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10分鐘音頻+8張可視化長圖解讀
租房市場的兩大投資機遇
1月人民幣貸款新增4.9萬億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5.9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前值為1.31萬億人民幣。新增人民幣貸款4.9萬億元,刷新單月最高歷史紀錄,同比多增9227億元,前值為1.4萬億元。中國1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12.6%,增速比上月末低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月末高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8.6個百分點,M2-M1剪刀差收斂。
具體來看,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1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585億元。(央行官網)
|點評|1月社融數據整體上遠遠超出市場預期,主要是來自企業的貸款數量激增。去年政府增強了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提前下發了部分專項債額度,導致今年開年政府債券成為拖累社融增速的一大因素。企業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轉化為實際行動,趁著現在融資成本較低時,加速復產、擴產進程,對信貸需求猛增。1月疊加春節假期,居民對購房的熱情偏低,居民信貸需求有待進一步修復。
從整體上看,1月社融數據表明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國內經濟復甦的勢頭開始顯現。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復甦並不全面。居民需求回暖後,消費品價格持續提升,有利於改善企業盈利狀況,從而提升用工需求,提振勞動力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GDP30強城市排名出爐
2月13日消息,2022年中國內地GDP30強城市數據已經全部出爐。相比於2021年的30強,2022年並無新面孔。2022年中國GDP十強城市格局發生變化,重慶超過廣州,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城」,武漢則實現了對杭州的超越。除了十強的格局變化,2022年,福州、泉州也超過了濟南、合肥,升至全國第18、19位,西安超過了南通、東莞,升至第22位。
從經濟總量來看,已有7座城市超過2萬億。2022年,成都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20817.5億元,跨越2萬億台階,成為中國內地第7座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的城市。上海、北京超過4萬億,深圳獨處3萬億檔位,重慶、廣州逼近3萬億,與蘇州、成都同處2萬億陣營。(澎湃新聞)
|點評|除了前10強榜單(此前已評述),這份排名值得關注的是幾個城市的「逆襲」。福建「雙子星」(福州、泉州)在2022年實現逆襲,主要是因為受疫情影響相對有限。從產業結構上看,福州近幾年的重點放在鋼鐵、石化和化纖等產業上,而泉州則在服裝和製鞋產業之外,也開始著重發展石化產業鏈。
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擁有比東莞和南通更強大的政策支持、更完備的工業體系。因此,西安在GDP總量上超越這兩個城市並不值得意外。不過,從2022年的GDP分項上看,西安在外貿上的增速僅有0.8%,在消費上更是出現了負增長,所以,西安需要注意的是經濟結構的均衡問題。
南寧房貸期限可延至80歲
2月13日消息,一則「南寧房貸年齡期限可延長至80歲」的新聞衝上熱搜榜。據悉,廣西南寧有樓盤對外稱「住房按揭貸款年齡期限可延長至80歲」,中信銀行等已經在執行該政策。中信銀行南寧分行表示,外界對此規定理解有誤。近期總行統一下發文件,其中「貸款人年齡加貸款期限」放寬至不超過80歲,但「貸款人年齡不超過70歲」這一規定並沒有改變,且相關業務前提是銀行已經核實貸款人收入流水滿足貸款要求。截至目前,新規定尚未有業務落地。
據悉,2018年至2019年,杭州某銀行調整了房貸政策,父母和子女兩代人可接力還款,規定房屋按揭貸款最長可貸到80周歲。(綜合證券時報)
|點評|各地為了提振房地產市場,各種「奇招」頻出。大部分具有改善型住房需求的居民年齡普遍偏高,延長貸款年齡期限,對此類人群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部分人擔心購房者退休後如果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為了還房貸會平添許多負擔。事實上,對於房產這樣大類資產的購置,每個家庭都會有中長期規劃,政策的放寬激發的多數為潛在需求,而非創造需求。
目前,國內樓市仍處於底部區間,各地多樣化的地產放寬政策對樓市的推動效果持續性較差。不過,政策的疊加效應不可忽視。對於房企來說,高周轉的經營方式難以延續,房企開始轉向精細化服務轉型,開展物業、周邊配套設施等服務業主的業務。
跨國企業高管紛紛「重返」中國
2月13日消息,2月12日,大眾汽車執行長已於今年1月底至2月初訪問了中國,而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CEO庫克和輝瑞公司CEO艾伯樂預計將於下月訪華。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長Ola Källenius也計劃於近日訪問中國。對於許多高管而言,這將是他們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次訪問中國。
一些高管此行的第一要務是實地考察當地業務和與管理人員會面,而其他人則希望與當地商業合作夥伴和政府進行會面。預計將有數十名高管出席未來幾個月在中國舉行的商務會議。商務部表示,2022年中國市場吸收外資量質齊升。引資結構持續優化、大項目帶動作用增強。德國、韓國、英國等主要外資來源地投資分別增長達52.9%、64.2%和40.7%。(華爾街見聞)
|點評|隨著中國防疫政策的優化調整,中國經濟或將迎來超預期反彈。此外,中央經濟會議著重強調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因此,此次外企高管來華可以看作是對經濟超預期改善與政策超預期利好疊加的積極回應。
事實上,外企高管「重返」中國並不是單點現象。從2023年1月開始,北向資金就連續流入A股,並且還在不斷突破新高。由此可見,資本市場更前置地表現了對中國市場的樂觀情緒。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實體經濟,外資、外商的樂觀情緒表明,中國依然是2023年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騰訊視頻對多設備登錄進行封號處理
2月13日,有網友反映多台設備同時登騰訊視頻帳號被封,騰訊視頻客服稱,同一騰訊視頻VIP帳號只允許本人最多在5個設備上使用,同一時間同一騰訊視頻VIP帳號最多可在2個設備上觀看。超級影視SVIP則允許8個設備上使用,3個設備同時觀看。在優酷、愛奇藝之後,騰訊視頻也因為限制多設備登錄登上熱搜。
據客服提示稱,第一次被封禁封號時間為30分鐘,解封方法如下:手機號驗證後立即解封;非SVIP用戶,可開通SVIP立即解封;等待解封時間自動解封。第二次被封禁時間延長至一天,第三次延長至7天。同一帳號解封后多次被封,系統核實後騰訊將根據平台規則與相關協議對帳號進行永久封號等處理措施,同時有權收回該帳號的VIP資格。(財聯社)
|點評|無論是優酷、愛奇藝,還是騰訊視頻,封號糾紛只是表面問題,背後凸顯的是中國長視頻領域難以盈利的殘酷事實。而在難以盈利的背後,則是中國視頻產業的三座大山。
首先,從內容維度看,缺乏持續穩定的內容提供是用戶付費意願低的關鍵因素。其次,從用戶維度看,用戶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碎片化的短視頻上,對長視頻缺乏必要的關注,自然不會有較高的付費意願。最後,從市場維度看,中國長視頻未提供多元化劇集和多語種服務,導致出海空間有限,只能在國內市場相互廝殺。總的來說,長視頻的長期困境是由內容、用戶及市場共振產生的。
期貨大V抄底蘋果期貨炒成果農
2月12日消息,一則「資深期貨大V炒蘋果期貨翻車」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當事人林先生回應稱,2022年12月份,蘋果期貨價格跌到了8000元/噸以下,已經低於了種植成本。由於覺得這種低價不可持續,他和朋友本著抄底的思路進了場。結果由於預期不樂觀,現貨貿易商以及投機商在臨近交割之時都拚命砸盤,蘋果期貨價格已經「不正常」了。
此時多頭如果平倉,將面臨不少的虧損。林先生算了下自己的成本,低於蘋果的平均拿貨價格,所以就決定接貨。於是,林先生前往交易所交割蘋果現貨。林先生表示,他和朋友共有1500噸左右交割果。目前線上線下總共已經銷出300多噸蘋果,線上銷售比例占到三分之一。(介面新聞)
|點評|林先生由期貨交易者轉變為「果農」,是一件有些搞笑的事,背後卻折射出期貨市場蘊含的巨大風險。期貨不同於股票交易,採用保證金交易。以蘋果期貨為例,鄭交所規定最低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7%,也就是說價值100元的合約僅需7元就可以購買。如果想要完成現貨交割,則需補齊剩餘的93元。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選擇現貨交割將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
期貨市場中時常會發生反常識的事情,這次蘋果跌破種植成本價並不算什麼。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2022年4月20日一度跌為-37.63美元/桶,也就是說投資者去買一桶原油,賣出方還要倒貼37美元。正是期貨市場獨特的機制,導致這樣「離譜」的事情時有發生。
幻方量化旗下部分產品重新打開申購
2月13日消息,據悉,2021年11月幻方量化曾發布公告稱暫停旗下所有資管產品的申購(含追加),此次再次打開申購的產品為指數增強策略,主要是源於對中國市場中長期表現的看好。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幻方量化,思勰投資、蒙璽投資等多家量化私募近期也在積極發行指數增強策略產品。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1月量化私募整體收益接近3%,正收益占比超過七成,從細分策略來看,量化多頭策略成為業績冠軍。業內人士表示,量化多頭策略業績領先主要源於市場反彈以及交易環境改善,後續隨著中國經濟修復,資金情緒回暖,量化多頭策略投資價值或進一步凸顯。(21經濟網)
|點評|「規模魔咒」幾乎是所有基金都會面臨的困境。儘管幻方屬於量化基金,依然難以倖免。2021年,幻方因為擴張速度過快,管理規模急劇膨脹,導致業績出現了顯著下滑。在全面封盤後的2022年,幻方的指數增強策略收益率得到了修復,超額收益超過15%。
幻方量化這次打開的申購產品主要還是指數增強策略。區別於量化選股策略,指數增強策略通過控制策略的風格暴露,以期獲得更為穩健的超額收益。也因為指數增強策略的這一屬性,這一類別的產品更適合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從側面也能看出,以幻方為代表的量化更看好A股的中長期表現,認可A股指數整體上行的趨勢。
周一指數震盪走強創指漲超1%
2月13日,三大指數全天震盪走高,創指、深成指雙雙漲超1%,滬指跟隨上行。板塊方面,消費板塊全線走高,酒店板塊領漲,醫藥醫療股走強,軍工、製造板塊集體活躍,ChatGPT概念震盪沖高;養殖板塊全天下挫,銀行板塊持續調整,航運板塊走低,石油、煤炭開採板塊走弱。總體來看,個股漲多跌少,兩市超3300股飄紅。
截至收盤,滬指報3284.16點,漲0.72%,成交額為3970億元;深成指報12113.61點,漲1.14%,成交額為5821億元;創指報2573.18點,漲1.10%,成交額為2254億元。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9791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780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6.92億元。(新浪財經)
|點評|在社融超預期表現的提振下,周一兩市再度走高。前期市場對國內經濟復甦的預期得到階段性印證,儘管這種復甦仍是不全面的,並且持續性存疑,但還是為市場注入了一些信心。受益於此,圍繞復甦的主線行情回歸,消費板塊全天領漲,前期被市場低估的工程機械類個股表現突出。
通過周一上漲的個股和板塊可以發現,目前市場偏好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較強確定性的消費行業,特別是作為消費「常青樹」的白酒行業。另一類則是經濟復甦預期下,前期沒有被挖掘出來,還處於底部區域的個股。其餘大部分行業在現在的行情中基本屬於「陪跑」,即便是普漲行情,漲幅也並不明顯。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 魏英傑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每周三上新10分鐘音頻+5000字圖文精讀報告,帶你發現一整年的投資、就業、創業新機會
訂閱曉報告解密財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