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加油能充電,曾經被嫌棄的增程式,現在卻越來越火?

2023-04-26     SUV大咖

遙想十幾年前的海內外車展,自主品牌往往因為缺乏研發和技術經驗,旗下的產品只能以低端的形象,作為綠葉去襯托合資或進口品牌的魅力。今年的2023上海車展,自主品牌開始憑藉新能源汽車大放異彩,甚至引來了眾多海外觀眾的集體圍觀,認真品鑑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亮點和設計創意。

如果認真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在2023上海車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湧現了一個較大的分支,那就是增程式動力技術。這個曾經被質疑「脫了褲子放屁」的技術,開始得到了越來越多車企的青睞,上至百萬豪車,下至入門家用車都逐漸開始使用。

上海車展有哪些新車使用了增程式動力?

仰望U8。作為上海車展最重磅的車型之一,仰望U8的展台摩肩接踵。這款在自主品牌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車型,售價達到了109.8萬,並且目前的訂單據說已經突破了1萬台。

對於仰望U8的動力,也是很多消費者好奇的地方,目前可以確認的是仰望U8的動力包含增程動力模式,由一款四缸發動機和左右雙電機、電機控制器以及發電機等組成,最高可輸出超過1100匹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最快僅為3.6s,輪端扭矩更是高達17000+ N·m,澎湃的動能使得仰望U8具備超強的越野能力。

猛士917。在全球汽車市場由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的關鍵賽點,猛士汽車科技公司也推出了重磅SUV——猛士917。

作為猛士科技首款豪華電動越野車,機甲科幻的外觀,高昂的售價和硬派的越野技術都是十分亮眼的產品力。在動力方面,猛士917基於MORA猛士滑板越野平台打造,可支持純電、增程兩種動力模式,增程版則採用三電機配合1.5T增程器的組合,綜合馬力超過800匹,綜合續航超過800公里,因此越野能力也是不可小覷。

深藍S7。除了硬派越野SUV之外,家用車領域也有不少增程式動力的SUV推出,而深藍S7便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款。作為深藍品牌獨立之後,也是長安EPA1平台的首款SUV,深藍S7也引來了眾多消費的關注,新車最大的亮點是將提供增程式混動、純電動以及氫電版本供消費者選擇,豐富的動力總成無疑是深藍品牌的實力展示。

領克08:在本屆上海車展,領克正式發布了領克08,這也是時隔已久領克品牌推出的全新車型,新車定位於中型SUV。領克08基於CMA Evo架構所打造,在上海車展上發布了EM-P超級增程電動方案。這是基於Lynk E-Motive領克智能電混技術平台進階而來,以電驅動為主的新能源解決方案,可滿足用戶全場景、全工況的用車需求。EM-P超級增程電動方案支持三電機四驅,包含一個全新的獨立後驅電機,還支持超大平板電池布局。

除了以上這些新車之外,在上海車展上採用增程式動力的車型還有很多,包括理想全系、深藍SL03、問界M7、問界M5、哪吒S、零跑C11等。作為一個曾經不被看好的動力分支,如今被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廣泛應用,並且消費者似乎並不排斥增程式動力,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增程式動力發展歷程大起底

其實,增程式技術誕生的時間非常久遠。早在1900年,大名鼎鼎的保時捷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腦洞大開地通過內燃機發電,給電動車充電而發明了增程式動力,奈何由於續航太短、缺乏實用性無疾而終。

在定義上,增程式電動汽車是指一種在純電動模式下可以達到其所有的動力性能,而當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無法滿足續航里程要求時,打開車載輔助供電裝置為動力系統提供電能,以延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且該車載輔助供電裝置與驅動系統沒有傳動軸(帶)等傳動連接。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增程式就是在純電車型的技術上,增加了一個發動機,它不參與動力的直接輸出,而是作為發電裝置,為電池與電機輸入能量,維持車輛的更長續航能力。這樣的技術隨著內燃機效率的不斷提高,增程式就逐步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近十年由於節能減排的大趨勢,電動車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增程式動力又被重新發掘。此前很多車企均嘗試過增程式動力,通用在2012年研發了一款雪佛蘭Volt增程版汽車,寶馬在2013年推出了i3增程版,均以市場反饋不理想而告終,真正把增程式動力推向廣大消費者的,卻是理想品牌。

目前已經停產的理想ONE,採用了1.2T三缸發動機作為增程器,有著百公里油耗8L左右的表現,綜合續航超過了1000公里。在享受到綠牌政策的同時,還有不錯的空間表現、智能化體驗和豪華內飾,使得理想ONE上市之後便熱銷,累計銷量突破了20萬台,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爆款SUV!

理想ONE的成功,對於新能源行業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此後越來越多的增程式動力新能源汽車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作為一種比較簡單的技術,增程式動力能夠有效地控制研發周期、生產成本,在以效率為先的新能源時代占據著明顯的優勢,並且能帶來更強的續航、更平順的駕乘和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簡單的技術不意味著落後的技術,更不意味著不受歡迎的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消費者更看重的是實際體驗。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應該允許多樣化的發展,應該將選擇權交給市場。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消費者樂於去選擇增程式動力汽車。

增程式動力未來會成為主流嗎?

雖然增程式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已經習以為常,包括比亞迪、長安、吉利等傳統車企也在積極地適應增程式動力,產品優勢也在消費者心中有著不錯的口碑表現,但是增程式動力本質上更像是一種過渡技術,和油電混動、插電混動之間的區別,只是存在動力形式上,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中並非是長久之計。

一旦短時間內汽車電池原材料實現突破性的技術發展,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得到大幅度進步,那麼增程式動力的優勢則會進一步削弱,且增程式動力並非完美,當汽車面臨更加複雜的工況時,例如空調、娛樂系統、急加速、上坡等疊加在一起時,動力系統必須具備充足的動力儲備,因此會使得車輛的油耗居高不下,車內的靜謐性也會受到影響。同時由於發動機的增加,還需要像燃油車一樣進行保養工作,導致用車成本的增加。

此外,增程式動力的新能源汽車,還將面臨不斷萎縮的牌照優勢,目前北京新能源汽車只有純電能享受牌照。上海也在前段時間不再為插電混動和增程式動力汽車發放新能源牌照,如果消費者依然選購插電式或者增程式汽車,那麼他們將與燃油車一起參與牌照競拍,而低的可怕的中標率,和高得離譜的牌照費用,無疑將這兩類車型拒之門外。

增程式動力的新能源汽車,依然需要加註燃油來提供動力,這與節能減排的大趨勢,其實存在邏輯上的矛盾。如果未來增程式動力被各大城市所拋棄,那麼其銷量自然會大幅度降低,消費者的選擇傾向也會發生顯著的變化。所以,增程式動力更像是過渡的技術,在短時間內會遍地開花,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純電汽車毫無疑問才是主流。

大咖總結

增程式動力伴隨著巨大的爭議中發展,車企大面積地推廣自然有其道理,背後肯定做過很多市場調研、技術升級、宣傳推廣,不過產品和銷量才是衡量技術路線是否正確的關鍵。從目前的大趨勢來看,增程式動力作為分支有著不錯的潛力。當然在未來如果受到掣肘,很多車企依然可以推廣純電,多一條走路總會穩妥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7ffeabbeaa2b1f2a508618c7932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