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下狠手,再次擰緊了天然氣閥門,俄對歐供氣量銳減60%
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非常嚴重,俄歐關係緊張一旦波及到雙方的能源合作,對歐洲而言就是一場巨大災難。所以,在俄烏衝突之前,歐洲的對俄政策一直保持對俄能源合作,為的就是確保不會給經濟和民生帶來嚴重影響。然而,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歐洲卻在美國的鼓動下,正尋求與俄羅斯能源脫鉤。
現如今,歐洲可以說是求錘得錘,瘋狂的挑釁終於換來俄羅斯致命的報復。據《環球時報》報道,俄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5日宣布,鑒於位於列寧格勒州的一處壓縮站發生故障,自16日開始,俄羅斯對歐天然氣供應流量將銳減60%。
在此之前,俄方曾發出通報,聲稱通過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供氣量可能只保障每晝夜提供約一億立方米左右的水平,與原來計劃的每晝夜1.67億立方米流量相比,供氣量減少了40%。現在看來,俄羅斯減少對歐供氣量再度加碼,減幅從40%增加到60%。由此可見俄羅斯對歐洲下手有多狠了。
日前歐洲全體成員國剛剛通過對俄石油禁運提案,計劃在今年底之前徹底終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另外第七輪制裁也已開始早歐盟內部醞釀。俄羅斯卻在這敏感時刻宣布減少60%的對歐洲天然氣供應量,可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有可能是俄羅斯針對歐盟通過對俄石油禁運法案的一種反應。
歐盟國家超過45%的天然氣、以及35%的石油來自俄羅斯的供應,其對俄能源依賴不可謂不嚴重。然而,歐盟明知對俄能源依賴嚴重,卻為了取悅美國,不惜冒著能源供應被俄羅斯切斷的風險,持續對俄實施制裁 ,同時還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
此前有歐洲媒體曾質疑稱,歐盟對俄能源出口實施制裁,到底是在制裁俄羅斯還是在制裁自己。誠然,這才是值得歐洲進行反思的一個大問題。眾所周知,俄羅斯受西方制裁影響,該國今年能源開採量銳減。不過,得益於國際能源價格的不斷飆升,讓俄羅斯今年的能源出口總額,甚至還超過去年同期的水平,俄財政還存在上萬億盧布的盈餘。西方的能源制裁只有到了明年才會有顯著效果。
顯然,歐盟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寧願犧牲自身的經濟利益,一味追隨美國對俄實施多輪制裁,試圖藉此破壞俄羅斯的經濟體系。結果,俄羅斯經濟並沒有因西方制裁而被搞垮,反而是歐盟自己因國際油價的不斷飆升,所造成的能源和通脹等危機的爆發,把自己搞得遍體鱗傷。
即便如此,歐盟的政客們仍義無反顧地不斷追加對俄制裁,受此影響,甚至連俄羅斯的傳統盟友塞爾維亞也被迫將在11月開始,就無法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了。對於這樣為了反俄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的歐盟,俄羅斯確實很有必要讓它們嘗到苦頭最好能夠長點記性。
儘管歐盟為了擺脫對俄能源依賴,近期滿世界尋找可替代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商。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歐洲就能因此而擺脫對俄年能源的依賴。畢竟,歐盟日前雖說已與以色列簽署了一份能源合作協議。不過,由於歐佩克國際產油組織,拒絕按照西方的要求增產能源,導致歐盟政客在尋求增加能源供應方面困難重重。
所以,歐盟再怎麼折騰,都無法改變其對俄能源依賴在短時間內無法消除的事實。不管俄羅斯突然宣布減少對烏天然氣供應量,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失去俄羅斯60%天然氣供應,對原本已深陷通脹危機的歐盟各國來說,將有可能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