宮築起了雉堞狀的紅色磚牆和20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紅牆的三邊。17世紀時它又添建了鐘樓,十月革命後又在救世主塔、尼古拉塔、特羅伊茨克塔、鮑羅維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樓頂上各裝了用大小不一的寶石、水晶、瑪瑙等做成的五角星,紅光閃閃,晝夜遙遙可見。

克里姆林宮牆內,林木蔥鬱,花草繁茂,教堂聳峙,殿宇軒昂,政府大廈拔地而起,各種博物館穿插其間,寓景色之美麗、文化之高雅與政治之莊嚴於一體。居於最中央的是大教堂廣場,它周圍聳立著三座雄偉的大教堂,分別是聖母升天大教堂、聖母領報大教堂、天使長大教堂。

最為巍峨壯觀的是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15世紀後期,是各教堂中最古老的一座,在它簡單而優美的線條和雅致的拱形結構上罩著五個金色圓頂,從14世紀到18世紀東正教的大牧首都安葬於此,這裡還是沙皇舉行加冕大典的地方。

稍晚於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是聖母領報大教堂,它位於聖母升天大教堂對面。初建於15世紀,16世紀時被燒毀,不久又重建。大教堂造型十分美觀,有著金色的屋脊和圓頂,它的禮拜堂內供奉著俄羅斯最偉大的聖像畫家狄奧凡和魯勃廖夫的聖像。它還是皇族子孫的洗禮與結婚之地。

天使大教堂也初建於15世紀,重建於16世紀初,是彼得大帝以前歷代莫斯科大公和俄國沙皇的墓地。

在聖母升天大教堂旁邊還聳立著壯麗的伊凡大帝鐘樓,它呈八面稜柱形,高達80多米,是克里姆林宮最高的建築。它從第三層往上逐漸變小,它的八個面的每一側面都有拱形窗戶,窗口掛著鍾,所以鐘樓共有21座大鐘及30多座小鍾。鐘樓前放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口鐘,據說最早的鐘王重18噸,毀於一場火災。後來用它剩下的碎片加上新原料重鑄了重達130多噸的新鐘王,18世紀初的一次火災再度使它成為犧牲品,俄國人不死心,不久又再鑄了一座更加碩大的鐘王,重200餘噸,高超過4米,鐘體環飾以精緻浮雕,並刻有文字,號稱世界第一大鐘。但它鑄成後敲第一下時就出現裂痕,成為啞鍾。兩年後火災再次光顧鐘王,造成鐘體大塊缺損,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這個缺了一塊的、從未被敲響過的世界鐘王。

離鐘王不遠還有一個大鐵傢伙——一尊長超過5米、重達40噸的真正的大炮。與鐘王相比,無論是年齡,還是體重,它都是小弟弟,不過作為一尊大炮,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長達30多米的巴黎大炮,我不知道還有更大的炮呢。

在克里姆林宮西南部是大克里姆林宮,它有長長的、淡黃色的正面,能從上面的窗子裡俯瞰莫斯科河。它建於19世紀,是沙皇家的住宅,因此裝飾十分豪華又不乏雅致,能顯示出居者的文化素養。克里姆林宮東牆有一扇門,從門裡出來就是紅場。

紅場

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廣場之一,它緊依克里姆林宮宮牆,是莫斯科的中央廣場,面積7萬多平方米,地面很獨特地全部用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莊嚴。

紅場原名「托爾格」,意思是「集市」。17世紀中葉起開始稱「紅場」,在俄語中「紅場」意為「美麗的廣場」。17世紀以來,這裡既是聽科的商業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讀重要詔書和沙皇搞大型活動的場十月革命後,紅場成為蘇聯慶祝重要節日的地方,是國家舉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主要地點。

紅場周圍有不少著名的建築物:北有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南有瓦西里·布拉仁教堂,西有列寧墓,東有百貨公司大樓,其中教堂和列寧墓都是不能不看的。

俄羅斯最美的建築

瓦西里·布拉仁教堂有好多名字,例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代禱教堂、蒙福者聖瓦西里大教堂、聖瓦西里大教堂,等等。這名字的來源也怪,有人說瓦西里是一個住在這一帶的一個無家可歸的乞丐,有的說他是一個安葬在這裡的瘋修士,反正都說是一個普通人,這俄羅斯最美麗的教堂竟然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也是教堂命名史上一大怪事了!

這是一座異常宏偉又極為獨特的建築,也是當我們看紅場的圖片時最先注目的建築,因為你的目光不能不被它獨特的形象所吸引:呈建築群式樣的大教堂中間是一座帶尖頂的高塔,四周比它矮得多的是那些極為獨特的洋蔥頭狀的螺殼塔,給人以一種無法言說的美感主塔高4層,周圍的螺殼塔高3層,各層的窗戶有三角形、半圓形長方形、桃形,種種形狀,式樣各異。最有意思的是塔頂上那些大螺,這個像螺殼又像洋蔥的圓頂極為獨特,美得有點令人不可思議,它們上面那些螺旋狀的花紋有的綠白帶狀相間,有的黃綠帶狀相間,有的黃綠網狀相間,有的綠紅塊狀相間,有的綠黃塊狀相間,有的藍白紅條狀相間,真是干變萬化,令人眼花繚亂。

如果只講外表的美麗,世界上沒有哪座教堂有這座教堂那麼美呢而且一眼可以看出來,它們並非典型的歐式建築,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據說,教堂建成後,俄國歷史上以兇殘聞名的伊凡雷帝問設計師「你還能建成比這更美的教堂嗎?」建築師答:「可以。」於是伊凡雷帝便令人挖去了他的雙眼。

列寧墓

紅場西側中央有列寧墓。它是一座紅色花崗岩建築,列寧自1924年逝世後一直長眠於此,列寧的遺體就安臥在水晶棺內,墓定期對外開放,供遊客參觀。一年到頭,來這裡的人總是絡繹不絕,然而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已停止為護理列寧遺體撥款,從前的列寧墓實驗室也改名為生物結構研究中心。現在該中心完全是自願對遺體進行護理。甚至有許多俄羅斯人要求將列寧遺體從墓中移走,但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對,因此至今還擺在那裡。

列寧墓上層有觀禮台,從蘇聯直到現在,每當重要儀式,例如國慶閱兵式,蘇聯和俄羅斯的領導人們就是站在這裡觀禮。

列寧墓後面,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還是蘇聯國家最高級的公墓,共有12塊墓碑,上面刻著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名字,史達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等,史達林的遺體最初也在列寧墓,後來被赫魯雪夫下令移走了。

沿著克里姆林宮牆往前走,牆壁上還安放有朱可夫元帥,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高爾基,全世界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等其他蘇聯名人的骨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NLJMGwB8g2yegNDw7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