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長25%!合味道、出前一丁是怎麼撕開康、統、今、白「封鎖」的?

2023-02-07     快消

原標題:營收增長25%!合味道、出前一丁是怎麼撕開康、統、今、白「封鎖」的?

文丨李珂

「康、統、今、白」身後的第三梯隊,藏著一個飛速發展的方便麵品牌。

疫情三年,穩定增長

昨日,「合味道」、「出前一丁」等品牌方便麵生產商——日清食品(該公司控股股東Nissin Foods Holdings Co.,Ltd.日本日清)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9個月業績。

報告期內,日本日清在中國業務分部的收入為494.68億日圓(摺合人民幣約25.47億元),同比增長23.6%;核心經營利潤為54.03億日圓(摺合人民幣約2.78億元),同比增長25%。撇除匯率因素後,收入為420.29億日圓(摺合人民幣約21.64億元);同比增長5%及核心經營溢利為46.08億日圓(摺合人民幣約2.37億元),同比增長6.6%。

日清在公告中表示,高增值面的市場持續在內地擴張。集團積極擴展其銷售地域,並強化其合味道品牌。收入按年擴大,此乃由於實施價格調整所致。溢利亦按年上升,由於收入增長抵銷了原材料成本上漲。另外,當地貨幣兌日圓換算升值亦對收入及溢利產生了正面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安藤百福早在1948年創立日清日本集團,並在1958年發明了全球首款方便麵——「雞湯拉麵」。上世紀70年代,方便麵在日本國內的消費增長速度漸緩,日清食品公司將目光轉向海外並積極擴展海外市場。其中,在台灣地區,日清方便麵最早的合作夥伴就是統一。

1984年,日清日本集團以日清食品為據點開展中國香港市場業務,隨後業務逐漸向中國內地輻射。1994年,日清在廣東順德建廠覆蓋華南市場,之後其陸續在福建和浙江建廠,覆蓋華東市場,其中浙江平湖的工廠於2017年正式投產,主要覆蓋華中、華北市場。

2004年4月,河北華龍(今麥郎前身)曾與日清組建合資公司。不過,這種「聯盟」也沒能長久。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方便麵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所以到21世紀,日清的技術和專利的壁壘已逐步消失。因此,白象有機會在2003年研發推出骨湯品類方便麵並大受歡迎;而原本排行前四的華龍,十年後也可以選擇與日清和統一分道揚鑣,今麥郎才恢復國貨身份。

2017年,日清控股把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業務打包,以日清食品為名在香港上市。此後,日清食品開始在中國大陸市場主打高端化策略,市場占有率以14.5%位居前三。2021年,日清旗下杯麵在大陸地區銷售額更是同比增長14.1%。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過去五年,日清一直為香港地區最大即食麵公司。不過,目前中國大陸方便麵市場仍然被康師傅、統一等傳統品牌割據,日清並不在第一梯隊。相關財務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康師傅來自方便麵業務收入135.48億元人民幣,統一則為51.42億元人民幣,遠遠超過日清食品整個公司收入。

據業內人士介紹,從品牌、價格和生產情況來看,我國方便麵市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其中第一梯隊為康師傅、統一,目前在傳統方便麵市場已占據領先優勢;第二梯隊為今麥郎、白象等中等規模企業;第三梯隊則是日清、拉麵說等高端導向型企業。

然而,當不少食品、尤其是方便麵品類的收入增長已趨飽和的當下,低調的日清卻以持續增長打破了這個悶局。

日清食品CEO安藤清隆曾公開表示,2020年在新冠疫情帶來的特別需求下,日清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0%。到2022年1-3月,公司銷售額依然同比增長10%。其中,由於香港疫情一度擴大,2022年3月公司庫存幾乎清空,為了滿足訂單還增加了出貨量。

可以說,聚焦中國內地與香港業務,給了日清食品相當豐厚的回報。

漲價成功,加速「自立」

近年來,隨著多樣化需求的增多,日本日清、合味道、韓國火雞面、辣白菜牛肉麵等舶來方便麵的走紅,以及螺螄粉、米粉、自熱火鍋等眾多方便食品的出現形成了一個「長尾」,慢慢侵蝕高高在上的眾多方便麵巨頭。

不過,挑戰仍然存在。例如,由於麵粉和其他麵條生產原料占了成本的大頭,導致通貨膨脹對日清食品以及康師傅和統一等企業的衝擊尤為嚴重。

面對通脹挑戰,日清食品在去年3月上調了中國內地市場的產品售價,對象主要包括合味道、出前一丁、日清意面、拉王等180種方便麵,漲幅高達12%。對於為何要漲價,該公司解釋是原材料供應的不穩定及價格飆升帶來的壓力,才決定要將價格適當上漲。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日清11年來首次在內地加價。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為了應對原材料成本高漲等,日清分別於2022年3月、4月在中國大陸、香港漲價,漲幅為5-7%。6-7月,日清又更換了CUP NOODLES包裝(容量比原來小),做成了跟日本一樣的尺寸。換言之,日清實際上相當於漲價2次。

然而,對於此輪漲價,消費者卻顯得尤為包容。2022年11月,日清食品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提價了,且漲價往往會在初期導致銷量下降,但公司主要產品銷量仍實現了增長。

在此背景下,日清食品開始加速收購、合併國內合作企業,逐漸展現出獨立的市場開拓力。

去年11月,日清食品中國宣布中標收購珠海市金海岸永南食品公司29.55%股權,競標價約3.52億元人民幣。交易完成後,日清將全資持有珠海永南。據了解,珠海永南為日清的即食麵製造商及分銷商,主要業務包括生產及銷售即食麵、調味料、食品用紙容器及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

彼時,日清表示,此次收購將帶來良機,讓公司進一步擴大內地及香港的即食麵生產、銷售及分銷業務,把握內地即食麵市場的長期增長趨勢。

對此,一業內人士也表示,方便食品由方便麵升級到多個領域,像米粉、米飯等,而方便麵行業正面臨產能過剩困境,因此,日清食品收購珠海永南不僅為擴大方便麵版圖,很可能進一步加碼方便食品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日清食品還宣布了一筆規模小得多的類似交易。日清食品拿出1370萬港元,將其在香港和澳門經銷商香港捷菱有限公司的股份,從此前的51%提高到81%。

業內觀點認為,這種收購和增持在中國的外企當中越來越普遍,因為他們對在沒有國內合作夥伴幫助的情況下獨自開展業務變得更有信心。與此同時,經濟放緩也可能對這些合資企業的一些中國本土合作夥伴造成壓力,促使他們減持或完全出售股份。

分析認為,疫情緩和後,方便麵消費回到常態,消費者也將重新關注健康、食品素質和消費體驗。比起同等價位、或者價錢更高的方便麵產品,儘管未必是日本生產,但日清可以提供更多不同味道的選擇,差異化效應令它的產品在中國市場變得較有吸引力。

至於日清是否能在「無意中受惠於疫情」後在中國市場獲取更大的品牌存在感和業績成果,2023年將給出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6b83f33d1803829041a7b1ec9a22e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