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出現百斤大蟒蛇,一塘的魚全被吃光,這條巨蟒是哪來的?

2022-09-19     動物速遞

原標題:黑龍江出現百斤大蟒蛇,一塘的魚全被吃光,這條巨蟒是哪來的?

眾所周知,蛇類基本上都是變溫動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冷血動物,它們不能像恆溫動物一樣消耗自身能量來維持體溫,所以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

當氣溫低於15攝氏度的時候便會進入冬眠狀態。由於南北溫差大,相對於南方而言,北方一年大多數時候都比較寒冷,所以蛇類也主要生活在南方地區。

按理說北方是沒有巨蟒的,如果將巨蟒強行帶到東北生活,那麼它們可能會因環境溫度過低而熬不過冬天。

蛇類基本上都是喜溫怕冷的,農村有句俗語,叫「七月黃蜂八月蛇」,大致意思就是說在農曆七八月份左右,是黃蜂、蛇類頻繁出沒的季節,意在提醒人們需要注意了,外出活動的時候不要被這些毒物所咬。

農曆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這代表著蛇類在高溫下會更活躍。研究發現,當氣溫高於25攝氏度時,蛇類就會顯著地活躍起來;當氣溫超過了30攝氏度時,蛇類就會變得異常活躍

然而近期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大家都感到有些詫異,在黑龍江的哈爾濱,卻出現了一條上百斤的巨蟒。

抽乾魚塘水,發現百斤重大蟒蛇

家住在黑龍江哈爾濱雙井村的村民郭先生,有一個魚塘,但近期他察覺到不對勁。據郭先生描述,他往魚塘裡面投放的魚也有三四千斤了,但瞅著魚塘裡面似乎沒啥魚一樣。郭先生趕緊下了幾個地籠看看,果然沒捕到什麼魚,只有一些小鯽魚。

按理說一個封閉的魚塘,魚不會無緣無故消失,而且自己每隔十天、八天會來一趟,看看自家的魚長得咋樣,也沒見過有死魚。

為了弄清楚怎麼回事,郭先生決定將魚塘的水抽干。結果跟預想得一樣,水被抽干之後,魚塘裡面果真沒有什麼魚。

在魚塘即將見底的時候,郭先生曾看到水裡有巨大的黑影遊動,以為是黑魚,可越看越不對勁。自己魚塘裡面雖然有黑魚,但只有十來斤,而且這個黑影明顯很長。

帶著疑惑郭先生繼續抽水,想著將水抽干之後再把這個大傢伙給抓住。可就在等待的過程中,突然察覺堤壩上的一處草叢裡,傳出了「沙沙沙」的響動。接著一條碩大的蟒蛇出現在了眼前,只見它足有4米多長,重達百斤

這下真相大白了,郭先生投放的3、4千斤魚,感情是被它吃掉了。經過一番「搏鬥」之後,在郭先生和魚塘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終於將其捕獲了。

意識到這條大蟒蛇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於是郭先生及時聯繫上了野生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趕到之後,確實看見了一條巨大的蟒蛇被裝在袋子裡面。

經過鑑定,這是一條紅尾蚺,原產生於南美等地方,我國沒有該物種。

但由於其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裡面的動物,而我國在1981年正式加入了該公約,所以附錄二裡面的物種,原則上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進行管理,所以儘管我國不產紅尾蚺,但它仍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是什麼樣的一種蛇?

能夠被稱為蚺的蛇類,一般都是體型巨大的,紅尾蚺在蚺蛇家族裡面,體型算中等的,雌性會比雄性大一些。

成年之後的雌蛇體長一般為2.1-3米,體重為10-15公斤,雄蛇體長多為1.8-2.4米。圈養狀態下,它們的體型往往能夠長得更大,少數大型的個體,能夠超過45公斤

另外,圈養狀態下的壽命也會更長,為20-30年,最高記錄是40年3個月14天。像在郭先生魚塘里發現的這條重達百斤的紅尾蚺,已經是巨蟒級別了,人工養大的可能性非常高。

紅尾蚺屬於大型無毒蛇,被國際公認的有4個亞種,它們因外表漂亮、體型巨大而被廣泛圈養。在野外,所處的環境不同,體色也會有所差異,大部分來說身體主要為棕色、灰色或奶油色,尾部為磚紅色,身上有漂亮的斑紋。

人工飼養下,培育了更多的顏色,比如白化、鮭色等等。紅尾蚺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些島嶼,不同地區的個體,性格也不一樣。

生活在中美洲的紅尾蚺性格暴躁,容易被激怒而攻擊人;生活在南美洲的紅尾蚺則性情溫馴,所以市面上作為寵物蛇的多為哥倫比亞紅尾蚺。它們以鳥類、中小型哺乳動物為食,隨著體型的增大,所捕食的獵物體型也會隨之增加。

這條大蟒蛇是從哪來的?

很顯然,我國並不產野生的紅尾蚺,它屬於外來物種,即便是在南方溫暖濕潤的地區,也不產這種蛇,那麼它又是如何出現在黑龍江哈爾濱郭家魚塘的呢?

答案很明顯,人為放生的機率極大。在蛇類寵物市場裡面,紅尾蚺是比較常見的種類,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不少奇寵者會通過某些途徑購買回家,然後進行飼養。

比如北京八里莊某小區的28歲男子柳某,就曾購入了7條紅尾蚺,並將自己的家裡改造成「熱帶雨林」,將這些紅尾蚺飼養了起來。

有部分人飼養奇寵,可能不是出於愛好,而是出於獵奇心理、炫耀心理等等,盲目跟風購買。

又或者剛開始的時候是愛好,等到熱情褪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養這類寵物,加上紅尾蚺越長越大,吃得也越來越多,經濟有點承受不住,於是便將它們遺棄到野外。

現實中不少外來物種,都是通過這種途徑流入我國的。當然也有一些「愛心人士」會直接在市面上購買一些蛇,放生到野外。

紅尾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從情形來看,出現在郭家魚塘的這條巨蟒,很有可能是人為放生的,而且至少是在夏季前就已經放生至野外了,才有可能潛伏在魚塘旁,吃掉這麼多的魚。

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不反對飼養奇寵,但一定要在法律的範圍內,而且不要隨意丟棄,不然可能會帶來相當大的生態災難,私自放生造成嚴重後果的,還會將自己送進去。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056247f08c254848047ce987a7c31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