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統計,12月以來(截至12月28日)已有39家企業的IPO終止審核,原因全部為企業主動撤回申請,因此,12月不但是2023年IPO撤回數量最多的月份,也是A股歷史上IPO撤回數量最多的月份。
12月份,醫藥行業有6家企業撤回,選擇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的醫藥企業,業績仍處於虧損狀況;也有企業其IPO從受理到終止,整個過程不足6個月;還有企業因為問詢函回復質量不佳,被交易所「點名」。
又一家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企業
IPO終止
在撤回IPO申請的醫藥企業中,華脈泰科專注於主動脈、外周及冠脈、神經介入及通路領域產品及療法的創新研發與應用,目前已有8款產品取得了NMPA 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其中胸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腹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已獲批上市,在主動脈、外周及冠脈、神經介入及通路領域則有20餘款在研產品。
作為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華脈泰科選擇採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華脈泰科選擇第五套上市標準是因為其業績表現。截至目前,該公司尚未實現盈利,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累計虧損額達3.06億元。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系公司產品上市時間相對較短,已上市產品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未形成明顯規模效應。」
圖1: 華脈泰科報告期經營業績情況
來源:招股書
2023年12月25日,華脈泰科因撤回申請IPO終止,成為今年以來,除力品藥業、華昊中天之外,又一家採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而未能成功上市發行的IPO公司。
圖2:華脈泰科IPO終止公告
來源:上海交易所
從受理到終止
有企業IPO過程不足6個月
另一家撤回IPO申請的醫藥企業皓天科技的主營業務是面向醫藥創新企業,提供高端藥物原料藥及其關鍵中間體、佐劑等功能分子的設計、合成、功能化應用過程中的CDMO和CRO服務。
在業績方面,2020年至2022年,皓天科技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1億元、2.44億元、2.8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970.38萬元、3032.75萬元、4732.62萬元。
與多數醫藥企業苦等上市結果不同的是,皓天科技上市進程較為短暫,從2023年6月30日擬科創板上市的申請被受理,到2023年12月21日因撤回申請而終止IPO進程,整個過程還不足6個月。
圖3: 皓天科技IPO進程情況
來源:上交所網站
從營收結構來看,皓天科技的收入主要來源於藥物化學CDMO及CRO兩部分,其中,CRO占比甚微,2020年,僅為2.49%,2021年該部分營收直接掛零,其CRO的開展並不算順利。
圖4:皓天科技主營業務收入構成 單位:萬元
來源:招股書
國內醫藥外包服務行業整體呈現多、小、散的格局,市場集中度較低。目前國內大多數CRO企業的業務集中於藥物研發的某一階段或者某些階段,有各自的核心競爭力。皓天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其為行業後進入者且業務相對聚焦,與國內部分起步較早、布局齊全、產業鏈涉及範圍廣的醫藥外包服務行業龍頭企業相比,其市場占有率較低,規模效應不明顯。
有企業因問詢函回復質量不佳
被「點名」
近期,華聯醫療的IPO也因撤回申請而終止。華聯醫療主要從事醫用敷料、運動防護、應急救援等衛生材料及醫療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覆蓋醫療器械I類、II類產品,具體包括醫用膠帶、創可貼、橡皮膏、敷料貼、運動膠帶、急救包和口罩等。
圖5:華聯醫療IPO進程情況
來源:北交所網站
從業績表現來看,華聯醫療2022年實現凈利潤3989.67萬元,同比增幅為71.21%;2023年前三季度,則為2317.09萬元,同比下降35.82%。業績存在較大波動。
實際上,華聯醫療2023 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就開始下滑,下滑幅度為46.47%,接近50%,營業收入同比上升22.99%。 這一情況引起了北交所的關注,要求其詳細說明營業收入增長的背景下凈利潤下降的原因,並論證發行人凈利潤是否存在進一步大幅下滑的風險,進行充分的風險揭示。
華聯醫療的重大訴訟情況也引起了交易所的關注。 根據資料顯示,崑山電子羽為華聯醫療2020年第一大供應商,當年,華聯醫療向該供應商採購口罩類產品1.17億元; 2023年1月,崑山電子羽就其與華聯醫療及子公司卓見醫療之間的買賣合同糾紛向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鐘樓區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卓見醫療賠償崑山電子羽損失1795萬元並由華聯醫療承擔連帶責任; 2023年3月,鐘樓區法院判決卓見醫療向崑山電子羽賠償損失150萬元,卓見醫療、崑山電子羽均提起上訴。 2023年6月,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開庭審理該案,目前尚未作出判決。
北交所要求華聯醫療補充說明訴訟爭議產生的背景、原因,案件最新的進展情況,並結合一審判決結果、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說明若二審判決敗訴,對發行人財務數據、現金流以及未來持續經營能力是否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據招股書顯示,自2021年開始,曾經的第一大供應商崑山電子羽就從華聯醫療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消失了。
此外,是否存在商標侵權也是北交所對華聯醫療關注的重要問題。 問詢函顯示,華聯醫療在橡皮膏產品包裝上使用的圖樣與義烏嘉銘第39989483號商標圖案近似,背景色有較大區別,是否屬於侵權存在較大爭議。 因此,北交所要求華聯醫療說明與義烏嘉銘存在相似商標的背景、原因及對應細分產品金額、利潤占比,若其承擔侵權責任對橡皮膏產品及公司生產經營的具體影響。
然而,華聯醫療及其中介機構針對首輪問詢的回覆,並沒有讓北交所滿意,在二輪問詢中,北交所提出要求: 「請發行人及保薦機構切實提高問詢回復質量,並在第二輪問詢回覆中對首輪問詢回覆中的論證過程與結論不匹配、漏答、格式錯誤等問題予以補正並說明具體補正內容。 」
在二輪問詢中,華聯醫療收入真實性核查情況也引起了北交所的注意。
申報材料顯示,報告期內,華聯醫療外銷收入和貿易收入占比較高,外銷收入占比分別為 85.24%、61.31%、58.11%、49.36%,貿易收入占比分別為14.64%、40.89%、41.58%、50.85%。
其貿易商主要為境內客戶,中介機構通過實地走訪終端客戶進行穿透核查占貿易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2.27%、8.67%、6.55%、6.23%,實地走訪終端客戶比例低。 中介機構函證內銷應收帳款回函一致金額占應收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為 30.52%、56.15%、48.78%、57.96%,中介機構函證內銷收入回函一致金額占內銷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為 62.30%、59.13%、58.01%、63.10%,客戶對收入和應收帳款回函一致比例低。
鑒於上述情況,北交所要求華聯醫療中介機構提高貿易商進銷存、終端客戶穿透核查比例,並詳細說明未核查的具體客戶情況、金額、占比及原因; 補充進行現場走訪,並逐家詳細說明未實地走訪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等。 不過,還未等到華聯醫療公布二輪問詢答覆,北交所便因企業主動撤回申請,於2023年12月20日終止了其IPO審核。
圖6: 華聯醫療IPO終止審核公告
來源:北交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