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江蘇阜寧縣的火葬場內發生了一件怪事,在火化一名七旬老漢的時候,工作人員發現火化爐內出現了些許異樣。
伴隨著火光,一張張紙鈔開始在爐內漂浮、飛舞,經過仔細的觀察,可以確定這並不是冥幣而是真鈔。
負責火化的師傅立即關閉了火化爐,經過確認後,證實老漢的壽衣內確實有很多百元大鈔。
隨後火葬場的領導迅速聯繫老漢的家屬,他的兩個兒子紛紛表示,自己對此毫不知情。
原來老漢身上的百元大鈔是他自己放的,而且有足足21萬元。
那麼這位老漢在生前和兒子關係如何?為什麼沒有將這筆不菲的遺產留給他們?
命運坎坷,獨自撫養兒子
這位老漢姓陶,是江蘇省阜寧縣三灶鎮人,年少時家境貧寒,身為長子的陶老漢,為了分擔父母的壓力,早早地便輟了學。
隨後到縣裡打工賺錢,供弟弟妹妹讀書,善良的他從不抱怨命運的不公,看弟弟妹妹可以讀書,成績一天比一天好,他打心眼兒里的高興。
懂事的弟弟妹妹幾次都提出也想輟學打工,但都遭到了哥哥的訓斥。
那時的陶老漢經常說:「現在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們,等你們長大了有出息了,我就為自己活一次,現在你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別的什麼都不要想」。
伴隨著時間的流逝,陶老漢會幹的活越來越多,木工、瓦工還有工地的很多工作他都能駕輕就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萬能工」。
因此他獲得的報酬也比之前豐厚了許多,但陶老漢卻依舊十分節儉,尤其對自己格外苛刻,他不捨得吃白面饅頭,不捨得給自己買新衣服。
相較於對自己的吝嗇,陶老漢對家人卻十分慷慨,他經常給弟弟妹妹買新衣服,給他們買大白兔奶糖吃。
以至於陶老漢的弟弟妹妹在那個困苦的時代,竟然沒有穿過帶補丁的衣服。
讓陶老漢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弟妹妹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完成學業的他們很快便找到了體面的工作,陶老漢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擔終於可以卸下來了。
弟弟結婚時,他拿出了自己大部分的積蓄,目的皆是希望弟弟的婚禮可以更體面一些。
婚禮結束後,陶老漢的母親拉著他的手說到:「老大,這些年你辛苦了,是時候為自己考慮考慮了!」
彼時的陶老漢已經快三十歲了,沒錢又沒有體面的工作,他自覺無法找到合適的人共度一生。
幸運的是並不是所有女孩都嫌貧愛富,陶老漢的妻子正是一個看重內在的人。
陶老漢與妻子結識時,他正在工地上班,沒有社會地位和存款的陶老漢自認為配不上妻子,遲遲不敢對其展開追求。
但陶老漢的妻子卻十分貼心,她明確告訴陶老漢:「我並不在乎你有沒有存款,只要我們一起踏踏實實的工作,一定不會比別人過得差」。
妻子的幾句話讓陶老漢十分感到,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給妻子更好的生活。
婚後的二人和諧相處、相敬如賓,陶老漢為了兌現自己的誓言,每天早出晚歸,在他的努力之下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在此期間妻子還為陶老漢生了兩個大胖兒子,兒子的降生讓陶老漢十分欣喜,這讓他覺得自己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幸的是陶老漢的妻子在生第二個孩子之後,身體便每況愈下,她自知命不久矣經常叮囑陶老漢,如果她離開人世,一定要好好照顧兩個兒子。
眼看生活越來越好,妻子的身體卻越來越差,陶老漢十分心疼妻子,更感嘆於她的命苦。
每每聽到她的「臨終囑咐」,都不禁眼眶泛紅,木訥的陶老漢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只能連連答應,一定會好好照顧兩個兒子。
沒過多久,陶老漢的妻子便撒手人寰,留下了陶老漢和兩個年幼的兒子,妻子離世後,陶老漢悲痛欲絕。
他明白讓妻子瞑目的唯一做法就是將兒子好好撫養長大,他每天既要工作賺錢,還要照顧兒子。
生活的重擔讓他疲憊不堪,但每每想到妻子的囑託,他就又好似充電一般。
陶老漢年紀輕輕就成為了鰥夫,很多人勸他再找一個人,一是多一個枕邊人聊聊貼心話,二是多一個人幫他照顧孩子。
但陶老漢卻因擔心後母對兩個孩子不好,而終身沒有續弦。
善良的陶老漢覺得孩子從小便失去了母親,於是想方設法地給予他們更多的愛,這對於父親來說似乎無可厚非。
對兩個孩子的所有要求無條件滿足,讓他們人性當中的陰暗面,在父親的一次次妥協中悄悄滋長。
據陶老漢的鄰居回憶,陶老漢十分溺愛兩個兒子,他們上小學時中午回家吃飯,陶老漢利用工地的休息時間,火急火燎的趕回家給兩個孩子做飯。
但孩子們卻嫌棄飯菜不可口,執意要出去下館子,看到孩子們哭鬧不止,陶老漢只好妥協。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兩個兒子逐漸認為,父親給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慢慢的他們成為了不懂得給予,只會索取的孩子。
步入老年,無人贍養
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孩子漸漸長大。根據當地的習俗,成年後的子女可以與父母分家,一般可以分得房屋或者田地。
於是兩個兒子先後提出了分財產,陶老漢欣然同意,他一直以來都想給予孩子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物質條件。
在分家的過程中,陶老漢選擇了凈身出戶,他將所有房屋和田地都留給了兩個兒子,自己則選擇到縣裡另謀出路。
而兩個兒子沾沾自喜於自己獲得的財產,根本不關心父親將何去何從,陶老漢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走將再也回不去家了。
剛到縣城的陶老漢,還能找到一些工作維持生計,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沒有人再願意僱傭他,只好以拾荒為生。
每日都背著一個大袋子,路過垃圾桶時便在其中尋找一些飲料瓶或者廢紙箱,慢慢地他成為了城市中的邊緣人群。
沒有人關心他是誰,沒有人在意他的生死,每天的拾荒生活,讓他患上了腰病,弓著背的樣子讓陶老漢看起來更加蒼老。
很難想像這個辛苦了一輩子的人,到了晚年竟生活得如此淒涼,更出乎鄰里意料的是,這個撿破爛的老漢,竟然還有兩個兒子。
有一次陶老漢像往常一樣在外拾荒,期間碰見了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老人帶著自己的孫子在散步,陶老漢向其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他自己多麼想也有兒孫繞膝,子女承歡養志,但這樣的天倫之樂似乎離自己很遠。
正當他沉寂在自己的想像中時,那位老人和自己的孫子說:「看那個人,以後不好好學習,就要像他一樣撿垃圾」。
這句話無疑刺痛了陶老漢的自尊心,他何嘗不想好好學習,他這一生不可謂不努力,換來的卻是如此淒涼的晚年,不由得悲從中來。
轉念一想,兒子們雖然平時從不聯繫自己,但從沒說過不贍養自己。
如今年紀大了,為什麼不和兒子商量商量和他們一起住呢?想到這裡,陶老漢的心情瞬間好了一些。
陶老漢萌生了想要投靠兒子的想法,還有另一個願意,不久之前陶老漢來到一個別墅區拾荒,他心想著有錢人的垃圾中,說不定可以賣錢的東西會更多。
那時正值6月,天氣已經逐漸炎熱,就在陶老漢「工作」的過程當中,他突然眼前一黑,隨後便失去了知覺。
不知過了多久,陶老漢漸漸恢復了意識,醒來時天已經暗了下來,確認時間後,他才知道自己整整昏迷了5個小時。
這裡是別墅區,往來的人極為稀少,所以他沒有被發現。他突然意識到,如果有一天自己死了,無論是在出租屋還是室外,也許臭了都不會有人知道。
他自覺苦命一生,不想那麼沒有尊嚴地死去,於是他決定回家。
陶老漢先是來到大兒子家中,大兒子顯然對父親的出現十分意外,他早已忘記自己還有個爸爸,態度也十分冷淡。
聽到父親提出想要和自己一起住,反應異常激烈地說道:「我天天忙得要命,哪有時間照顧你,孩子也慢慢長大了,家裡就這麼一點點地方,你還是去找老二吧」,
聽到大兒子這麼說,陶老漢卻什麼也沒說,落寞地走出了兒子家的大門。
隨後陶老漢來到了二兒子家,見到父親後二兒子和兒媳婦都表現得極為熱情,他們忙前忙後地招呼陶老漢,這讓陶老漢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
當他們聽到父親想與自己一起居住後瞬間變了臉,不斷地找理由,說父親回來住,家裡有女眷,上個廁所都不方便,期間陶老漢的兒媳不停的給丈夫使眼色。
到此陶老漢明白,兩個兒子都不願意收留自己,他不明白對方總是在說不方便、房子小,但在兒子小的時候,一個屋子住了四個人,依舊其樂融融。
如今房子大了卻沒有一個瘦弱老人的棲身之所,陶老漢知道自己的兒子就是別人口中的白眼狼。
在縣城拾荒的這段時間,他省吃儉用,連肉都不捨得吃,一連幾個月瘦的形如枯槁,但他都不捨得讓自己歇一歇,手中的錢經常用來貼補兒子。
而如今兩個兒子覺得陶老漢失去了利用價值,積蓄和資產也都給了他們,便把父親當成皮球,你踢給我,我再踢回給你。
一生要強的陶老漢為兒子的不孝悲傷不已,他最終決定誰也不依靠,一個人養老。
21萬遺產隨屍體一同火化
回到縣城的陶老漢身體情況每況愈下,除了病痛他還面臨著心病的折磨。
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他不僅無人照料,還即將落得個身首異處。
每每想到這裡,陶老漢的心猶如刀絞一般疼痛。
2015年的臘月,陶老漢的大兒子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稱自己是陶老漢的房東,並告知陶老漢已經去世,通知他來為其料理後事。
大兒子得知父親去世後,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悲痛,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趕緊通知弟弟,畢竟自己不能在後事的種種費用上吃虧。
接到哥哥的電話後,弟弟表現得極為不耐煩,還表示不想去,但架不住哥哥的再三催促,二兒子也只好前往縣城。
直到兩個兒子出現在父親的出租屋內,鄰里們才願意相信這個穿著破爛、風餐露宿的老人,居然真的有子女。
面對周遭人的議論紛紛,兩個兒子自覺十分丟臉,他們看了一眼床上的父親,發現他已經穿上了壽衣。
他們趕緊聯繫了火葬場,希望給父親儘快火化,他們甚至不願意幫父親擦拭身體,整理儀容。
隨後陶老漢的遺體被運往了火葬場,便有了我們故事開頭的那一幕。兩個兒子在得知父親的身上有現金後,立馬回到了父親的出租屋。
他們一改早上的冷淡,如今卻變得極為「熱情」,翻箱倒櫃卻沒有找到任何值錢的東西。
最後二兒子找到了一個存摺,從中得知父親竟然有21萬的存款。
原來陶老漢一生兢兢業業,除了之前給兒子的存款和房屋,他還留了一些錢,加之晚年拾荒所得,他一共存下21萬元。
他本想著哪個兒子願意收留自己就把這筆錢給誰,令他沒想到的是兒子不孝,都不願意照料晚年的自己,於是他便將這件事隱瞞了下來。
而這21萬足夠陶老漢找一個養老院居住,或是聘請一個護工,但他思前想後還是覺得把錢留給兒子們。
陶老漢去世的前幾天,他身體十分不適,自知來日無多,於是他去銀行把所有積蓄都取了出來,並給自己購買了壽衣。
陶老漢去世的前一天心痛難忍,他自覺大限降至換上了壽衣,將所有現金全部包裹在了壽衣當中。
陶老漢心想以當地的習俗,兒子發現自己死後,會幫自己擦拭身體,整理儀容,到時自然會發現這筆遺產。
令陶老漢沒想到的是,兒子竟然將這一步驟省略,直接進行了火化。
兩個兒子在得知真相後自然懊悔不已,他們沒有因父親的良苦用心而後悔沒有好好盡孝。
而是後悔沒有仔細檢查父親的遺體,讓他們損失了這筆數量可觀的遺產。
《孝經》中有一句話:「人之行莫大於孝」意思是人間一切善行,以孝道最為重要。
而陶老漢的兩個兒子不贍養老人的行為不僅觸及了法律,還讓他們枉為人子。
古人說父慈子孝,但陶老漢的善良卻沒能換來兩個孩子的晚年盡孝。
在那個十幾平米的出租屋內,堆放著很多廢品,屋內卻格外乾淨整潔,家中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讓人唏噓不已的是陶老漢唯一一件新衣服便是那件壽衣。
在等待死亡來臨的那一天,不知道陶老漢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也許死亡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陶老漢的一生都在為愛的人付出,他也應該歇一歇了。
而21萬現金被全部燒掉,也被眾多網友稱之為「現世報」。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孩子出生後,兩個兒子能夠回想起當年那個深愛他們的父親。
那個頭髮花白、後背佝僂,直到死去之前還時刻牽掛著他們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