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啥時能普及?優勢雖明顯,但廣泛使用還需五至十年

2023-11-24     傑夫視點

原標題:Micro LED啥時能普及?優勢雖明顯,但廣泛使用還需五至十年

下一代顯示技術必然是Micro LED的天下,這一點誰都無法否認,儘管Mini LED和OLED現在把控著中高端顯示設備市場,但Micro LED在技術和顯示上的優勢的確太大,只要在成本和技術成熟之後,替代目前的LCD和OLED只是時間問題。但關鍵之處就在於,Micro LED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普及,讓每個用戶都能用得起?

儘管三星目前已經在全球市場上推出了Micro LED的4K電視,LG、海信等廠商也有Micro LED的商用機型,但這些產品的價格的確太高,不是普通人能夠買得起的。而從最新的調查報告來看,情況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預期未來三年內Micro LED 有望實現「有意義的產量」,而真正普及則要等到五至十年,屆時消費者才能廣泛用上Micro LED的產品。

根據調查報告來看,Micro LED螢幕銷量在2029年達到15億美元,而在2030年達到22億美元,但其中近90%來自可穿戴設備和AR/VR/MR等微型顯示器,解析度也不高,市場上的影響力也不足;而其餘Micro LED面板則用於電視以及商用機型應用。如果Micro LED能滲透至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電市場,那麼預期2030年營收將超過120億美元。

要與OLED競爭並成為替代品,Micro LED 必須在性能、功能和成本具明顯優勢,包括更高的亮度、色深、穩定性、模組化顯示等。MicroLED 成功可能取決於顛覆性架構,如Si-CMOS微型驅動器,有望實現畫素內嵌式記憶體或整合感測器等先進功能,並顯著降低功耗。 此外,微驅動器架構將顛覆性能和供應鏈,使顯示器產業轉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

不過很少有企業能實現全面的垂直整合Micro LED產業,而是選擇從LED廠採購不同架構的燈珠,然後自己再來整合,這其中還要考慮到基板和巨量轉移技術。因此這不但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可能是Micro LED生態系競爭,這尤其在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兩地最明顯。目前中國台灣生態系涵蓋Micro LED開發和製造,並組成Micro LED 聯盟;而中國面板業和LED 產業則發展巨量轉移、測試和維修工具製造商;另一個不容易忽視的地區是韓國,但韓國缺乏完善的生態系和明確的供應鏈,只能由LG和三星利用對國內設備商的影響力,推動Micro LED技術發展。

2023年是Micro LED做為顯示技術邁入量產的關鍵年,而解決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將是接下來的首要之務。 未來四年期間Micro LED晶片所能達成的成本降幅,每年至少在20~25%。在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部分,業界著眼於效率與良率上取得平衡。而隨著零組件改善、製程最佳化匹配、豐富的解決方案,在量產與應用多元化吸引下,2024年將有更多廠商投入Micro LED的發展,在健全供應鏈的同時,也進一步優化其成本架構。

無論如何,未來幾年Micro LED會和之前的OLED一樣,先解決產能和技術的問題,然後當成本降到市場大眾可接受的程度時,才會快速普及起來。OLED電視從最開始發展到現在,經過了十年也沒有完全普及,Micro LED的普及肯定也要等上較長的時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Micro LED還只是少數人的玩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7f059094675e2bdbe20ea936875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