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固精神」之後,才可以做到「外示安逸」——樊磊

2019-10-12   漾太極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作者:楊氏太極中心 樊磊

前輩們說太極拳是「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通過國慶節期間體用班的學習,慢慢了解到練習太極拳需要內固的是架構,是心境、是意識思想等,或者可統稱為「精氣神」,是一種自信、內在強大不可戰勝的綜合狀態。如體為架構,五行的穩固為基礎,貫穿於套路練習,推手練習等各個過程,五行的穩固貫穿於八法的各種運用之中。

通過套路中技法的融入,了解到每一式均為「開與合」「陰與陽」的轉換,每一式中含有的八法的運用,以及在式與式的轉換中腰身如何去主宰等等各種意識思想。在自身架構穩固的基礎上我們去練習推手,需要建立的是「捨己從人」的思想,楊斌老師強調了要有那種「由內而外」的謙虛態度,才可以做到「捨己從人」。

記得心理學有一個觀點,人自信表現的是謙虛,是包容,是善良;不自信的表現是自負,是嫉妒,是愛攻擊等等……我們太極練習中五行的穩固,要領的明確等等給我們建立的是一種自信,是一種飽滿,我們自然而然做到的是「謙虛」,是「捨己從人」。

「內固精神」之後,才可以做到「外示安逸」,如觀楊斌老師的拳架,上步與退步如我們日常行走般閒適,楊老師給我們強調的是要做到步寬與步長的合理合適。在每一式的行進中是由內而外的一種飽滿和從容,這是「體」的飽滿與「太極思想」的穩固。再比如楊老師在課堂上,於拳理拳法給我們娓娓道來,時時根據我們的練習情況做出深入淺出的講解,這是一位太極大成者才有的從容與魅力。

以上是本次體用班的一點心得,可能有些理解認識會跑偏,就如我的拳架經常跑偏一樣,未能守中,好在今後會有楊斌老師及楊氏太極中心各位老師以及各位前學同學們的糾正。

【原創聲明】本文及圖片來源於山西楊氏太極中心的任建福提供,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