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夢華錄》第19集,我好像看完了結局。
這一集基本澆滅了我對它的熱情。自此以後,我就佛系追劇了。
男女雙潔的告白段落,「發乎情止乎禮」的敘事橋段,引發極大爭議,對此大家見仁見智,我就不做分析了。
我覺得《夢華錄》最讓我幻滅的地方是,在第19集,它為了撒糖,絲毫不管邏輯了。
缺少邏輯的保駕護航,《夢華錄》的感情線甜得齁人。從主角到配角,每個人的感情線都變得懸浮虛假。
先說主角這一塊。
顧千帆和趙盼兒夜中泛舟,身旁有大片的螢火蟲飛過。螢火蟲確實有在夜晚飛舞的習性, 但季節不對。
在北溫帶,螢火蟲在7到9月份才會出現。趙盼兒和顧千帆在河南,他們在農曆五月份很難看到如此多的螢火蟲。
或許有人說,這就是部古偶,認真我就輸了。
這不是認真與否的問題,不認真就是選擇性失明的雙標之舉。
《夢華錄》的優點值得稱讚,有缺點也要面對。
它很懂得在小細節方面做文章,有些做得很巧,比如歐陽宅有大片的凌霄花和爬山虎,陳廉家卻只有爬山虎,這裡強調的是同樣是抱大腿,歐陽旭是典型的小白臉,他在用婚姻實現階層跨越。
再比如,趙盼兒向顧千帆借錢救宋引章,兩人告別時,鏡頭中還強調了桃花。桃花也在呼應清明時節,馬上就是穀雨。在守衛愛情和報恩之間,趙盼兒選擇了報恩。
後來,顧千帆向趙盼兒求愛,用的是五月才盛開的石榴花。
這些細節都證明《夢華錄》有明確的時間意識。我們讚嘆這些細節的好,也要明白螢火蟲的出現就是敗筆。
同樣是在第19集,顧千帆終於將珊瑚釵送給了趙盼兒。這也和歐陽旭形成對比,趙盼兒不接受歐陽旭的釵子,卻接受顧千帆的。
我們誇讚釵子線也有漏洞,劇中口口聲聲說的釵子其實是簪子。釵是雙股,簪是單股,釵就是分了叉的簪子。
作為一條比較重要的敘事道具,《夢華錄》實在不應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再說配角這一塊,主要人物是高慧和葛招娣。
高慧這個人物簡直就是沒頭腦和不高興的代名詞。
說她沒頭腦,是因為歐陽旭有婚約是件非常嚴重的欺騙行為。它證明歐陽旭是個隱藏過去的騙子。
男女之間能夠構建親密關係的基礎就是信任。歐陽旭欺騙高慧,高慧依舊對他一往情深,私自出門找德叔打聽情郎的消息。
高慧的腦迴路,讓人無法理解。
說她不高興,是她太喜形於色,更像個任性刁蠻的丫頭片子。但我們必須要認清楚,高慧是高官之女,高家不是暴發戶,高慧身上卻沒有大家閨秀應有的端莊大方,肢體動作太多像個丫鬟——這是演員的問題。
從劇作層面看,高慧這個角色是典型的紙片人,單薄地沒有靈魂。
趙盼兒在得知歐陽旭確實和趙盼兒有婚約,面對家人的反對,她竟然沒有絲毫遲疑和動搖。這個情節就像資本家給員工畫的大餅,假得很。
葛招娣和陳廉會有感情線,我是萬萬沒想到的。
陳廉去趙盼兒那裡,竟然被葛招娣打趴下。
且不說性別,單看陳廉的職業身份,我們就知道他的戰鬥力能輕鬆吊打葛招娣。
在此之前,陳廉和顧千帆出生入死,他也能輕鬆搞殘德叔,他的武力值不容忽視。
然而,陳廉卻能被葛招娣踢中致命要害。
即便《夢華錄》走的是輕喜劇路線,這個情節也不值得原諒。它和孫三娘收拾杜長風不一樣,杜長風是個文弱書生,是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孫三娘有一定的武力值,杜長風是沒啥武力值的。
陳廉不一樣。他被葛招娣打趴下,這就好比一個專業的拳擊選手被沒啥技能的女性秒殺,完全是瞎鬧。
《夢華錄》安排這種匪夷所思的情節,目的是為了給葛招娣與陳廉埋感情線。在後來的帽妖案中,一個看似弱雞的男人,卻真的是皇城司的小頭目。
這一刻,葛招娣對陳廉動心了(這裡的感情邏輯是被崇拜的男人才值得愛)。
欲揚先抑沒毛病,但不能為了欲揚先抑卻不管基本的敘事邏輯。
《夢華錄》能在開播後迅速出圈,在豆瓣上拿到8.8分(現在已經跌到8.7分),因為它在前十集,尊重基本的敘事邏輯。
比如說,孫三娘的感情線就做到了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女性生存困境和現代女性追求獨立的平衡。
我曾經寫文分析,孫三娘幫助老公發家致富,也給傅家傳宗接代。她是賢妻良母的模範樣本。即便如此,她依舊無法避免被休掉的悲慘命運。
傅新貴休掉孫三娘的理由是「妒忌蠻橫」,「中傷妯娌」,切入點是七出的「妒」和「多言」。根據三不去法則,孫三娘符合「有所娶無所歸」和「前貧賤後富貴」的雙重標準。
按照當時的婚姻制度,除非孫三娘滿足「淫」和「有惡疾」的任一條件,傅家才不用管孫三娘是否滿足三不去的標準,否則的話,他沒有休掉孫三娘的權利。
後來,在宋引章的感情糾紛中,我們看到官商勾結的殘酷現實,才明白孫三娘根本無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婚姻。
孫三娘的過去,是古代婚姻制度上的必然事件,它讓觀眾看清古代婚姻制度對女性的惡意。它的強戲劇衝突能夠完成邏輯自洽。
這是《夢華錄》的優點。然而,《夢華錄》卻沒有將這種優點發揚光大。
顧千帆和趙盼兒身上缺少歷史情境下應有的人格,她們是穿著古裝的現代人——是現代人中難以複製的理想人格(顧千帆能同時滿足多金帥氣專一,是不可能三角的存在)。其他配角如高慧、宋引章等人,更像是為了推動劇情的工具人,我們無法從她們身上感受到正常人的溫度。
當然,第十九集也有優點,它來自於柳岩的表演。
孫三娘得知顧千帆向趙盼兒求婚,她的哭戲演得不錯。
這才是正常人應該有的反應。
趙盼兒是孫三娘的恩人,在她被傅家休掉後,趙盼兒救了她,讓她有了容身之所。
孫三娘秉性純良,趙盼兒覓得好郎君,她當然會為盼兒高興。
同時,盼兒也是她的姐妹,她們是可以交心的好友。盼兒擁有的幸福,她並沒有。孫三娘羨慕趙盼兒,也想到自己的不幸,因此她會感到落寞。
哭戲不單單是流眼淚,更重要的是淚水背後有沒有展現落淚人的情感。
陳凱歌就說過,「表演就是永遠要展示盾牌後面的那些東西,盾牌就是故事本身,故事背後是什麼?是情感」。
不同性格的人,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一樣。
同樣是哭戲,小孩子和成人不一樣,小孩子性格單純,更像是一張白紙,笑可以哈哈哈,哭可以流眼淚,意思到了就行了。成年人不一樣,成年人的性格更豐富,形象更立體,身上背負著更複雜的過往。
這就是很多童星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原因。
就目前的劇情看,孫三娘的感情線終將落入俗套。她也想要擁有自己的愛情,官配大機率是杜長風。對此,劇中早有暗示,孫三娘把杜長風的眼鏡扔到水裡後,水中濺起了心形的水花。
杜長風家是京中大族,兩人面臨著非常嚴苛的階層困境。我不是說,好的結婚必須要看門第,我是說如果《夢華錄》為了撒糖,忽略人物必須要面對的階層困境,這種處理就太低級了。
高級的劇作不應該把紅腫傷痛打扮成桃花,將潰爛視為乳酪。然而,更到第19集的《夢華錄》像一頭髮瘋的野馬,在炮製瑪麗蘇的道路上狂奔,所到之處,處處撒糖。
撒糖不是原罪,然而,觀眾還是要警惕,這種瘋狂撒糖的傾向。
畢竟,糖吃多了,很容易得糖尿病。