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在華容道揭開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真相:你當年殺錯了

2023-08-29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在華容道揭開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真相:你當年殺錯了

在建安五年前的三國群雄中,實力最強的不是曹操而是袁紹,陶謙舊部,先輔佐劉備後歸屬曹操的陳登陳元龍曾對袁紹有過評價:「虎踞冀、青、幽、並諸郡,帶甲百萬,文官武將極多。」

孔融那番話也並不完全是嚇唬曹操:「袁紹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臣也。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其餘高覽、張郃、淳于瓊等俱世之名將。」

易中天先生品三國的時候對比袁曹兩家實力:「袁紹獲得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的土地,雄居北方;曹操的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州、豫州、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的大部分地區,與袁紹形成了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當時,袁紹的實力遠遠勝過曹操。」

袁紹有百萬大軍可能是浮誇,但幾十萬軍隊還是有的,《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寫得很清楚:「紹既並四州之地,眾數十萬……簡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出攻許。」

曹操的兵力有多少,荀彧鼓勵曹操堅持到底的時候也說得明白:「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袁紹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最後還是敗給了曹操,孔融列出的「袁紹五名將」,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張郃高覽臨陣倒戈,淳于瓊被曹操割了鼻子,「河北無大將,袁紹吐血亡」。

袁紹在官渡一敗塗地的關鍵節點有三個:顏良文丑被誅,烏巢糧草被燒,張郃高覽叛逃。

如果以《三國演義》為依據,那麼官渡之戰的第一個轉折點就出現在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下——關羽白馬坡斬顏良,延津口誅文丑,極大地影響了袁軍士氣,連《三國志》也承認這兩人被殺對袁紹打擊很大:「良、丑皆紹名將也,再戰,悉禽(擒,古文活捉和斬殺都可以用這個字),紹軍大震。」

既然是以《三國演義》為依據,咱們今天就可以好好聊聊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的細節中隱藏的奧秘了:直到八年後的建安十三年,曹操才道出顏良文丑被殺的真相,如果單憑武功對決,關羽想斬顏良誅文丑,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在《三國演義》里,顏良文丑的武功僅次於呂布,這一點趙雲應該十分清楚,在磐河之戰中,曾與呂布單挑數回合而沒死的公孫瓚,被文丑十回合擊敗,趙雲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也沒分出勝負。

劉備關羽張飛馳援公孫瓚,跟顏良文丑也曾混戰一場並相持一個多月,因為誰也奈何不了誰,董卓派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前來勸架,雙方借坡下驢各自收兵。

磐河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2年),顏良文丑被斬於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八年過去了,顏良文丑和關羽都已經成了沙場宿將,作戰經驗應該極為豐富,按理說顏良不應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在磐河之戰中顏良文丑都是見過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的,所以我們可以肯定,顏良之問,肯定不是問「來將何人」。

細心地讀者可能還注意到這樣兩個細節:關羽「倒提青龍刀」,沒有挺起或舉起,明顯不像作戰狀態,所以顏良才會「措手不及」。

顏良就這麼憋憋屈屈地丟了腦袋,文丑輸得也挺冤。

文丑「身長八尺,面如獬豸」,也是壯漢一條,用大斧的徐晃被他攆得腳底冒煙,遇到手使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的關羽,戰不三合掉頭就跑,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隋唐英雄系列小說中層出不窮的「默契仗」:兩軍陣前,一方詐敗,一方窮追,到了無人之處,下馬密談,程咬金和羅成就這樣氣過尉遲敬德,可憐的黑鐵匠還以為程咬金真有本事打贏羅成呢。

熟讀《三國演義》的讀者諸君都知道,關羽在曹營之中,以張遼為摯友,以徐晃為大兄,三人的武功有些差距也不是很大,連關羽也曾親口告訴張飛:張遼的武功不在你我之下。

張遼徐晃都打不過顏良文丑,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嚇得許褚等將不敢做聲,文丑擊敗徐晃,好像也沒太費力氣。

這樣比較之下,我們就會發現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太過輕鬆,好像曹營這兩位頂級大將都不太想跟關羽死戰,壬午本《三國演義》在關羽斬顏良後有四首贊詩,其中第四首是這樣的:「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刺顏良。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

束手而亡的「英雄」肯定不是關羽,那就只能是顏良了,於是最大的問題就出現了:顏良臨出發前,劉備究竟跟他說了什麼,能讓顏良放鬆警惕?

這個問題,曹操肯定也想過,我們看京劇《華容道》,有的版本中曹操有這樣一個唱段:「斬顏良誅文丑本相我也知道:那時節你把二將錯殺了,大刀一舉人頭掉,盔纓裡邊有書信,你刀尖挑起用目觀瞧。」

曹操此唱,在《三國演義》中還真能找到出處,關羽當時的表現確實不合常理:「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

顏良作為萬軍主將,身邊護衛無數,關羽頂盔摜甲跳下戰馬,戰鬥力肯定要打七折,而且關羽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殺,關羽不提著首級回去,曹操也不會抹殺他的功勞,又何必冒這麼大風險去割首級?

這些疑點串起來,我們就可以還原一下在顏良與劉備、關羽之間發生了什麼。

劉備在顏良出征前,十分懇切地表示:我那個二弟關雲長你也認識,請將軍替我捎一封書信給他,他看了信之後,肯定會跟您一起回來!

熟悉三國史料和小說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袁紹出鄴城二百里迎接劉備,曹操俘虜關羽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都是要做給天下人看的,燕昭王千金買馬骨而群賢畢至,劉備和關羽是真正的千里馬,袁紹和曹操隆重接待,自然也是盡人皆知——如果曹操和袁紹不在對方營中派臥底,戰前也不派偵察兵窺探,以至於連對方將帥何人都不知道,那他們就不配叫做一代梟雄了。

曹操打敗袁紹後,在繳獲的文件中,查出了很多曹營重量級人物寫給袁紹的密信,曹操的柜子里有多少袁紹部下寫來的密信,袁紹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不管怎麼說,曹操擒獲關羽、劉備投奔袁紹,在當時都是可以引起轟動的大事件,保密是不可能的。

於是這裡面就有了兩個問題:如果顏良真是劉備的傳話人,那麼關羽知不知道劉備就在袁紹軍中?如果源於知道劉備就在袁紹軍中,自己斬顏良誅文丑,會不會將劉備置於死地?

這兩個問題,實在是太難以回答了,咱們還是換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那就是連《三國演義》都說顏良被殺是措手不及,那麼顏良嚴陣以待的話,關羽多少回合能將其斬殺?

關羽能不能一刀斬顏良,徐晃應該是十分清楚的:二十回合擊敗徐晃,許褚做不到,典韋也做不到,關羽好像也做不到,但是許褚、典韋、關羽做不到的事情,顏良做到了,關羽要想斬顏良,沒有一百回合,好像也不行吧?

顏良文丑在建安五年被殺,關羽於建安十三年在華容道攔住了曹操,磐河之戰到官渡之戰是八年,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又一個八年過去了,通過這兩個八年發生的事情,讀者諸君想必會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在您看來,如果顏良早有防備、文丑沒苦戰半日,關羽想斬殺他們,需要打多少回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9102de4a80dee77fa898d45eba0ed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