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個悲傷的年份。年初,上帝帶走了科比,老爸們忙著安慰兒子;年底,上帝又帶走了馬拉多納,兒子們又忙著安慰老爸。失去了馬拉多納,阿根廷宣布給予其國葬待遇,並全國哀悼三天。可能有不少外國人會不理解,為什麼一個足球運動員,會成為民族英雄?這不得不提到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位於大西洋南端,距離阿根廷500公里,距離英國13000公里。但距離的遠近,決定了不了它的歸屬,自1600年荷蘭人威爾德發現它之後,它的主人就不停地輪換。
僅從1764年到1833年這70年的時間裡,它的所有權就在法、英、西、英、美、阿、英等國中頻繁切換,直到1833年才穩定下來:英國人用武力趕走了阿根廷人,取得了馬島的實際控制權。此後的150年時間裡,阿根廷多次宣稱自己擁有馬島的主權,但這種宣稱只停留在嘴上,至多也只有幾次不痛不癢的碰瓷。
1981年12月,阿根廷第7次碰瓷行動(派部隊裝扮成收廢品的登上南喬治亞群島上升國旗)時,英國終於翻臉了,畢竟人的忍耐都是有限的。第二年馬島戰爭爆發了,27000名英軍搭乘100艘艦船,攜帶140架飛機,運渡重洋,氣勢洶洶得殺來了。
有人說是加爾鐵里為了轉嫁矛盾,也有人說他是誤判了形勢,但不管怎樣,戰爭還是降臨了。直到此時他才發現,風光不再的老牌帝國主義仍然不是自己惹得起的。漂洋過海歁上門來的英國人最終取得了勝利,阿軍共死傷2200人,被俘11000餘人,被擊落69架飛機,在全世介面前丟了里子和面子。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西班牙世界盃足球賽上,阿根廷隊表現不佳,提前打道回府了。球場和戰場雙輸,通貨膨脹高達620%,GDP下跌12.3%,這一年對阿根廷來說是極其黑暗的。而馬拉多納則更加憋屈,就是因為他在比賽中踢人被罰下場,間接導致了阿根廷隊與冠軍無緣。
這股火一憋就是4年,直到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懷。此時的馬拉多納已經是球場上掌控全局的人物了。何謂掌控全局?據說他一個人就能贏得一場比賽。
在四分之一決賽中,阿根廷隊與英格蘭隊狹路相逢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足球比賽,這是球場上的「馬島戰爭」,馬拉多納要在球場上為阿根廷找回失去的尊嚴。
上半場,由於雙方門將的出色發揮,誰也沒能攻破對方的大門,但到了下半場,足球史上「世紀最佳進球」誕生了。馬拉多納接到隊友傳球後,在10.8秒內衝刺了54.8米,一連晃過對方5個人,破門得分。
一連過了5個人,連對手都忍不住要為他鼓掌!
這回答多少有些悲壯,足球能贏回尊嚴,但卻贏不回失去的國土。但弱國有選擇嗎?沒有!就如同中國被人稱作「東亞病夫」的年代,一個打敗外國大力士的霍元甲就能成為民族英雄一樣。足球場上的勝利,將阿根廷人又凝聚起來。如果沒有馬島戰爭,球王就只是球王,成不了民族英雄。
想到這裡,我不禁暗自慶幸:還好今天的中國夠強,不需要靠足球英雄來挽回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